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0)
- 2023(3053)
- 2022(2653)
- 2021(2366)
- 2020(2147)
- 2019(4429)
- 2018(4396)
- 2017(7612)
- 2016(4618)
- 2015(4990)
- 2014(4881)
- 2013(4841)
- 2012(4406)
- 2011(3927)
- 2010(3959)
- 2009(3525)
- 2008(3569)
- 2007(3133)
- 2006(2538)
- 2005(2285)
- 学科
- 济(15524)
- 经济(15518)
- 管理(9680)
- 业(9041)
- 方法(8521)
- 数学(7845)
- 数学方法(7729)
- 企(6672)
- 企业(6672)
- 学(5522)
- 农(4616)
- 业经(3396)
- 中国(3109)
- 农业(3061)
- 财(2770)
- 环境(2750)
- 贸(2504)
- 贸易(2504)
- 易(2427)
- 地方(2331)
- 理论(2283)
- 法(2268)
- 划(2144)
- 技术(2092)
- 制(1965)
- 教育(1934)
- 米(1915)
- 玉(1886)
- 玉米(1881)
- 产业(1848)
- 机构
- 大学(66274)
- 学院(65819)
- 研究(26093)
- 农(23862)
- 济(21370)
- 科学(21078)
- 经济(20889)
- 管理(20866)
- 农业(19592)
- 理学(18433)
- 理学院(18101)
- 业大(17816)
- 管理学(17493)
- 管理学院(17387)
- 中国(17275)
- 所(15685)
- 研究所(14786)
- 京(14329)
- 农业大学(13198)
- 中心(11263)
- 省(10831)
- 室(10722)
- 业(10397)
- 江(10220)
- 实验(10205)
- 实验室(9760)
- 科学院(9568)
- 技术(9349)
- 重点(9214)
- 院(8902)
- 基金
- 项目(50245)
- 科学(37321)
- 基金(35662)
- 家(34881)
- 国家(34623)
- 研究(29379)
- 科学基金(27236)
- 省(21197)
- 自然(20141)
- 自然科(19680)
- 自然科学(19669)
- 自然科学基金(19328)
- 基金项目(19200)
- 划(18541)
- 社会(17215)
- 社会科(16353)
- 社会科学(16347)
- 资助(14225)
- 教育(13569)
- 计划(13127)
- 科技(12548)
- 重点(12110)
- 发(10860)
- 创(10711)
- 科研(10515)
- 农(10451)
- 业(10283)
- 编号(10273)
- 创新(10136)
- 部(9969)
共检索到91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淑娟 曹维 杜阿楠
分别采用重氮法、戊二醛法及改良重氮法将米诺环素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原,3种方法的偶联比分别为5∶1,10∶1和15∶1;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凝胶电泳对改良重氮法合成的人工抗原进行鉴定,成功合成了人工抗原;将改良重氮法合成的人工抗原MNC-BSA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结果表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在1∶12800以上,为研究制备米诺环素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米诺环素 改良重氮法 人工抗原 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润亚 祁志军 吴文君
采用琥珀酸酐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衍生物苦皮藤素 -半琥珀酸酯(CA-SG),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碳化二亚胺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人工抗原(CA-BSA,CA-BSA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SDS-PAGE及PAGE电泳法对合成的人工抗原进行了定性鉴定,结果均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根据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载体在240nm处的紫外吸光值,计算出2种人工抗原中半抗原与载体的分子结合比率分别为11.6和10.7。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苦皮藤素 半抗原 人工抗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伟 胡鲲 姜有声 黄宣运 杨先乐
采用重氮化法和碳二亚胺(EDC)法合成了氯霉素人工抗原。经紫外光谱法、电泳鉴定表明偶联成功;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得载体蛋白-εNH3+残基利用率分别为31.02%、22.27%,偶联物的结合比为18.9、13.6;制备的抗原分别免疫小白鼠获得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可达10-6以上。经比较,碳二亚胺法更适于氯霉素人工抗原的制备。
关键词:
氯霉素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颖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目的】合成并鉴定苦参碱人工抗原,以获取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苦参碱多克隆抗体,为建立苦参碱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槐果碱不饱和双键进行亲核加成、叠氮化、催化氢化合成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并经MS、NMR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苦参碱的人工抗原(ST-BSA和ST-OVA),经紫外光谱扫描法、SDS-PAGE法、红外光谱扫描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将制备的苦参碱人工抗原免疫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苦参碱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非竞争ELISA方法测定其效价。【结果】成功合成了一种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与载体蛋白BS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逄若霖 李兴海 付丹妮
以除草剂莠去津原药、巯基丙酸等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莠去津的半抗原:2-硫丙酸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并用UV、IR以及NMR等手段证明合成成功,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成功的进行偶联,根据紫外吸收的加和性原理,比较测定半抗原、载体蛋白及偶联物的吸光值,并计算出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的结合比为16:1和6:1。
关键词:
莠去津 半抗原 人工抗原 活泼酯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泽晓 张彦明 韩雪清 林祥梅 侯义宏 黄新
【目的】为建立醋酸甲羟孕酮(MPA)快速准确的免疫学分析技术,对MPA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进行研究。【方法】将MPA肟化后与琥珀酸酐反应制得MPA半琥珀酸(MPA-HS),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MPA-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合成人工抗原MPA-BSA,并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法、SDS-PAGE法、ELISA检测法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MPA与BSA的偶联比为8∶1时,合成的人工抗原MPA-BSA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结论】成功合成了人工抗原MPA-BSA,为进一步的MPA免疫学分析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力 胡鲲 姜有声 黄宣运 安健 杨先乐
为完善无色孔雀石绿的免疫检测方法,通过改良的碳二亚胺法,改造无色孔雀石绿结构类似物副品红半抗原。经过紫外分光法、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质谱法鉴定,偶联反应成功,且偶联比最高达37∶1。以副品红—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为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产生针对无色孔雀石绿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6.25×105;取抗体与无色孔雀石绿进行竞争抑制测定,IC50可以达到11.8 mg/L。该抗体与孔雀石绿及副品红存在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率均为1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春娥 林洪 曹立民 江洁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血清白蛋白(OVA)为免疫用载体蛋白,匙孔血蓝蛋白(KLH)为包被抗原用蛋白,采用不同的方法合成完全抗原,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并通过紫外光谱特征、抗血清检测等手段对完全抗原的合成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蛋白-恩诺沙星偶联物的紫外光谱特征可以较为准确、简便地提示完全抗原的合成效果,并能够与抗血清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结果吻合。用乙二胺(EDA)对载体蛋白进行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完全抗原的合成效果;而偶联方法对于不同载体蛋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OVA采用活化酯法效果较好,而BSA采用碳二亚胺法得到的血清效价较高。
关键词:
恩诺沙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完全抗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艺煊 王彦红 杨成根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卞建春 刘学忠
为获得纯度更高的吡虫啉人工半抗原,通过对常规半抗原合成的反应顺序、试剂等进行调整和优化,筛选出最适3-巯基丙酸反应比例,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分子结构进行确证,进一步用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吡虫啉完全抗原并免疫小鼠,于三免和五免7天后断尾采血,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1)吡虫啉、反应体系、有机相和水相的比移值分别为0.55、0.23、0.50和0;2)质荷比为326的峰是吡虫啉半抗原的分子离子峰,且其余杂质离子峰的数量明显下降;3)核磁共振结果与吡虫啉半抗原相符,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峰下降;4)三免后,小鼠血清效价达到1∶12 800,五免后,小鼠血清效价可达1∶51 200。综上,此优化方法不仅保证3-巯基丙酸完全反应,还减少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和不必要杂质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同时可减少半抗原合成过程杂质产生的吡虫啉半抗原合成优化方法,为后续吡虫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便利。
关键词:
吡虫啉 半抗原 合成 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郑浩 何成华 张爱华 张海彬
采用戊二醛(GA)一步法将半抗原伏马菌素B1(FB1)分别与鸡卵清蛋白(OVA)、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2种具有免疫原性的FB1人工抗原FB1-OVA和FB1-BSA。分别采用凝胶电泳法、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基质辅助激光分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4种方法鉴定人工抗原偶联效果并测定偶联比。将FB1-BSA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FB1-OVA作为固相包被抗原,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ELISA)测定小鼠抗血清滴度。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鉴定FB1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凝胶电泳法测定FB1-OVA和FB1-BSA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0...
关键词:
伏马菌素B1 人工抗原 偶联比 抗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丽 桑亚新 周群标 王向红
采用活化酯法将大田软海绵酸(OA)与匙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免疫抗原(OA-KLH),用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人工抗原的偶联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免疫兔子制备抗体,所得抗血清经Protein A凝胶层析柱纯化处理后,用紫外全波长扫描和间接竞争ELISA法验证纯化效果。结果表明,免疫抗原偶联成功并获得了高亲和力的多克隆抗血清,抗血清纯化后浓度为2.16 mg/mL,间接竞争ELISA测定其滴度为12 800、IC15为3.41 ng/mL,为建立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打下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喜保 温万东 祁志军 胡兆农 杨润亚
【目的】合成具有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共性结构的系列半抗原,制备此类农药的通用人工抗原。【方法】以烷氧基硫代磷酸盐和卤代羧酸为原料合成半抗原,采用1 HNMR、13 CNMR及EIS-MS谱图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合成的半抗原分别通过活性酯法、混合酸酐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人工抗原和包被人工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定性分析人工抗原的偶联情况,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间接测定其偶联比。【结果】合成了H1~H6 6种具有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共性结构的半抗原,其中H1、H2为包被半抗原,H3~H6为免疫半抗原。制备了H1-OVA、H2-OVA、H3-BSA、H4-...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通用人工抗原 酶联免疫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云 郭元林 尹春蓉 张洁 杜文平 任哓波 宣朴
为了解3份具特异优良性状但高感条锈病的人工合成小麦SHW-Z1、SHW-Z2和SHW-Z4感病性的遗传特点,用高抗条锈病的普通小麦材料5157与上述人工合成小麦分别进行正反杂交获得6个杂交组合,对其亲本材料及F1代的条锈病抗性和F2代的条锈病抗感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本研究的普通小麦和人工合成小麦杂交后代的条锈病抗性由多对基因控制,遗传上表现出加-显效应;②SHW-Z1条锈病的抗性改良效果优于SHW-Z2和SHW-Z4;③本研究材料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可能还受到遗传背景的影响。本研究对这3份人工合成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和育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小麦条锈病 遗传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职爱民 刘庆堂 李青梅 杨苏珍 胡骁飞 柴书军 邓瑞广 张改平
拟合成并鉴定西马特罗(Cimaterol,CIM)人工抗原,通过动物免疫生产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的鼠源CIM多克隆抗血清。通过重氮化方法将西马特罗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分别合成免疫抗原BSA-CIM和包被抗原OVA-CIM,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SDS-PAGE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半抗原CIM和载体蛋白偶联成功。动物免疫试验结果显示,6只小鼠效价均达1×10-3以上,且4号小鼠多抗血清抗CIM的IC50为86.9ng/mL,表明成功获得了高效价、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的的鼠源抗CIM多抗血清。
关键词:
西马特罗 人工抗原 合成 多抗血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履桐 陈翠翠 师宝君 胡兆农
【目的】合成并鉴定杠柳新苷T人工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开展杠柳新苷类化合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杠柳新苷T为起始反应物,与丁二酸酐反应生成杠柳新苷T的衍生物(半抗原),采用HPLC-ELSD、MS和NMR对衍生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和OVA)进行偶联,采用紫外图谱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并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测定结合比;以乳化的人工抗原免疫8周龄雌性Balb/c小鼠获得杠柳新苷T的多克隆抗体,并测定其效价。【结果】成功合成杠柳新苷T的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半抗原和载体蛋白(BSA和OVA)的结合比分别为5∶1和7∶1。免疫小鼠后产生针对杠...
关键词:
杠柳新苷T 半抗原 人工抗原 多克隆抗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