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5)
- 2023(13595)
- 2022(11779)
- 2021(11239)
- 2020(9528)
- 2019(22290)
- 2018(21724)
- 2017(42553)
- 2016(22797)
- 2015(25739)
- 2014(25250)
- 2013(25345)
- 2012(23092)
- 2011(20820)
- 2010(20453)
- 2009(18891)
- 2008(18585)
- 2007(15858)
- 2006(13829)
- 2005(12310)
- 学科
- 济(95540)
- 经济(95431)
- 管理(70441)
- 业(69526)
- 企(59596)
- 企业(59596)
- 方法(48221)
- 数学(42845)
- 数学方法(42522)
- 财(28428)
- 中国(25211)
- 农(23179)
- 业经(20023)
- 务(19290)
- 财务(19226)
- 财务管理(19193)
- 贸(19099)
- 贸易(19089)
- 制(19047)
- 易(18598)
- 企业财务(18406)
- 学(17139)
- 地方(16166)
- 农业(15497)
- 和(14529)
- 技术(14500)
- 体(14114)
- 环境(13982)
- 融(13967)
- 金融(13966)
- 机构
- 大学(325910)
- 学院(320743)
- 济(137961)
- 经济(135454)
- 管理(133487)
- 理学(116759)
- 理学院(115595)
- 管理学(114045)
- 管理学院(113470)
- 研究(105821)
- 中国(81523)
- 京(68961)
- 财(63523)
- 科学(61667)
- 财经(51830)
- 所(51661)
- 经(47585)
- 中心(47206)
- 研究所(46970)
- 农(45079)
- 业大(44291)
- 北京(44106)
- 江(42647)
- 经济学(42357)
- 范(39678)
- 师范(39382)
- 财经大学(39143)
- 经济学院(38464)
- 院(38262)
- 商学(36449)
- 基金
- 项目(220545)
- 科学(175425)
- 基金(164453)
- 研究(162679)
- 家(142005)
- 国家(140896)
- 科学基金(122581)
- 社会(105427)
- 社会科(100146)
- 社会科学(100123)
- 基金项目(87281)
- 省(81449)
- 自然(79096)
- 自然科(77320)
- 自然科学(77304)
- 自然科学基金(75984)
- 教育(73926)
- 划(69529)
- 资助(68626)
- 编号(64895)
- 成果(52220)
- 部(50871)
- 重点(48327)
- 创(45932)
- 发(45478)
- 教育部(44525)
- 国家社会(44116)
- 人文(43263)
- 课题(43246)
- 创新(42791)
- 期刊
- 济(141471)
- 经济(141471)
- 研究(96296)
- 中国(55154)
- 财(49424)
- 管理(48311)
- 学报(46181)
- 科学(44061)
- 农(39723)
- 大学(35813)
- 学学(33639)
- 教育(29940)
- 融(28756)
- 金融(28756)
- 农业(28178)
- 财经(25524)
- 技术(25391)
- 经济研究(24041)
- 经(21653)
- 业经(21168)
- 问题(18423)
- 贸(16414)
- 理论(15909)
- 业(15838)
- 技术经济(15717)
- 图书(15527)
- 世界(15167)
- 科技(14309)
- 实践(14194)
- 践(14194)
共检索到460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贺镜帆 干胜道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间的并购为样本,收集了近八年收购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收购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反应。研究内容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一是研究了收购公司股票宣告日前后若干天内的短期股票绩效问题,二是研究了收购公司并购后三年内的长期股票绩效。同时,还研究了进行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的股票绩效问题,并对收购公司长期股票绩效与短期股票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收购公司 股票 绩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牛枫 叶勇 陈效东
以2009至2012年间401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体关注和媒体监督两个维度考察了媒体报道对公司IPO股票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可以显著提高IPO股票发行定价,而媒体监督则对IPO股票发行定价产生显著地负面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法律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媒体对IPO股票发行定价影响效应更为突出。实证结果表明,媒体主要通过对询价机构的报价水平的影响而实现对IPO股票定价决策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牛枫 叶勇 陈效东
以2009至2012年间401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体关注和媒体监督两个维度考察了媒体报道对公司IPO股票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可以显著提高IPO股票发行定价,而媒体监督则对IPO股票发行定价产生显著地负面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法律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媒体对IPO股票发行定价影响效应更为突出。实证结果表明,媒体主要通过对询价机构的报价水平的影响而实现对IPO股票定价决策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管考磊 朱海宁 周斯玲
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发行制度安排下,证监会发审委事实上成为公司股票发行申请的最终审核人。文章基于中国公司股票发行审核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发审委审核质量,以及发审委特征和企业特征对发审委审核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审委能够有效识别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情况,提供较高的审核质量;发审委委员丰富的经验能够提高审核质量,但是发审委会外委员越多,公司业务越复杂和行业竞争地位越高,发审委审核质量越低。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有关发审委及其审核行为的理论认识,而且为优化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和提高股票发行市场效率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发审委 审核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小平 岳亮 万迪昉
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在股票价格高估时发行股权融资,低估时选择回购股票或发行债务融资,当前资本结构是企业过去融资发行市场时机的累积结果。目前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市值账面比(M/B)指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然而这一指标引起学者们很大争议,研究结论缺乏可靠性。本文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特征选择股票换手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市场时机与外部融资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对资本结构动态变动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换手率在企业权益融资中具有重要作用,换手率较高时企业选择发行更多的股权融资,并对资本结构变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融资选择的市场时机效应。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股票换手率 融资方式 市场时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成浩 韩亮亮 张秀娟
文章以2002年实施MBO的15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现金流量的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三方面对这些公司在MBO前一年至后一年共计三年间的现金流量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MBO前后公司现金流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现金流量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建立起现金流量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模型。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现金流量结构 公司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昊旻 杨兴全 魏卉
国外诸多研究将近几十年来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上公司股票特质性风险或其回报波动的显著增加,以及公司产品市场竞争业绩与其股票市场绩效的关联性下滑,直接归咎于经济领域内日趋激烈的竞争。本文首次关注我国资本市场是否存在上述现象:我国上市公司股票特质性风险的显著增加(若有)是否应该归咎于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集中的行业结构和显著的市场势力是否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上市公司的特质性风险或其回报波动?本文基于"竞争结构—风险预期—回报波动"关联视角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票特质性风险——至少近十年来——亦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特质性风险与其市场风险水平的明显"背离"虽国内外皆然,但其背离的"性质"却显...
关键词:
行业结构 产品市场竞争 股票特质性风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田高良 韩洁 李留闯
本文以社会镶嵌理论为基础,选择2000-2011年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均是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主要探索并购双方的连锁董事关系是否会影响并购绩效。研究发现,并购双方的连锁董事关系会减损并购公司、目标公司以及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并购后实体的并购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并购公司的公司治理质量较高时,这种减损作用会降低。当并购双方存在连锁董事关系时,目标公司更易接受股票作为并购支付方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解释我国证券市场的"并购损益之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扈文秀 杨栎 章伟果
基于社会镶嵌理论,从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高管之间的社会联结关系的角度出发,选择2005~2014年间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探讨高管社会联结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分析因学历和任职而造成高管间两种不同的社会联结对并购绩效的作用差异。研究发现:并购双方的高管社会联结,尤其是由于学历而造成的社会联结,会降低主并企业、目标企业以及并购后合并实体的价值;并且当企业存在两职合一的情况时,这种价值的减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文 李涛
信号理论认为公司通过股票回购可以向市场传递公司价值低估的信号,但是股票回购计划的非强制性会降低公司回购信号的可靠性。文章认为回购计划公告前的内部人股票购买能够加强公司股票回购信号的可靠性,并据此以2007—2020年中国A股进行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内部人股票购买与公司股票回购公告的市场反应以及回购完成比例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内部人股票购买显著提高了公司股票回购公告的市场反应以及回购的完成比例,并且主要表现在董事会规模较小、内部董事占比较低的公司以及民营上市公司中。文章的研究对内部人交易和公司股票回购的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股票回购 内部人股票购买 信号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文 李涛
信号理论认为公司通过股票回购可以向市场传递公司价值低估的信号,但是股票回购计划的非强制性会降低公司回购信号的可靠性。文章认为回购计划公告前的内部人股票购买能够加强公司股票回购信号的可靠性,并据此以2007—2020年中国A股进行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内部人股票购买与公司股票回购公告的市场反应以及回购完成比例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内部人股票购买显著提高了公司股票回购公告的市场反应以及回购的完成比例,并且主要表现在董事会规模较小、内部董事占比较低的公司以及民营上市公司中。文章的研究对内部人交易和公司股票回购的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股票回购 内部人股票购买 信号理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卫兵 李铭洋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基于深交所“互动易”投资者互动平台数据,研究了投资者互动对上市公司股票长期停牌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互动沟通能够显著降低公司股票停牌时长与停牌次数,该结论也通过了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投资者互动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与内部控制水平,减少公司股票停牌。进一步分析发现,投资者互动情绪同样对股票停牌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投资者互动还可以改善股票复牌后的市场表现,稳定公司市场价值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利用投资者互动平台监督上市公司长期停牌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监管机构应该调动投资者参与网络互动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票停牌行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方召 贺奕萍 高梦瑶 朱记辰
本文以1999-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生产效率对股票收益的预测性,并从风险补偿和错误定价角度对异象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体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与美股市场不同,A股市场的企业生产效率正向预测了未来的股票收益;其次,风险补偿机制不能对生产效率异象给出解释,基于行为金融的错误定价理论对生产效率异象的解释最为有效;最后,对错误定价中套利限制、正反馈效应、博彩效应和信息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分析表明,投资者非理性认知和行为偏差持续存在,生产效率异象也就具有稳定的持续性。
关键词:
企业生产效率 股票收益 错误定价 持续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崔宸瑜 张新一 谢德仁
本文以上市公司面对投资者情绪时的股票送转为研究情境,通过捕捉公司择时管理名义股价以迎合低价股非理性偏好的现象,为公司迎合投资者非理性偏好的理论议题提供了充分的经验证据。本文得到了三个维度的发现:(1)基于名义股价构建的投资组合(买入低价股卖出高价股)的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于投资者情绪,说明在投资者情绪的推动下,投资者对低价股的非理性偏好能够产生显著的价格效应。(2)公司迎合行为与投资者非理性偏好之间存在同步性,即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公司进行股票送转的倾向性更高。而且股票的名义价格越高,投资者情绪与股票送转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3)当内部人有强烈的股价诉求时,公司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通过股票送转管理名义股价的行为更为明显。总而言之,本文的发现表明公司在面对高涨的投资者情绪时,通过股票送转行为管理名义股价,以迎合投资者对低价股的非理性偏好。
关键词:
迎合 非理性偏好 投资者情绪 股票送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炳朗 杨春鹏
把公司会计盈余分解为系统贡献部分和非系统贡献部分,将非系统部分定义为公司特质盈余,并将之作为区分"好公司"与"差公司"的指标,系统地研究公司特质盈余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司盈余与股票收益率类似,存在公共影响因子,具备可分解性;(2)公司特质盈余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通过买入持有公司特质盈余较高的股票组合,在经三因子风险调整后仍能获得显著正超额收益;(4)通过买入高特质盈余、低历史收益率和卖出低特质盈余、高历史收益率的股票组合,能构造增强型反转策略,其收益表现显著优于传统反转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股票流动性与增发配股费用——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保险公司股票收益率对利率变化敏感吗——来自中国上市保险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现金股利政策与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来自2005-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本投资对股票收益率的预测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沪深上市公司为收购目标的经验证据
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公司并购的影响——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关于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善了股票市场定价效率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社会责任与并购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共享审计可以提高并购绩效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