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2)
- 2023(8378)
- 2022(7028)
- 2021(6479)
- 2020(5137)
- 2019(11990)
- 2018(12195)
- 2017(23375)
- 2016(12748)
- 2015(14384)
- 2014(14540)
- 2013(14644)
- 2012(14113)
- 2011(13075)
- 2010(13547)
- 2009(12922)
- 2008(12837)
- 2007(11561)
- 2006(11019)
- 2005(10549)
- 学科
- 济(62755)
- 经济(62687)
- 业(32429)
- 管理(31966)
- 中国(23369)
- 企(22918)
- 企业(22918)
- 农(19628)
- 地方(19404)
- 方法(18865)
- 数学(16378)
- 数学方法(16282)
- 制(15944)
- 业经(15554)
- 银(13527)
- 银行(13514)
- 行(13271)
- 农业(12966)
- 融(12496)
- 金融(12496)
- 财(12397)
- 贸(12078)
- 贸易(12061)
- 发(11755)
- 易(11663)
- 体(10945)
- 地方经济(10768)
- 环境(9670)
- 学(9409)
- 技术(8867)
- 机构
- 学院(188962)
- 大学(186869)
- 济(85514)
- 经济(83749)
- 研究(72896)
- 管理(67182)
- 中国(57744)
- 理学(55294)
- 理学院(54616)
- 管理学(53956)
- 管理学院(53584)
- 财(42457)
- 京(42032)
- 科学(40995)
- 所(37708)
- 研究所(33292)
- 农(31888)
- 中心(31691)
- 财经(31352)
- 江(30851)
- 经(28269)
- 北京(28137)
- 范(27281)
- 师范(27056)
- 经济学(26448)
- 院(25961)
- 州(24915)
- 业大(24385)
- 农业(24383)
- 经济学院(23713)
- 基金
- 项目(109226)
- 研究(85773)
- 科学(85170)
- 基金(75630)
- 家(65011)
- 国家(64380)
- 社会(54161)
- 科学基金(53533)
- 社会科(51368)
- 社会科学(51360)
- 省(43611)
- 基金项目(38842)
- 教育(38732)
- 划(36276)
- 编号(35945)
- 资助(31136)
- 成果(30854)
- 发(30836)
- 自然(30526)
- 自然科(29706)
- 自然科学(29698)
- 自然科学基金(29135)
- 课题(26559)
- 发展(25679)
- 展(25250)
- 重点(25053)
- 部(24452)
- 创(22723)
- 国家社会(22216)
- 性(22033)
共检索到321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仕斌
<正>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企业从信息化、数字化阶段加速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智化时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关键词与数智化密切相关,一个是“新质生产力”,一个是“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更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曦
<正>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性力量,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探索如何发挥好金融支持作用、推进乡村振兴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湖南省邵阳市开展调研,了解到邵阳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百甫 周叔莲 李京文 塞风 严瑞珍 魏杰
探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编者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所作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放和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顶明 黄葱
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博士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最佳结合部,对新质生产力形成和运行过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面临着培养模式和学科结构不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程度不深、无法及时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现实问题,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创新博士生培养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人才培养规模结构、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等方式持续发力,着力提升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发展新动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林朝,石岩,苏国平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的科技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新型科技中介机构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提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面向“三农”开展科技中介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
“三农” 科技中介服务 生产力促进中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燕凌 蔡湘杰
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通过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传导。同时,该作用在地理区位、政策试点方面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并受到创新人才集聚、服务组织集聚、服务组织与工业协同集聚的显著调节。鉴于此,各地区应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步伐,注重创新要素集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工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丁晨轩 宋丽梅
<正>2024年7月13日,由《会计之友》杂志社、贵州商学院、贵州省内部审计协会联袂主办,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承办,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研究型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在贵州商学院隆重召开。来自5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30余家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型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伟
社会主义所有制应是公有和个人所有相融合,这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性问题。30年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也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理论的发展在解放思想、观念转变的推动下,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改革一步一步发展。而改革止步不前,则是因为观念上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理论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在突破斯大林两种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理论的进程中取得的。例如,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经济进行定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股份制进行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克虎
合资铁路的出现不仅为我国铁路的路网建设、缓解铁路的“瓶颈”制约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实现了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未来铁路建设资金的缺乏使合资铁路成为庞大的国有铁路体制改革的动因。
关键词:
合资铁路 铁路管制体制 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达凤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杰
新质生产力是新型的生产力形态,体现为以数字技术为先导的经济增长,以数字平台为纽带的生产组织,以数据要素为引擎的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优化。新质生产力改变了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推动贸易经济创新发展;重构了生产的社会形式,促进贸易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贸易经济绿色发展;优化了国际贸易投资格局,推动贸易经济开放发展;培育了以民生为导向的生产关系,推动贸易经济共享发展。面对新发展格局,要从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助力科技自立自强;防范平台垄断行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改进数据基础制度,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培育产业优势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新质生产力潜力,发挥其在促进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详 张婧婧
本文提出人智协同创新素养将成为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对人智协同创新素养的内涵、价值和培育三大关键问题进行重点探讨,为企业顺应时代浪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勇斌 刘殿国
构建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偏低,长期以来在0.2附近上下波动,增长疲软,且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异。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扩大农业规模经营进而对农业新质生产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大小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并且对中部、西部的影响显著。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焕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