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9)
2023(2063)
2022(1661)
2021(1655)
2020(1513)
2019(3445)
2018(3451)
2017(6224)
2016(3676)
2015(4353)
2014(4374)
2013(4413)
2012(3905)
2011(3404)
2010(3611)
2009(3607)
2008(4060)
2007(3888)
2006(3616)
2005(3504)
作者
(10357)
(8420)
(8226)
(8085)
(5577)
(3948)
(3801)
(3314)
(3163)
(3144)
(2926)
(2857)
(2822)
(2679)
(2657)
(2581)
(2476)
(2469)
(2451)
(2428)
(2112)
(2097)
(2064)
(2029)
(2000)
(1889)
(1866)
(1847)
(1746)
(1619)
学科
管理(22668)
(15746)
企业(15746)
(15509)
(11310)
经济(11300)
(7572)
(6074)
财务(6055)
财务管理(6039)
企业财务(5714)
方法(5244)
(4399)
(4142)
(4094)
(3847)
银行(3847)
经营(3689)
数学(3655)
数学方法(3591)
计划(3572)
人事(3513)
人事管理(3513)
(3501)
决策(3343)
理论(3323)
业经(2949)
(2708)
制度(2707)
中国(2693)
机构
大学(48800)
学院(48308)
管理(22344)
(17561)
经济(16889)
理学(16489)
理学院(16294)
管理学(16149)
管理学院(16005)
中国(15027)
研究(13707)
(12251)
(11450)
(9064)
财经(8141)
科学(7733)
中心(7673)
北京(7502)
(7457)
(7349)
公司(7023)
(6878)
(6237)
(6135)
财经大学(6056)
银行(5932)
研究所(5842)
(5643)
师范(5598)
人民(5574)
基金
项目(24998)
科学(19305)
研究(18904)
基金(17764)
(14898)
国家(14747)
科学基金(13070)
社会(10996)
社会科(10338)
社会科学(10333)
(9419)
教育(9216)
基金项目(9157)
自然(8883)
自然科(8652)
自然科学(8652)
自然科学基金(8496)
资助(8019)
编号(7939)
(7895)
成果(7060)
课题(5724)
(5561)
重点(5381)
项目编号(5231)
(5089)
大学(4931)
教育部(4920)
人文(4790)
(4750)
期刊
(25373)
经济(25373)
研究(16304)
中国(14038)
(13202)
管理(12704)
(8369)
金融(8369)
教育(6165)
科学(6039)
学报(5777)
技术(5401)
会计(4939)
大学(4815)
财会(4566)
财经(4537)
学学(4340)
(4097)
(3954)
经济研究(3358)
(3340)
通讯(3279)
图书(3278)
会通(3258)
(3173)
现代(3053)
(3014)
企业(3014)
业经(2933)
经济管理(2918)
共检索到90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艳玲  
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并不完全兼容,在外汇政策制定上应弹性把握两者差异性,在监管机制上相互配合,在风险控制手段上相互渗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组织、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等部门都相继开展了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也逐步确立。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宏观审慎政策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抓住核心约束,强化动态调整和监测预警,才能在地方上真正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的"宏观审慎性"问题,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又被国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敏  陈得文  
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监测系统设计、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使用、国内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着手长期以来,资本流动管理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议题。根据IMF对资本账户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只有少数资本账户项目完全不可兑换,实际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跨境资本流动愈加频繁。尤其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加码量化宽松政策,甚至推行负利率,全球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宏观审慎政策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抓住核心约束,强化动态调整和监测预警,才能在地方上真正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振涛  
资管新规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近年来,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凭借其各自独有的资金或交易优势,争相推出各种资产管理产品,拓展其资产管理业务版图。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且这些具体的金融产品存在相互嵌套等复杂关联的结构化设计,对我国现有以"一行三会"为主导的分业监管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成为诱发系统性风险的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玉玲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当前人民银行分支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工作是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框架和弥补区域金融监管空白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人民银行分支行按总行统一部署,在宏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戴季宁  陈得文  
当前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应坚持稳健性的主基调,充分发挥相机抉择的灵活性,实时适度预调、微调,着力消除金融体系潜在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对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基本形成了共识。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较早开展了宏观审慎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工作,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当前中国央行有效管理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涂永红  吴雨微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后,也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协调使用各种资本流动管理工具,建立覆盖长期、中期、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体系1996年,中国接受IMF第八条规定,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由于金融市场不成熟、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中国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二十多年以来,中国根据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有计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国峰  刘畅  倪克勤  
由于外汇市场存在噪声交易,央行的及时有效管理不可或缺。然而,投资者交易策略的信息不对称给央行汇率市场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研究提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模型,以投资者历史交易行为作为其选择未来交易策略的估计依据。为了使得模型更具实践意义,进一步优化模型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权重区间宏观审慎管理模型,央行仅在投机性交易者占比超过一定程度时进行宏观审慎管理。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我们发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宏观审慎管理模型可以有效降低噪声交易带来的汇率非理性波动。优化后的权重区间宏观审慎管理模型的管理效果接近于基础的宏观审慎模型的管理效果,但其成本更低,因此更具有实践应用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慕安良  姜丽莉  霍庆朕  
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如何把宏观审慎管理应用到外汇监管全过程,需要全面考量、充分评估、有序操作、保证效果伴随着全球以结果为导向的金融监管方式的重构,中国借鉴国际经验,首先对跨境融资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如何把宏观审慎管理应用到外汇监管全过程,需要全面考量、充分评估、有序操作、保证效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青   王偲竹   刘尔卓  
本文构建了微观企业在银行和市场之间进行本外币贷款的决策模型,采用2010年第三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A股上市银行和公司的财务数据,检验并探讨了外汇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和企业汇率风险敞口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外汇宏观审慎政策总体上收紧将降低银行和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相较于企业,银行的汇率风险敞口下降幅度更大。异质性结果表明,外汇宏观审慎政策收紧显著降低了重要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和高外部融资依赖企业的汇率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外汇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影响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当外汇宏观审慎政策收紧后,银行贷款依赖度更高公司的汇率风险敞口下降更多。本文有助于理解外汇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和企业汇率风险的影响机制,同时为其他新兴经济体实施外汇宏观审慎政策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谷宇  王宇凡  
本文将外汇宏观审慎工具纳入汇率预期管理的研究框架,剖析了宏观审慎工具基于交易、信号及投资者情绪渠道影响外汇市场微观主体交易行为及市场预期的理论机制,并应用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及逆周期因子在2015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作用路径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对汇率预期起到了合意的政策效果,而逆周期因子主要在2020年6月以前发挥作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通过交易、信号和投资者情绪渠道进行政策传导,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通过交易和信号渠道进行政策传导,逆周期因子通过交易渠道进行政策传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莉  程勇  
为了增强区域内银行业弹性,欧盟于2013年6月批准通过并于2014年初正式实施了"资本要求指令四和资本要求监管条例"(CRDIV/CRR),从而搭建起欧盟统一的银行业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赋予了宏观审慎管理部门一系列政策工具。一年多来,欧盟这一管理框架和政策工具仍处于效果观察和评估期,尚未经过实践的充分检验,目前的工作重点是推动建立各类缓冲和修复资产负债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