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36)
- 2023(3074)
- 2022(2902)
- 2021(2747)
- 2020(2576)
- 2019(5930)
- 2018(6159)
- 2017(14100)
- 2016(7543)
- 2015(8616)
- 2014(8628)
- 2013(9101)
- 2012(8778)
- 2011(7779)
- 2010(8014)
- 2009(7841)
- 2008(8006)
- 2007(7371)
- 2006(6815)
- 2005(6307)
- 学科
- 济(33283)
- 经济(33256)
- 税(22132)
- 税收(20687)
- 收(20516)
- 管理(20377)
- 业(19903)
- 方法(15603)
- 数学(14755)
- 数学方法(14656)
- 财(14513)
- 企(14175)
- 企业(14175)
- 中国(11344)
- 农(8960)
- 制(8608)
- 贸(7788)
- 贸易(7779)
- 易(7647)
- 银(7138)
- 银行(7126)
- 务(6837)
- 财务(6832)
- 财务管理(6819)
- 行(6781)
- 企业财务(6422)
- 财政(6309)
- 地方(6138)
- 出(5825)
- 收入(5710)
- 机构
- 学院(109968)
- 大学(109918)
- 济(52163)
- 经济(51192)
- 管理(39230)
- 研究(36344)
- 财(33388)
- 理学(32767)
- 理学院(32467)
- 管理学(32039)
- 管理学院(31843)
- 中国(30911)
- 财经(24367)
- 京(23224)
- 经(21856)
- 科学(19337)
- 所(19033)
- 财经大学(17776)
- 经济学(17478)
- 江(16873)
- 研究所(16164)
- 经济学院(16079)
- 中心(15792)
- 北京(15603)
- 农(14553)
- 州(13538)
- 院(12625)
- 业大(12571)
- 税(11867)
- 范(11783)
- 基金
- 项目(58739)
- 科学(44907)
- 研究(44856)
- 基金(42545)
- 家(36162)
- 国家(35900)
- 科学基金(29519)
- 社会(29093)
- 社会科(27694)
- 社会科学(27689)
- 基金项目(21688)
- 省(21182)
- 教育(19738)
- 资助(18975)
- 编号(18938)
- 划(18053)
- 成果(17134)
- 自然(16809)
- 自然科(16353)
- 自然科学(16347)
- 自然科学基金(16037)
- 部(13987)
- 性(13205)
- 发(13183)
- 重点(12910)
- 课题(12518)
- 国家社会(12461)
- 项目编号(12092)
- 教育部(12077)
- 社科(11827)
共检索到180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建平
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形成既有税收制度以及价格管制、国家储备等政策原因,也有企业经营的季节性、生产周期跨度较长、初创期较大规模的投入等客观原因,还有企业主观因素导致的虚假留抵税额。我国目前对留抵税额采取增量退税与结转抵扣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存在留抵税额规模过大、占用企业资金过多等问题。应借鉴国际成功做法,实施留抵退税的基本制度,并通过源头控制、退抵并行、财税联动、管控风险四条路径改进留抵税额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税额 结转抵扣 留抵退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清鹏
2018年6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2018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行业可按规定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由于没有与之相关的配套文件出台,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于收到的增值税留抵税额返还款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存在一定的疑惑。对现存的几种财税处理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后,建议将收到的增值税留抵税额返还款视同政府补助收入和进项税额转出两项业务来处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光荣 潘为华
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全面铺开,许多企业开始进行资产重组,实行"主辅分离"。不论是出于税务方面的原因还是非税方面的原因,资产重组在为企业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税务风险。本文通过介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中增值税及其留抵税额的相关政策规定,结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背景,为企业在资产重组中进行增值税及重组后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处理和筹划提供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 资产重组 增值税 留抵税额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全行业试行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退税,是2019年增值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纳税人必须符合留抵税额退税的前提条件,即符合增量留抵税额的计算规则和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时,才可申请退税。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以增量留抵税额为基础,且有60%的比例限制。另外,要注意准确处理好其与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出口退税及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留抵税额 增量 退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阳
2018年6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2018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由于该文件的出台并没有其他会计处理配套政策的出台,从而导致不同企业对收到留抵的增值税处理出现了不同账务处理方法,由此不利于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随着2019年4月1日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制度的推行,其会计处理的规范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企业实务中留抵的增值税退还现存四种账务处理模式和其处理对所得税影响分别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增值税期末留低退税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章君
一、引言增值税留抵税额实行退税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如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许多国家都采取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这一优惠政策。营改增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面的增值税制度,但与发达国家的增值税税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增值税留抵税款不退税"的政策,这种政策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加资金成本,影响企业运营和发展。因此,对增值税留抵税额实行退税日益提上日程。2018年3
关键词:
留抵税额 应收款 增值税 财税处理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吕丽娟 张玲
在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由于电网输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再加上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补贴程序、税务处理具有特殊性,导致电网企业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留抵额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电网企业现金流,影响电网企业良性健康发展。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对部分行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的相关政策,对于电网企业而言,此项政策无异于雪中送炭,有利于我国增值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红
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是我国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政策之一,文章首先分析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然后以案例方式说明一般纳税人留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最后探讨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期对实务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增值税 期末留抵税额 退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静 李凌秋
在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97.11%,从业人数占总人数的52.95%,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小微企业资金少且利润薄,市场竞争力弱。"营改增"后,中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了减税降税的实惠。但是,当企业存在大量留抵税额时,却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本文首先通过举例说明留抵税额对中小微企业负重,然后通过国际上一些国家对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的分析,最后阐述我国中小微企业留抵税额退税方面进行的探索及观点。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 增值税留抵税额 退税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房琰沁 叶全华
对特定范围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退还期末留抵税额是解决增值税进项税额占用资金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退还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政策要素的梳理,界定适用条件和办理环节,分析退还税额分步计算、"双限"确认方法,提出增加科目设置、完善退还税额会计处理和明确附加税费扣除的建议。
关键词:
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 退还 期末留抵税额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旸
目前多数"营改增"试点企业在申报前无法获知本期实际可抵扣的"营改增"前留抵税额的确切金额,造成当期增值税以及相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账面计提数与实际缴纳数之间存在差异,须在以后期间进行调整处理。对此本文提出了两种账务处理方法,并分析比较其利弊,最后提出"营改增"留抵税额财税处理注意事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刘浩萍 宋尚彬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在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2018年在部分行业实施留抵退税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留抵退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平均而言,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约3.6%。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技能劳动力的互补式增加、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最终提升了企业劳动力平均薪酬,直接引致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留抵退税对普通员工、非国有企业、留抵程度较高企业和税收征管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强。本文为全面认识留抵退税的政策效应,完善留抵退税政策,有效发挥税收保障劳动者福利、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卢雄标 童锦治 苏国灿
由于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得到抵扣,企业虽然理论上不承担增值税,但实际上却负有部分税收,并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和现金流。本文基于A省2011~2015年31个制造业的税收调查数据,分析了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分布及其影响。研究发现,留抵税额在不同制造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并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造成不利的影响。虽然2018年的退税政策覆盖了大部分留抵税额较大的制造业,但依然有部分受留抵税额影响严重的制造业未被纳入,留抵税额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本文建议逐步建立全行业的留抵退税制度、简并税率、逐步取消营改增过渡政策、打通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抵扣链条。
关键词:
增值税 进项税额 留抵税额 税收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