- 年份
- 2024(10125)
- 2023(14703)
- 2022(12462)
- 2021(11539)
- 2020(9589)
- 2019(21847)
- 2018(21801)
- 2017(42219)
- 2016(22317)
- 2015(24936)
- 2014(24926)
- 2013(24524)
- 2012(22838)
- 2011(20906)
- 2010(21115)
- 2009(19629)
- 2008(18910)
- 2007(16468)
- 2006(15068)
- 2005(13933)
- 学科
- 济(115001)
- 经济(114894)
- 管理(59724)
- 业(55816)
- 企(43534)
- 企业(43534)
- 方法(41601)
- 数学(36989)
- 数学方法(36603)
- 中国(32596)
- 地方(29203)
- 农(27930)
- 业经(23617)
- 财(22775)
- 制(21865)
- 学(18725)
- 农业(18657)
- 银(18521)
- 银行(18505)
- 贸(18314)
- 贸易(18301)
- 融(18084)
- 金融(18082)
- 行(17978)
- 易(17673)
- 地方经济(17293)
- 环境(16188)
- 体(15786)
- 发(15254)
- 和(14675)
- 机构
- 学院(319728)
- 大学(318747)
- 济(147124)
- 经济(144328)
- 管理(121549)
- 研究(114494)
- 理学(103239)
- 理学院(102080)
- 管理学(100574)
- 管理学院(99937)
- 中国(88606)
- 财(67922)
- 京(67701)
- 科学(64334)
- 所(56609)
- 财经(52816)
- 中心(51737)
- 研究所(50661)
- 江(48211)
- 经(47882)
- 经济学(46359)
- 农(46144)
- 北京(43542)
- 范(43129)
- 师范(42773)
- 经济学院(41413)
- 院(41309)
- 业大(40920)
- 财经大学(39093)
- 州(38229)
- 基金
- 项目(204063)
- 科学(162301)
- 研究(154468)
- 基金(148122)
- 家(127204)
- 国家(126147)
- 科学基金(108857)
- 社会(100734)
- 社会科(95644)
- 社会科学(95624)
- 省(79147)
- 基金项目(77644)
- 教育(70776)
- 自然(66515)
- 划(66468)
- 自然科(64907)
- 自然科学(64891)
- 自然科学基金(63702)
- 编号(62559)
- 资助(60285)
- 成果(51034)
- 发(49753)
- 重点(46451)
- 部(46104)
- 课题(43674)
- 创(42594)
- 国家社会(42266)
- 发展(40638)
- 教育部(40209)
- 展(40010)
- 期刊
- 济(172688)
- 经济(172688)
- 研究(105135)
- 中国(65704)
- 财(50115)
- 管理(47833)
- 农(42385)
- 科学(40844)
- 学报(40799)
- 融(35648)
- 金融(35648)
- 教育(35509)
- 大学(32612)
- 学学(30525)
- 技术(30484)
- 农业(28846)
- 经济研究(28759)
- 业经(27167)
- 财经(26961)
- 经(23391)
- 问题(22955)
- 贸(18305)
- 技术经济(17380)
- 国际(16350)
- 统计(16255)
- 理论(15911)
- 世界(15589)
- 商业(15582)
- 现代(14617)
- 业(14572)
共检索到501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锦涛
改革以来,虽然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发展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区域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以及区位等方面的差距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生因素,区域经济政策的不平衡则构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外在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主体功能区的实施都将在短期内加大这种区域发展差距,同时又在长期内缩小这种差距,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战略的实施在长期内也会缩小区域差距。
关键词:
四大板块 区域经济水平 不平衡 趋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显著的演变,对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坚实支撑和智力推动作用。通过历史分析法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发现,二者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联动效应。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我国职业教育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发展与人力资本在素质提升、学历结构优化、城乡协同发展、男女文化程度均衡提高密切相关。结合人力资本向度的全面性、历史与动态性、经济关联性与政策指导性特征,可对二者的联动机制进行充分阐释和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金相郁 武鹏
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所提供的各区域GDP资料,研究了1952—200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趋势及收敛状况。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发现:利用修正后GDP计算的变异系数要低于修正之前的;改革开放以后的区域差距要低于改革开放之前;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Amos假说"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别在区域差距缩小和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符合"收敛假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进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随之持续增长,区域经济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自1990年起,我国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也愈发活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逐渐好转。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改革之后,我国区域经济进入了活跃发展阶段,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新态势进行了全面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格局 新态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宪 刘勇
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继续保持普遍加速高位运行态势,地区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增长速度继续呈"西部东部快、中部慢"格局,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2008年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增长速度可能稍有放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态势。本文提出了2008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进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随之持续增长,区域经济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自1990年起,我国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也愈发活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逐渐好转。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改革之后,我国区域经济进入了活跃发展阶段,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新态势进行了全面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格局 新态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维凤 景体华
目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总体运行态势呈现六大特征:区域发展东优西快;实体经济发展趋好;中西部新增长极崛起;部分区域性改革先行先试;海洋经济成为东部沿海经济转型的蓝色动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区域发展呈现五大趋势:重塑中国制造业优势;新型城镇化是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区域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深化改革的红利;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和谐社会目标;区域经济进入多元化时代。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态势 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盖文启 蒋振威 丁珽
:本文在对国内外区域经济趋同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中,发现我国区域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增长与协调发展间的内生因素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阐述。作者试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31年间(1978~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和区域发展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内在因素,并采用马尔可夫链改进的灰色预测法对我国未来20年(2009~2028年)的经济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揭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收敛性的方向,并给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敛性 灰色预测法 马尔可夫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德祥 张从青 戴维 陈丽娟
文章首先追溯了国内外"供给经济学"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演变历史,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意义和现实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区域经济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最后对新常态经济下区域经济供给侧改革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供给经济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东升 王慧仙
一、引言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间的关系备受教育者和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861)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中就指出,1957年美国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国内著名教育学家张光斗(1998)率先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高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仙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地区比较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5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东西部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三大区域格局看,区域增长速度格局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逆向扩大;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态势。201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演变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可能继续趋缓,各地区增长速度大体在15.0%~7.5%之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
关键词:
“十二五”时期 区域经济 形势分析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丁谦 曾庆均 郭韬
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客观现实而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主要源于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人们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中国,这种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诱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意识的差别、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行政区经济"的导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正是这些诱因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宏观经济顺畅运行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现状 原因 危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申兵
2006年后我国地区经济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空间结构向均衡化和多极化演变、区域合作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以及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瞄准性增强等。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中仍存在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扩大、地区分工格局不合理、地区盲目竞争现象突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受到体制机制掣肘等问题。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区域发展的上述态势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为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完善提供基本依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 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杨刚强 宋志强 张明强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严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当前,各地区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定信心,不断完善区域政策,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努力消除国际金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 陆诗雷 班利军
本论文主要以省为单位,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人均GDP来衡量总量收入和产业收入,采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来衡量居民收入问题,分析方法上采用泰尔指数对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进行分解,利用吉尼系数对产业进行分解,得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利用R/S法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情况得出2000~2021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在中国区域发展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将于1978~1999年间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其区域发展差异将逐渐增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量化 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