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3)
- 2023(6572)
- 2022(5297)
- 2021(5282)
- 2020(4271)
- 2019(10100)
- 2018(9864)
- 2017(17882)
- 2016(9654)
- 2015(10960)
- 2014(10687)
- 2013(10459)
- 2012(9951)
- 2011(9360)
- 2010(9324)
- 2009(8742)
- 2008(8877)
- 2007(7510)
- 2006(6976)
- 2005(6511)
- 学科
- 济(43817)
- 经济(43760)
- 管理(21241)
- 业(18694)
- 方法(17384)
- 中国(15897)
- 数学(15641)
- 数学方法(15510)
- 企(14394)
- 企业(14394)
- 贸(11177)
- 贸易(11171)
- 制(11042)
- 易(10999)
- 农(10860)
- 财(9016)
- 学(8647)
- 业经(8438)
- 体(8343)
- 银(8148)
- 银行(8135)
- 融(8126)
- 金融(8125)
- 行(7985)
- 体制(7012)
- 关系(6964)
- 农业(6651)
- 发(6466)
- 出(6318)
- 地方(6211)
- 机构
- 大学(146120)
- 学院(139408)
- 济(68604)
- 经济(67684)
- 研究(60699)
- 管理(47598)
- 中国(46472)
- 理学(40335)
- 理学院(39748)
- 管理学(39165)
- 管理学院(38878)
- 科学(33689)
- 京(32492)
- 财(31225)
- 所(30925)
- 研究所(28308)
- 中心(24722)
- 财经(24306)
- 经济学(23586)
- 经(22532)
- 农(22378)
- 院(21583)
- 北京(21546)
- 经济学院(21153)
- 范(20933)
- 师范(20769)
- 江(19652)
- 科学院(18449)
- 财经大学(18288)
- 师范大学(17698)
- 基金
- 项目(90644)
- 科学(72560)
- 基金(69223)
- 研究(67882)
- 家(61770)
- 国家(61330)
- 科学基金(50825)
- 社会(45815)
- 社会科(43518)
- 社会科学(43510)
- 基金项目(34921)
- 教育(31356)
- 自然(30121)
- 省(29674)
- 自然科(29451)
- 自然科学(29439)
- 自然科学基金(28978)
- 资助(28254)
- 划(27602)
- 编号(25024)
- 部(22667)
- 成果(22642)
- 中国(22295)
- 重点(21562)
- 国家社会(21315)
- 发(20025)
- 教育部(19738)
- 创(18526)
- 课题(18500)
- 性(17843)
共检索到225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筱丹 薛翠 温铁军
本文对中国改革以来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内在逻辑的演变按照宏观经济背景进行梳理,认为:进入21世纪之前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大致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短缺压力下改善外部资本获利条件的应变之策类似,其成败主要取决于制度成本能否转嫁;进入新世纪之初深化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则属符合规律的演变:三大差别—内需不足—国内产业过剩向国际市场释放,伴生国际资本在金融泡沫压力下向中国要素低谷的扩张。当前中国进入应对输入型通胀挑战的新阶段,亟需主动进行政策调整,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希淼 朱美璇
闭关自守是中国长期愚昧落后的重要根源,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进程中,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理论,在不同时期体现为"对外开放必要论""加快对外开放论""提高开放水平论"等,明确了在不同阶段基于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变化应实行的理念、思路及重点。中国特色对外开
关键词:
全球化 开放型经济体系 全面开放新格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福林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理论擘画和全面部署,并确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内外经济互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此,首先,本文勾勒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交互发展的历程,尤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共生的关联性,并阐述了两者交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与对外开放战略密切相关的若干重点议题展开探讨。最后,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文炯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对社会保障功能的理解更加全面,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今,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钰凤 刘进 许庆
本文探讨了21世纪以来中国化肥减量政策变迁及其内在逻辑。本文发现,中国从化肥行业和化肥施用两方面“双管齐下”推进化肥减量,其中,化肥行业市场化改革是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渐进开展,大致经历了“主动改革—被动改革—主动改革”的历程,其目的是优化化肥供给,为农民正确购买和施用化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化肥施用方面,基于中国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庞大且存在较大异质性的现实,政府从技术推广和制度变革两个维度对不同农户实施差异化措施,意图对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进行直接干预,是推动化肥减量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接下来要继续从化肥行业和化肥施用两方面、遵循差异化政策思路推进化肥减量。
关键词:
化肥减量政策 化肥行业 化肥施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历经了以调整和扩大为重点的政策恢复阶段、以建设和推广为关键的政策加速阶段、以强化和提升为手段的政策规范阶段、以注重质量与公平为主旨的政策完善阶段。基于教育政策学分析的视阈,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遵循着以管理体制变革为驱动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效率与公平为导向的政策价值取向、以机构与制度为保障的政策实施过程、以经济学与教育学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等演进逻辑。展望未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创新需建立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追求以多元价值为旨归的政策目标取向、强化以督导评估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构建以多元参与为主体的政策话语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向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函授、远程教育、社区教育、职工教育以及扫盲、老年人教育、全民阅读、终身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在制定、修订或废止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体现了从满足国家需要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从学历补偿到素质提升、从集权管理到简政放权、从分散立法到综合立法、从重城市到面向农村和新型城镇化的价值逻辑。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政策法规 发展历程 价值逻辑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汪寿成 刘明辉 陈金勇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演化历程的基础上,以演化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依据,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当成一个复杂系统,通过对其创新机制、选择机制和扩散机制的研究,分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演化的机理,并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演化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注册会计师行业 演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费久浩
吸纳非官方参与者进入政策过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决策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历史事实的梳理,发现专家和公众是被明确赋予合法地位的非官方政策参与者,而政府吸纳两类参与者的基本路径是先引入专家参与,再引入公众参与,并最终在实践中和制度上形成两者共同展开的格局。这一脉络蕴含着我国决策机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吸纳非官方参与者的三重逻辑,即在发展层面致力于兼顾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秩序层面强调在扩大政策参与的同时保证过程的可控性,在认知层面注重以常民知识补强专业知识以应对政策难题。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政府吸纳非官方政策参与者的路径和逻辑,体现了改革时代党和国家在寻求治理有效性和正当性、原则性和调适性、专家性与人民性之间动态平衡上的努力探索。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夏雨 方磊 魏明侠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互渗透催生了供应链金融,并使之成为运营管理和金融等相关领域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引起了多层面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应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以供应链金融理论演进为脉络,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理论演进为供应链金融的缘起、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其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服务、不同融资服务的比较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等五大理论模块;其演进的内在逻辑链为逻辑起点、逻辑基石、逻辑主线和逻辑拓展;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供应链金融的内涵拓展、融资创新、风险深化和线上融合等,核心问题是考虑多周期、多主体和信息不对称的供应链决策模型。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资金约束 融资决策 运营决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勇 刘芳
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命运依然有着重要价值。“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形象地表达了新一届政府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改革开放具有历史、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内在逻辑:通过梳理改革开放进程的三个阶段,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探索出了改革开放的内生动力和核心关键;通过论述中国共产党人领导45年改革开放实践获得的经验和成就,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展望未来,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改革饭并非现成饭,开放路也非平坦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的内在逻辑证明: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开放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矛盾定位为人民内部矛盾,探索形成了既兴市场化之利又除市场化之弊,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的劳资利益协调与平衡体系。中国特色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是:以市场化为基,释放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活力;以法治化为本,平衡劳动关系灵活性与安全公平性;深化工会改革,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民主管理;优化行政治理,督查激励地方政府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社会参与,推进劳动关系网络化、精细化、专业化治理。其中,政府发挥了"劳动关系的改革者""劳动契约的规范者""劳资集体自治的推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者""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爱玉 崔志钰 倪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普分流教育政策在分流频次上呈现出从一次分流到多次分流,在分流方式上呈现从硬性分流到柔性分流,在政策配套上呈现分流与融合相互交织的演变逻辑。当前,职普分流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分流时机上,多次选择的政策设计遭遇现实困境;在分流方式上,柔性分流的政策设计遭遇政策变形;在政策配套上,职普融通未能为职普分流提供足够支持。优化职普分流教育政策,在分流时机上,适度后移并多次分流应成政策重点;在分流方式上,柔性分流加职业指导应成政策方向;在政策配套上,链式供给和集群供给应成政策常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林静 齐冠钧 梁明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存在历史契合性和实践必然性。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贸易强国建设的渠道为:以开放式发展厚植贸易强国建设的要素基础;以开放新优势打造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贸易结构更趋优化;以开放促改革构筑贸易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开放之道引领创建普惠共享、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在明确赋能渠道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深层次制度开放,形成以制度开放效应为核心的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体系;推动内外开放联动发展,以高效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贸易强国建设;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以多维度的开放势能优化对外贸易区域市场结构;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塑造贸易强国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