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8)
- 2023(14112)
- 2022(12423)
- 2021(11821)
- 2020(9999)
- 2019(22885)
- 2018(23089)
- 2017(43281)
- 2016(24389)
- 2015(27524)
- 2014(27513)
- 2013(26620)
- 2012(24128)
- 2011(21708)
- 2010(22016)
- 2009(20107)
- 2008(18926)
- 2007(16556)
- 2006(14204)
- 2005(12241)
- 学科
- 济(87524)
- 经济(87420)
- 管理(66121)
- 业(60004)
- 企(50734)
- 企业(50734)
- 方法(42612)
- 数学(37014)
- 数学方法(36387)
- 中国(23748)
- 农(23578)
- 学(22218)
- 财(21900)
- 业经(18872)
- 理论(18491)
- 制(18235)
- 地方(17433)
- 农业(15192)
- 贸(15016)
- 贸易(15006)
- 教育(14694)
- 易(14447)
- 和(14433)
- 务(13902)
- 技术(13847)
- 财务(13812)
- 财务管理(13787)
- 银(13711)
- 银行(13642)
- 环境(13371)
- 机构
- 学院(331706)
- 大学(331344)
- 管理(127097)
- 济(119827)
- 经济(116780)
- 研究(112114)
- 理学(110120)
- 理学院(108801)
- 管理学(106316)
- 管理学院(105723)
- 中国(80811)
- 科学(74109)
- 京(71199)
- 农(60048)
- 所(58110)
- 财(54914)
- 业大(54425)
- 研究所(53252)
- 中心(50330)
- 江(49849)
- 农业(47382)
- 范(45371)
- 师范(44826)
- 北京(44717)
- 财经(43933)
- 院(41121)
- 州(40337)
- 技术(40287)
- 经(39894)
- 师范大学(35620)
- 基金
- 项目(232163)
- 科学(179615)
- 研究(167094)
- 基金(164187)
- 家(144983)
- 国家(143768)
- 科学基金(121580)
- 社会(100034)
- 社会科(94459)
- 社会科学(94433)
- 省(93945)
- 基金项目(86768)
- 自然(81859)
- 自然科(79954)
- 自然科学(79931)
- 教育(79514)
- 划(79297)
- 自然科学基金(78399)
- 编号(69547)
- 资助(69121)
- 成果(56853)
- 重点(52711)
- 部(49809)
- 课题(49660)
- 发(48739)
- 创(48147)
- 科研(44914)
- 创新(44775)
- 计划(43968)
- 大学(42956)
- 期刊
- 济(131884)
- 经济(131884)
- 研究(94106)
- 中国(69007)
- 学报(59956)
- 农(54419)
- 科学(52137)
- 教育(47365)
- 管理(46362)
- 大学(43962)
- 学学(41323)
- 财(41259)
- 农业(37797)
- 技术(30734)
- 融(25067)
- 金融(25067)
- 业经(22414)
- 经济研究(20811)
- 财经(20310)
- 业(19635)
- 图书(18226)
- 经(17232)
- 科技(16966)
- 版(16778)
- 问题(16310)
- 业大(16182)
- 理论(15280)
- 技术经济(14908)
- 统计(14800)
- 实践(14206)
共检索到482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翔 周立军 屠乃美 谢建红 张玉烛
对杂交水稻组两优培九在不同改良强化栽培条件下的群体形成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改良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生育后期的功能叶面积下降缓慢,叶绿素衰减幅度减小,粒叶比增大,群体质量明显改善,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采用SRI核心技术,双本插植与单本插植产量差异不显著;直播可以减少水稻的插植的用工量,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群体特性 直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辉 徐孟亮 吴厚雄 陈良碧
以汕优63与9311为对照,对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抽穗后功能叶面积、叶绿素、光合速率、可溶性糖等光合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在生育后期光合面积大,叶绿素下降慢,光合速率高,可溶性糖含量多,说明生育后期两优培九能力较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饶龙兵 林贤青 张玉屏
以高产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7954为材料,研究强化栽培对水稻中后期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在单位面积穗数不占优势下,主要是通过改善水稻后期群体质量,促进大穗形成从而实现增产。在强化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下,抽穗期功能叶的配置比较合理,叶片宽且挺,能较好的截获光能,且水稻抽穗期至花后20 d的叶面积衰退率较少,有利于抽穗后光合能力的提高和物质积累,抽穗期茎鞘物质积累多,有利于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保证水稻大穗形成。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群体质量 大穗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毕文波 张瑞富 范秀艳 肖丽 高聚林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冠层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ZGCGX>ZGC>GCGX>NH,棒三叶差异最大。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吐丝期高于乳熟期。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ZGCGX>NH>GCGX>ZGC。吐丝期各栽培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乳熟期ZGCGX模式与NH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GCGX、ZGC模式。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冠层光合能力表现为:ZGCGX>ZGC>GCGX...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 吴华清 陶书田 梁翠玲 沙守峰 张绍铃
以‘翠冠’和‘黄冠’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果实生长发育期分别比露地栽培的长5 d和13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单果质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且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果实的大,果实细胞大小与果实大小变化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果实总酚含量较低,仅为露地栽培的54.8%和66.4%,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硬度分别比露地栽培的低14.9%和13.7%。而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咏梅 高鹏旭 赵春华 贺长树 陈远伟 杨庭春 李玉梅 卢义宣
选用旱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110个株系)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条件下种植,对各品种稻米的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和外观品质(粒长、粒宽、垩白率、百粒重)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显著性分析,为抗旱育种和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粒宽和百粒重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对粒长、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在旱地种植亲本和各品系的粒长、粒宽和百粒重的均值均小于水田种植,而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均大于水田种植;稻米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谱中冷胶黏度(CPV)、消碱值(SBV)、回复值(CSV)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对糊化温度(P...
关键词:
水稻 水、旱种植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慧娥 郭其强 权红 李连强 兰小中
【目的】研究大田条件下铃铛子叶片对光和CO2响应特性、光合参数日进程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影响铃铛子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大田生长的当年生铃铛子为研究对象,在营养生长期(YYQ)、开花期(KHQ)和结果期(JGQ),利用Li-6400光合仪原位测定叶片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光合参数的日进程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用叶子飘的模型拟合响应曲线光合参数,计算日进程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WUE)、羧化效率(CE)和气孔限制值(Ls)的瞬时值;用多元回归和相关系数法分析铃铛子光合参数日进程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光响应曲线参数拟合结果显示,铃铛子净光合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燕 陈进勇 刘燕 赵世伟
为确定红丁香在北京城区引种栽培条件下种子败育发生的时期,对其有性生殖过程进行了形态和胚胎发育解剖观察。授粉试验显示,北京市植物园引种栽培的红丁香人工自花授粉及去雄套袋授粉均未坐果,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为31.86%,天然授粉坐果率为8.32%,表明栽培条件下红丁香自交不育,传粉媒介不足导致坐果率低,但是各种授粉方式均未获得种子。胚胎发育过程解剖观察显示:红丁香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2-细胞成熟花粉;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胚囊发育为蓼型,核型胚乳,胚发育类型为紫菀型,先后形成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但后期子叶胚发育停滞,其细胞逐渐降解,随后胚乳细胞也出现降解...
关键词:
红丁香 种子败育 解剖学 传粉受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新友
本文分析了5个拟直立型组和2个花生组野生种的染色体组型:7个种皆为二倍体2n=2x=20,染色体长度介于2.69~6.47μm之间,臂比为1.07~2.54;在10对染色体中,8、9对具中部着丝点,其他具近中部着丝点。根据染色体长度、臂比及随体的位置,可把每个种(系)中6~10对染色体加以区分。研究中还把染色体的臂比作为独立性状,分析了供试种(系)间的遗传距离(D~2)。其中拟直立型组5个种(系)间的D~2差异很大(0.136~11.523),说明该组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组型已出现较大分化和变异。拟直立型组与花生组在染色体组型上虽有一定相似性,但差异更显著,首先,花生组中“A”“B”两个标志染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雪 莫宝盈 奚如春 丁锐 薛晶晶 易立飒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广宁红花油茶、岑溪软枝油茶和高州油茶3个油茶栽培种的盆栽苗进行光合蒸腾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三个油茶栽培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红花油茶、软枝油茶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倒V型,高州油茶为M型;三者的气孔导度变化也接近M型走势、胞间CO2浓度均呈W曲线。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软枝油茶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最高,广宁红花油茶次之,高州油茶最低。光合有效辐射,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的相关性最大。高州油茶的光饱和点较高,红花油茶其次,光补偿点相差不大,岑溪软枝油茶最低。
关键词:
油茶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光响应曲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佩华
采用马铃薯新型栽培种,经初次轮回选择改良后,在四川省凉山州开展了选留其后代材料群体遗传多样性无性世代评价、鉴定、筛选,并继续进行轮回选择、半同胞轮回选择或直接采集F1分离世代植株的实生籽,继续培育评价筛选。结果表明,初步获得了9个具有不同抗病性、长势强劲或品质优的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克服了其原生境的短日性,且开花繁茂,性状稳定,其性状表现出与普通栽培种Mira、凉薯97有较多的相似性,为综合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新型栽培种 群体改良 种质资源 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均 周开达 李贤勇 鲁远源
根据试验研究及大面积调查,初步探明了亚种间大穗型品种Ⅱ优6078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光合强度的增加,收获指数的提高及根系活力的增强。夺取其高产的重点是争取足穗,主攻大穗,努力提高结实率。并且得出了Ⅱ优6078高产群体与穗粒结构为有效穗195~210×104/ha,着粒数200~220/穗,结实率85%左右。提出了Ⅱ优6078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早播,培育壮秧;本田栽培密度以13.5×104/ha为宜;本田施纯N180kg/ha左右,N、P、K配比1∶0.6∶0.9;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适时进行中期晒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霍中洋 李杰 许轲 戴其根 魏海燕 龚金龙 张洪程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结实期的温光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糙米率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早熟晚粳手栽>机插>直播,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2)垩白率手栽>机插>直播,垩白大小机插>手栽>直播,垩白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3)直链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利成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敬礼恒 邓化冰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密度 产量 群体光合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强 荣湘民 朱红梅 彭建伟 卢向阳 陈静彬
为了给高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氮素代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两个高蛋白水稻品种 (组合 )湘早籼 2 4号和威优 5 6的叶片、茎鞘、籽粒、糙米的全氮和蛋白氮含量 ,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蛋白水解酶等活性明显高于相应对照品种 (组合 )湘早籼 13号、中优早 81号和金优 974;湘早籼 2 4号籽粒蛋白质产量明显高于其对照品种 .三壮三高栽培法有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转运、累积和再利用 ,有利于提高糙米的全氮、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 .
关键词:
水稻 氮素代谢 三壮三高栽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