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6)
2023(15108)
2022(12586)
2021(11762)
2020(10078)
2019(23125)
2018(22852)
2017(43666)
2016(23911)
2015(26914)
2014(26923)
2013(26936)
2012(25002)
2011(22622)
2010(22955)
2009(21724)
2008(22139)
2007(20067)
2006(17790)
2005(16296)
作者
(69276)
(58466)
(58073)
(55576)
(37115)
(28000)
(26410)
(22687)
(21956)
(20834)
(20040)
(19482)
(18940)
(18582)
(18433)
(17917)
(17371)
(17066)
(16843)
(16718)
(14610)
(14456)
(14225)
(13349)
(13220)
(13130)
(13126)
(12906)
(11876)
(11829)
学科
(107821)
经济(107694)
(95520)
(77510)
企业(77510)
管理(75924)
方法(48015)
(47883)
数学(39339)
数学方法(39043)
(32893)
业经(32178)
农业(31479)
中国(29639)
(25207)
(21996)
财务(21974)
财务管理(21934)
(20972)
贸易(20963)
企业财务(20804)
(20471)
技术(19290)
(18681)
(18135)
(18029)
(17604)
(17308)
银行(17281)
地方(17144)
机构
学院(352680)
大学(348654)
(157790)
经济(154992)
管理(137048)
研究(121866)
理学(117402)
理学院(116202)
管理学(114629)
管理学院(113956)
中国(97153)
(73328)
(73038)
(72519)
科学(71390)
(62786)
财经(57343)
研究所(56532)
农业(56006)
中心(55537)
(54190)
业大(53993)
(52173)
经济学(49033)
北京(46481)
经济学院(44351)
(42905)
师范(42506)
(42388)
财经大学(42055)
基金
项目(225911)
科学(179217)
基金(166701)
研究(166486)
(145036)
国家(143699)
科学基金(123298)
社会(109150)
社会科(103275)
社会科学(103247)
基金项目(87493)
(87372)
自然(77692)
自然科(75920)
自然科学(75896)
教育(74936)
自然科学基金(74662)
(72576)
资助(67855)
编号(66298)
成果(53449)
(51975)
重点(50648)
(49552)
(49198)
(46666)
国家社会(46179)
创新(45436)
课题(45086)
教育部(44489)
期刊
(181599)
经济(181599)
研究(107233)
(72220)
中国(71039)
(59238)
学报(53513)
科学(51702)
管理(51414)
农业(48640)
大学(41384)
学学(39325)
(37473)
金融(37473)
业经(33476)
教育(31755)
技术(30484)
财经(29474)
经济研究(28590)
(26629)
(25508)
问题(24444)
技术经济(20243)
世界(19982)
(19641)
(17892)
国际(16731)
统计(16665)
现代(16274)
商业(16231)
共检索到538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蕾  杨向阳  王怀明  
本文使用基于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省际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省际农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性β收敛。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一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同时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新的理论进展和方法再次对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条件性β收敛仍然显著存在,并表现出良好的稳健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蕾  王怀明  
本文使用省级农产品成本收益面板数据,运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重新估计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检验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并简要分析了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晓燕  翟印礼  
在比较我国各省农业生产率的前提下,运用巴罗回归等方法,检验了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形成β收敛的条件。分析结果显示,1985—1991年中国各省的农业生产率呈发散态势,1992—2002年存在条件收敛,其中市场化程度、农村教育、耕地灌溉率对缩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显著的影响;长期来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短期内改善农村教育、提高耕地灌溉率可能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本文使用DEA方法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趋势。我们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相对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缩小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遏制技术效率恶化的困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霞  韩佩珺  
本文以四川为例,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法重新测度并分解了2006~2015年四川省各市(州)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探讨其变动情况与区域差异成因,进一步考察了农业TFP的收敛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TFP呈现正增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单一驱动力,以残余产出规模效率、残余混合效率损失为表征的制度约束仍存在。区域间TFP差异明显,然全省及各区域均具备条件β收敛特征,表明各市州发展差距正不断缩小,并将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实现相对稳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陈祖海  
文章选取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考虑资源投入与能源消耗的中国各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变化。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平均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其中从2005年开始,上涨速度加快;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下降趋势;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型分布,北京增长最快,而湖北是能源生产率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海红  刘新民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国平  黄利  曹跃群  
采用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在测算了农业TFP的基础上,对TFP的动态演变、结构因素、地区差距及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业TFP年平均增长率为6.3%,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动趋势,且东、中、西部TFP增长指数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明显差异。TFP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恶化也不容忽视。此外,全国及三大经济带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全国和中、西部出现显著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而东部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却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高雪  尹朝静  
[目的]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收敛性,以期为缩小中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提供指导。[方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78—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Moran′sⅠ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其收敛性。[结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区非均衡性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将28个省(市、区)划分为"快速上升型""平稳上升型"和"持续下降型"3种类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弱→强→弱"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速度加快;分阶段来看,市场经济制度正式确立之后,空间收敛速度明显降低;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来看,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存在空间收敛趋势;分地区来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收敛速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格局。[结论]考虑空间因素的收敛性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地区间的空间效应,通过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逐步缩小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沈洋  周鹏飞  
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有助于精准把握农业碳减排潜力。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碳汇和碳排放两个角度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了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为1.1%,农业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因;(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时空演化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阶段化特征;(3)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正向空间关联性,且逐渐强化,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地区发展速度要高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地区,区域差异正在减小。研究结果对于精准评判农业碳减排潜力和碳吸收能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盘宇章  
基于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和各区域城市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在2000-2013年年均增长率为3.1%,技术效率水平的提升(4.4%)是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我国三大区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不尽相同,但其变动趋势与中国的变动趋势高度契合;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中国城市总体生产率的增长不存在σ-收敛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本文从核算方法调整入手,采用检验后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78-2012年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再估算并对空间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两种资本存量核算方法下,中国TFP年均增幅分别为1.679%和1.630%,主要来自于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2)在考虑了TFP空间外溢效应的情况下,中国省际TFP的收敛速度加快,收敛周期缩短,这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空间收敛。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得出的省际TFP空间收敛速度有差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省际TFP空间收敛速度降低。(3)加入"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因素后,省际TFP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提升,说明在"中国式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200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的增长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得到了改善。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是中国仍未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摆脱依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应继续增加科研力量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对其发挥显著作用。最后,从收敛性看,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其中,收敛速度以西部最快,中部最慢,说明中国各个地区都存在各自的稳态水平,并且都收敛于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常亮  朱俊峰  揭昌亮  
利用能够把个体效应与非效率项区别开来的固定效应SFA模型,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31个省份1993-2013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单位根法对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进行随机收敛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偏低且处于不断恶化状态;样本期间中国农业tFP增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4%,农业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各省区农业tFP增长存在比较大的地区差异,并且不存在随机收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达薇  李非非  
首先讨论农业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包括制度、化肥、资本、知识和环境因素等,接着利用回归方法建立起农业生产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结合实际对2020年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率进行了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