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3)
2023(6074)
2022(4812)
2021(4476)
2020(3539)
2019(8155)
2018(7924)
2017(14134)
2016(8793)
2015(10082)
2014(10277)
2013(9575)
2012(9013)
2011(8239)
2010(8378)
2009(7173)
2008(7037)
2007(6445)
2006(5563)
2005(4939)
作者
(20984)
(17277)
(17276)
(16693)
(11289)
(8385)
(8111)
(6852)
(6623)
(6414)
(5988)
(5843)
(5712)
(5486)
(5380)
(5361)
(5327)
(5147)
(5108)
(5066)
(4548)
(4326)
(4224)
(4008)
(4006)
(3989)
(3908)
(3883)
(3424)
(3396)
学科
(33305)
经济(33183)
管理(21655)
方法(20217)
(19681)
数学(19243)
数学方法(19083)
教育(19059)
(15270)
企业(15270)
中国(14921)
(10314)
(8231)
理论(7629)
教学(6545)
(6445)
财务(6404)
财务管理(6386)
企业财务(6212)
(5795)
地方(5740)
技术(5709)
(5639)
贸易(5631)
(5463)
(5397)
农业(5320)
业经(5239)
(5194)
发展(4742)
机构
大学(119733)
学院(113617)
(44517)
经济(43516)
管理(40491)
研究(38383)
理学(35564)
理学院(35146)
管理学(34522)
管理学院(34293)
教育(28065)
(25425)
(24754)
师范(24659)
中国(23051)
(22629)
师范大学(20585)
科学(18969)
财经(18087)
(17838)
中心(17391)
(17097)
北京(16806)
(16625)
研究所(15154)
经济学(14822)
(14139)
职业(14104)
技术(14083)
(13883)
基金
项目(73641)
研究(62604)
科学(61023)
基金(52180)
(42836)
国家(42335)
社会(39866)
教育(38515)
社会科(37643)
社会科学(37638)
科学基金(37235)
(29153)
编号(27068)
(26382)
基金项目(26290)
成果(24913)
课题(22240)
资助(21988)
自然(21052)
自然科(20587)
自然科学(20584)
自然科学基金(20236)
(19661)
(18599)
教育部(18437)
重点(17845)
规划(17780)
(16738)
人文(16572)
(16568)
期刊
教育(48046)
研究(45314)
(42278)
经济(42278)
中国(30731)
(17699)
技术(13604)
管理(13546)
学报(12431)
大学(11726)
职业(11710)
科学(11001)
(10218)
金融(10218)
(9795)
财经(9590)
学学(9203)
(8165)
技术教育(7757)
职业技术(7757)
职业技术教育(7757)
经济研究(7629)
农业(6826)
(6059)
论坛(6059)
统计(6042)
业经(5941)
高等(5703)
问题(5577)
(5437)
共检索到175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Vickie Schray  华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运超  
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与保障直接关乎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本研究提出,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特征主要包括生成过程的非连续性、生成要素的主体间性、生成规格的不确定性、生成结果的难检测性。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机制包括价值、链接、评价三方面。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须防止工业化生产模式对高等教育质量生成系统的过度影响,应更加突出人员素质及其培育的特殊重要性,充分发挥基层的自主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平  田联进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官方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外部保障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单一性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未与财政投入挂钩等方面。而对这些问题的化解,有待建构以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以多样性和差异性质量标准为评价尺度、与财政拨款衔接的高等教育系统内外相互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永建  
在现代高等教育系统中,以问责为基础的质量保障和以发展为基础的质量提高之间存在着持续的冲突乃至对立的关系。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质量保障和质量提高并非截然对立,两者各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只有在基于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发挥质量保障和质量提高的优势,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佳策略选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士强  
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的中国高等教育需要用质量认证为其减轻发展的阻力、抑制可能的不良后果的滋生。但在我国 ,高等教育的质量认证理论探讨和经验积累尚未成体系 ,这使我们不得不将思考的目光转向欧美等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 ,其在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建构本国质量认证体系提供了诸多启迪。受他国的启示 ,可能在以下方面我们应当做出建构的努力 :认证和认证制度的准确定性 ;认证体系的精致化 ;明确“质优”的标准 ;政府职能的淡化 ,专业性机构和人员的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延成  
高等教育认证是一个以院校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价为基础,以满足公众问责和提高学术质量为目的的过程。文中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指出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保障并提高了其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管理与质量保障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刘潇华  张亮亮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政府、社会和高校等相关主体运用质量监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持续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历了质量保障初始时期、质量失控时期、质量保障恢复重建时期、质量保障制度建立时期、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时期五个阶段。总体而言,如今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研究的理论深度有限;政府的质量保障作用突出,但社会和高校的作用发挥不够;本科质量保障的重点地位已经确立,但实施成效不容乐观;高度重视评估评价的作用,但缺乏多种质量保障手段的综合运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乔刚  李芬  
监测评估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而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类型。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收集和深入分析有关信息,直观呈现高等教育状态,为多元主体价值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全面实施高等教育监测评估,必须深刻理解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内涵,准确把握其四大特征:常态监测教育教学过程;用数据说话呈现教育质量;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多元主体对质量状况进行价值判断。同时从制度建设、遵循原则、制定指标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实施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伟  
博洛尼亚进程有力推动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英国积极参与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在质量保障方面与其保持高度一致,促进了欧洲高等教育的趋同发展。本文通过历史分析发现,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包含科研评估、教学评估和机构审核,兼具质量改进与问责的双重功能,且表现出竞争导向、风险为本的市场问责发展趋势。在脱欧背景下,英格兰新成立的学生办公室也是高等教育国家干预与市场问责的进一步结合,并非英国的"求异"发展。英国乃至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机制面临着机构多样性与标准相似性的张力,并将受到消费者"众口难调"质量观的挑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水云  
斯普林格出版社2016年出版本书描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对大学变革的影响。它首先描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分别详细讨论了在机构和学科层面进行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QAUE)和学科评估这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外部质量评估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晓昌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快速发展中的质量问题,更不可有丝毫松懈。江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步较早。1996年在全国率先扩招,提前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0所,在校生156.8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教育部的部署,结合省情特点,我们积极推进内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苏永建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带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型特征。行政动员和项目制是政府应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经过长期实践,政府的行政动员和项目制互为表里,相互作用,逐渐定型为一种以政府行政权力为核心,以频繁的指令性要求为驱动力量,以繁杂的质量保障项目为载体,以评估作为合法化路径的一元化的技术治理格局。这种质量保障方式内生于中国独特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是为"体制化的技术治理"。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制度是体制化的技术治理得以产生和运作的制度根源。从大学制度入手进行深层次和整体性变革是持续提高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欢欢  钟秉林  
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通常有两种方式: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展现更多的是评价的内部结构和证据的可靠性及效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为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结果的应用提供契机。与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逻辑相匹配的评价和质量管理是大学履行人才培养根本使命的前提,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实质性突破的新视角。我国大学受政府的制约明显,政府是中国大学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渠道,大学对政府的资源依赖使得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晖  李嘉慧  
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多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丰富。在40年的探索历程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重点政策为引领,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和专业认证三足鼎立的形态呈现,四个模块构成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完型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正式与非正式规则互动的结果,是"路径依赖"的结果。完善质量保障"中国模式",总结经验、植根本土,守正创新、持续优化,乃是未来发展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