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2)
2023(1893)
2022(1695)
2021(1582)
2020(1232)
2019(2668)
2018(2759)
2017(5080)
2016(2724)
2015(2836)
2014(2747)
2013(2640)
2012(2322)
2011(2149)
2010(2218)
2009(2112)
2008(2005)
2007(1741)
2006(1665)
2005(1464)
作者
(8083)
(6754)
(6720)
(6423)
(4148)
(3270)
(2981)
(2570)
(2499)
(2320)
(2299)
(2221)
(2099)
(2088)
(2075)
(1995)
(1965)
(1921)
(1913)
(1850)
(1737)
(1595)
(1527)
(1501)
(1481)
(1476)
(1469)
(1432)
(1362)
(1335)
学科
管理(12858)
环境(12787)
(9473)
经济(9470)
(6433)
(6232)
生态(5964)
规划(5475)
(5472)
企业(5472)
环境规划(5390)
资源(4685)
(4350)
(3392)
方法(3331)
(3312)
区域(3311)
区域环境(3186)
(3178)
(3178)
地方(2952)
(2912)
数学(2567)
数学方法(2534)
业经(2258)
(2159)
农业(2061)
发展(1851)
(1847)
经济学(1796)
机构
学院(38564)
大学(37263)
管理(15112)
(14623)
经济(14271)
研究(13511)
理学(13100)
理学院(12957)
管理学(12744)
管理学院(12700)
中国(10295)
科学(9743)
(8182)
(6859)
(6522)
中心(6516)
研究所(6424)
(6358)
业大(6317)
(5768)
(5384)
师范(5346)
(5257)
北京(5200)
环境(5181)
财经(5064)
农业(4894)
(4700)
(4530)
科学院(4525)
基金
项目(29151)
科学(23187)
基金(21437)
研究(20568)
(19235)
国家(19106)
科学基金(16465)
社会(13796)
社会科(13106)
社会科学(13100)
(11853)
基金项目(11841)
自然(10788)
自然科(10351)
自然科学(10348)
自然科学基金(10130)
(9818)
资助(8093)
教育(8016)
编号(7394)
重点(6881)
(6879)
国家社会(6086)
(5937)
(5854)
(5688)
科研(5688)
计划(5600)
创新(5584)
发展(5436)
期刊
(17408)
经济(17408)
研究(8275)
中国(7210)
学报(6464)
科学(6151)
(5213)
(4932)
资源(4905)
大学(4613)
学学(4496)
生态(4323)
管理(4232)
农业(3792)
业经(3116)
环境(2532)
林业(2489)
(2373)
金融(2373)
科技(2287)
(2241)
财经(2223)
(2097)
问题(2055)
技术(2008)
经济研究(1950)
(1869)
教育(1844)
图书(1749)
现代(1648)
共检索到53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素珍  
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推动电子支付快速发展的今天,支付行业的外向融合不断加深,更加需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相互协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需求日益增加、交易方式愈加多样,支付这一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支付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支付服务分工日益细化,支付服务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类型更加丰富、竞争愈加激烈,相关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平  郭江  
运用榆林煤炭矿区居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支付意愿(WTP)的调研资料,得出每户每年平均的支出金额介于229.56-347.92元之间,由此推断出榆林煤炭矿区每年因煤炭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大约在13 822.09万-20 948.69万元之间。通过运用D-H模型和Tobit模型对调研资料分别进行分析,发现,D-H模型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明显优于Tobit模型。D-H模型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两个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被调查者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对其"决定是否参与支付"呈负向影响;反映被调查者所在行政区域对其"决定是否参与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缪小林  赵一心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关键是要发挥引导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激励功能。本文以水污染治理为例,利用2006-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总体上改善了以水质为代表的生态环境质量,并显著依赖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占比,地方政府自身如果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就越有利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改善效应的发挥。(2)地方政府获得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后,其自身环境保护支出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平均效应没有出现显著变化,甚至存在抑制作用,说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仅发挥了资金补偿效应,而没有起到应有的制度激励功能。(3)通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效率越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约束越强和资金规模越大,均有利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激励效应发挥。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刘煜辉  
中国金融业的问题事实上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体制性矛盾累积的集中表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性要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系着金融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这一"五位一体"总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耀初  
农村支付服务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是农村金融工作的重点,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第一,形成了系统推进的工作体系,农村金融基础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第二,支付基础设施向村镇延伸覆盖,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空白正逐步消除。第三,银行卡和手机支付不断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贤学  
2015年末,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经过各方努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但也存在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2020年是贯彻执行《通知》的收官之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各参与机构进一步加大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小琼  
相对城市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尤其是支付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在村镇一级,金融机构少、非现金支付工具品种少、结算通道不畅曾是普遍现象。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两年来各级人民银行组织辖内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了有利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银行账户体系,发展了适用于农村的支付工具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南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生态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从社会信用、市场融资、金融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四个方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柱  张举刚  郑炳章  
文章认为,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取决于统计主体本身,更重要的取决于统计生态环境。统计生态环境各构成要素决定着统计主体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从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应从转换地方政府职能、建全统计法律法规、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等方面完善我国统计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鹤羽  
党的十五大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江总书记指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这一重要指示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可为  杜永强  
一、政府主导要与部门配合相结合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信用环境、司法环境、社会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和银企关系等。因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取得实效。一是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金融、司法、企业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二是人民银行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在对中国29个省份2008—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测度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探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地区差异与协调状况。通过构建面板模型研究政策效果的地区差异性,利用偏离差系数研究协调性,并进一步借助泰尔指数探讨其地区差异。本文研究发现: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系统协调性较低,协调状态逐渐由轻度失调恶化至中度失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性的区域变化始终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的共同影响,区域内的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政策落地的平衡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有待加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勤林  李源  张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止于物质丰富,还包括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愈发明确。公众环境诉求是否促进并通过什么机制使得政府和企业参与生态环境文明建设,进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基于2003年—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将公众环境诉求和环境质量改善纳入“触发因素—作用机制—作用效果”分析框架,通过面板回归分析证明了公众环境诉求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并基于异质性分析得出在我国欠发达的西部和东北地区该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公众环境诉求能够通过政府治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改善环境质量。为此本文提出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众信息反馈机制,提高政府环境治理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