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1)
2023(7015)
2022(5867)
2021(5149)
2020(4515)
2019(10145)
2018(10270)
2017(20635)
2016(11167)
2015(12870)
2014(13048)
2013(13362)
2012(13055)
2011(12243)
2010(12989)
2009(12741)
2008(12528)
2007(11365)
2006(10866)
2005(10322)
作者
(34093)
(28414)
(28059)
(27293)
(18328)
(13338)
(12956)
(10874)
(10784)
(10286)
(9802)
(9321)
(9261)
(9048)
(8918)
(8840)
(8392)
(8251)
(8170)
(7754)
(7518)
(6902)
(6824)
(6533)
(6519)
(6487)
(6252)
(6220)
(5779)
(5434)
学科
(74826)
经济(74747)
管理(31186)
(24705)
方法(22789)
中国(21992)
数学(20529)
数学方法(20375)
地方(19634)
(18223)
企业(18223)
(13614)
(13425)
地方经济(12951)
(12876)
(12114)
业经(11798)
(11194)
银行(11187)
(10859)
(10124)
金融(10124)
环境(9800)
(9327)
贸易(9314)
(9267)
(8935)
(8762)
农业(8742)
经济学(8111)
机构
大学(180013)
学院(177733)
(87936)
经济(85973)
研究(65701)
管理(63551)
理学(52449)
中国(52284)
理学院(51813)
管理学(51151)
管理学院(50792)
(42022)
(39134)
科学(35134)
(33074)
财经(32408)
经济学(29226)
(29081)
研究所(29007)
中心(28995)
(28782)
经济学院(26002)
北京(25857)
(23905)
师范(23770)
财经大学(23693)
(23320)
(22842)
(22501)
业大(20016)
基金
项目(100169)
科学(78825)
研究(75577)
基金(73161)
(61770)
国家(61274)
科学基金(52159)
社会(51281)
社会科(48607)
社会科学(48593)
基金项目(37723)
(36954)
教育(33755)
(31018)
资助(31016)
自然(30325)
编号(29861)
自然科(29559)
自然科学(29551)
自然科学基金(28980)
成果(25909)
(23129)
(22922)
重点(22128)
课题(21625)
国家社会(21558)
教育部(20123)
发展(19841)
(19614)
人文(19602)
期刊
(111864)
经济(111864)
研究(67527)
中国(34531)
(30810)
管理(25648)
(22634)
金融(22634)
学报(21161)
科学(21029)
(20405)
经济研究(18837)
财经(17629)
问题(16887)
大学(16851)
教育(15749)
学学(15739)
(15364)
业经(15361)
技术(15068)
农业(12911)
(11954)
技术经济(10858)
统计(10245)
国际(10064)
经济问题(9474)
理论(9411)
现代(9371)
商业(9174)
经济管理(8949)
共检索到296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鸿懋  
一个中心城市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除去存在着多种微观经济效益,即各个经济实体的和各种单项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益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宏观经济效益,即城市的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然而,在我国经济效益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大都侧重于微观经济效益这个领域,宏观经济效益的研究则尚属薄弱的环节,至于城市的宏观经济效益研究,几乎是尚未开拓的领域。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极不相适应的。很显然,如果不分层次地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动的效益进行连续性的分析,就难以判断我国经济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葛霖生  
一、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衡量指标及其国际比较 所谓经济效益,又称经济效果,指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即劳动耗费或资金占用与劳动成果相比较的关系。从产出的角度看,以同样数量的劳动耗费或资金占用,创造和实现的劳动成果多,效用大,经济效益就高;反之,创造和实现的劳动成果少,效用小,经济效益就低。从投入的角度看,同样的劳动成果,耗费的劳动或占用的资金少,经济效益就高;反之,经济效益就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本文首先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以及政策方向做出了展望。在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结构性矛盾,这就要求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应该注重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结合,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加强供给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艳林  
一、美国的宏观经济状况 1994年是美国近十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经济复苏达到高峰。据美国商务部提供的资料,美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这一增长率是自1984年以来最好的。1994年12月美国工业设备利用率达85.4%,创1970年10月以来最高纪录。与此同时,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为防止经济出现过热,自1994年2月4日以来7次提高利率,但美国经济增长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芝俊  张社梅  
本文重点探讨了影响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测算的相关因素和具体测算方法,并计算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农业科研投资的效益状况,最后提出了对计算结果的基本看法和导致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作者从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质出发,探讨了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实证研究的逻辑体系、系统核算、评价和分析的基本内容,即: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决定的系统因素及其实证逻辑体系;宏观经济效益形成系统反映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运用资源配置原理,对我国宏观经济效益系统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内容;我国宏观经济效益问题形成过程中体制和管理因素决定的系统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精贤  
一、现状我国的宏观经济效益,近几年不仅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1990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是:资金利税率不断下降,产品成本逐年上升,产值利税率逐渐跌落,社会总产值中物质消耗比重连年提高社会,生产效果不断降低,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不断减少,亏损企业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近十多年社会生产效果,是逐年降低的.“五五”时期,“六五”时期,1986年至1989年,我国的社会生产效果(%)分别为:43.9,42.7,41.3,40.4,39.4,37.9.其中,工业社会生产效果(%)也是逐年下降的,各期的数字是:34.6,33.1,31.9,30.9,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用多指标评比。对若干选定指标的完成情况打分,再按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加权平均,算出总分或指数。一类是用一个复合指标评比。子项多用国民收入,母项有的不考核C,有的把物耗和资金占用直接相加,多数以总成本代表V+C由于多指标评比不能避免权数的主观性,笔者倾向于使用一个复合指标“综合投入产出系数”。系数愈大,效益愈高,其公式是:综合投入产出系数=国民收入/C+V+资金占用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熊范五  
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条件下,社会再生产活动的第一阶段C—W<_(pm)~A,即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劳务费用的过程,以及第三阶段W′—G′即出售产品,重新获得维持再生产的货币资金的过程,都是借助银行的货币结算实现的。我们知道,企业购销双方的货币结算,一部分是在同一银行或同一城镇的两家银行进行;另一部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目前绿色建筑的政策讨论还是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对经济研究十分缺乏。论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分析理论和方法。绿色建筑的宏观经济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整体经济体系内额外带动的产值,二是额外产生的就业机会。并以实例和数据,通过建立直接与间接相关产业后向前向影响模型,及绿色建筑额外增量产值对本身就业的带动关系分析,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宏观经济效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季俊杰  沈红  
国家助学贷款不但具有社会效益,还具有边际消费倾向高、消费时滞短、无挤出效应的消费特点,在乘数效应作用下,可使社会消费、投资、就业和税收剧增。研究显示,2006年发放国家助学贷款81亿元,可使GDP增加180亿元,就业岗位增加9.56万个,税收增长34.09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宏观经济增长。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宏观经济功能,加大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补贴力度,以全面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效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邢俊芳  
在我国,所谓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是泛指对国民经济总量以及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所得到的效果进行的评价和监督活动。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起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彦云,王军  
对宏观经济效益整体作系统研究必须以系统科学的统计认识手段为前提。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只是囿于集中体制下的考核,或者只是在指标体系上做些增减。为了把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提高统计工作在宏观经济分析与管理中的地位,迫切需要对宏观经济效益统计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一、宏观经济效益统计的基本理论(一)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宏观经济效益是从生产要素效率方面认识经济规律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属于生产范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平祥  
在经济建设中,追求速度、不重视经济效益的现象仍然存在。如对生产抓得多,对流通、消费抓得少;对产品产量抓得多,对消耗、质量、效益抓得少,就是这种反映。中央一再强调“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扭转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一直以速度为中心的倾向,使经济建设在比例协调的基础上健康地向前发展。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友鹏  
加快构建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在1.0版本的宏观经济管理和2.0版本的宏观经济调控基础上,新时代我国形成了3.0版本的宏观经济治理。从不同参考系考察这一历史嬗变进程,既包括历史视域下当前宏观经济治理对以往宏观经济管理及宏观经济调控的完善,又包括制度视域下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治理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区别。总体上看,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通过优化宏观经济治理着力方向、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精准程度、拓展宏观经济治理作用主体、凸显宏观经济治理鲜明特色,蕴含着重要的学理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