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9)
- 2023(7440)
- 2022(6487)
- 2021(5902)
- 2020(5362)
- 2019(12681)
- 2018(12382)
- 2017(25342)
- 2016(13743)
- 2015(16008)
- 2014(16114)
- 2013(16477)
- 2012(15295)
- 2011(13770)
- 2010(13838)
- 2009(13175)
- 2008(13497)
- 2007(12245)
- 2006(10410)
- 2005(9207)
- 学科
- 济(65316)
- 经济(65249)
- 业(50319)
- 管理(48495)
- 企(43991)
- 企业(43991)
- 方法(38273)
- 数学(34842)
- 数学方法(34612)
- 财(22994)
- 务(16424)
- 财务(16398)
- 财务管理(16355)
- 企业财务(15697)
- 农(14902)
- 制(13680)
- 中国(13129)
- 业经(11960)
- 贸(11909)
- 贸易(11907)
- 易(11542)
- 学(10403)
- 地方(10336)
- 体(9936)
- 农业(9811)
- 技术(9287)
- 和(9199)
- 划(8799)
- 融(8727)
- 金融(8725)
- 机构
- 大学(210174)
- 学院(207380)
- 济(90151)
- 经济(88449)
- 管理(86571)
- 理学(75794)
- 理学院(75100)
- 管理学(74158)
- 管理学院(73766)
- 研究(61993)
- 中国(48601)
- 财(43608)
- 京(42191)
- 科学(35923)
- 财经(35210)
- 农(32422)
- 经(32083)
- 所(30926)
- 中心(29993)
- 江(29912)
- 业大(29725)
- 经济学(28151)
- 研究所(27777)
- 财经大学(26372)
- 北京(26216)
- 经济学院(25824)
- 农业(25786)
- 商学(24324)
- 商学院(24163)
- 范(23850)
- 基金
- 项目(135678)
- 科学(108139)
- 基金(101574)
- 研究(97455)
- 家(87070)
- 国家(86387)
- 科学基金(75599)
- 社会(63722)
- 社会科(60630)
- 社会科学(60611)
- 基金项目(54188)
- 省(52017)
- 自然(49712)
- 自然科(48621)
- 自然科学(48608)
- 自然科学基金(47813)
- 教育(46317)
- 划(43808)
- 资助(43087)
- 编号(38908)
- 部(32187)
- 成果(31274)
- 重点(30113)
- 教育部(28295)
- 创(28279)
- 发(27512)
- 人文(27423)
- 科研(26894)
- 创新(26410)
- 大学(26242)
共检索到292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善民 朱滔 陈玉罡 曾昭灶 王彩萍
本文以 1 998— 2 0 0 2年上半年发生于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之间的 40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 ,选取了 48个财务指标 ,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的配对组合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并试图寻找并购后公司绩效改善可能的来源。实证研究表明 :收购公司绩效逐年下降 ,目标公司绩效则有所上升 ,整体而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显著下降 ;绩效改善的收购公司在并购前相对于所并购的目标公司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而绩效改善的目标公司在并购前却仅在税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的配对组合方式呈现明显的“强 弱”搭配特征 ;收购公司绩效改善可能主要来源于分享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洪锡熙 沈艺峰
现代西方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主流学派认为 ,在由公司各种内外部控制机制构成的控制权市场上 ,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没有发挥其主要作用 ,只有作为外部控制机制的收购才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机制 ,因为公司间的收购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利益。本文以这种理论为背景 ,对申华实业被收购案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的主要结果表明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 ,二级市场收购并不能给目标公司带来收益。
关键词:
收购 公司控制权市场 股东收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益华
本文以1999年-2003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管理层收购事件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管理层收购事件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层收购事件发生期间,这些公司股票存在正向的异常收益率,而且这些异常收益率在2003年进一步提高了。此外,还发现这些异常收益率与收购价/市场价的比率负相关,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异常收益率 事件研究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卫国 纪杰 葛春辉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997至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收购当年经营绩效提高不太明显;而收购后一年增幅则高达7 3509%,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是一种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经营绩效 因子分析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严武 谢海东
上市公司收购的发生,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发展,也日益成为包括证券交易所、券商、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关注的热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起步较晚,尚处初级发展阶段,对上市公司收购仍是个新生事物。因此,深入研究上市公司收购现象,特别是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影响,对于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收购绩效 模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结根
企业的并购活动需要支付相应的对价,选择并购支付方式是实现企业并购战略目标的手段之一。本文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选取2006-2011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对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偿并购的绩效明显好于以政府为主导的无偿并购的绩效。在有偿并购中,现金支付及现金与资产支付组合的绩效较为稳定,资产支付方式的绩效表现为高开低走,而现金与承担债务支付组合的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研究显示,与现金支付方式相比,关联交易和并购类型是其他支付方式下并购绩效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支付方式 并购绩效
[期刊] 预测
[作者]
马金城 柳志光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在并购情境下目标公司控制权向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配置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并购情境下与稳定环境下目标公司控制权配置侧重方向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并购情境下,侧重股东配置控制权能够有效改善目标公司绩效,侧重董事会配置控制权对目标公司绩效有正向影响,而侧重经理层配置控制权则有损于目标公司绩效。
关键词:
并购 目标公司 控制权配置 公司绩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晓初 俞伟峰
本文以A股和H/R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企业收购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A股市场的收购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负面的,而H/R股的收购对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及公司内外部治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认为上市企业要慎重对待收购行为,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收购 绩效 投资者保护 公司治理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豫湘 彭聪 付秀明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本文选取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选定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企业绩效的综合评分模型,对我国实施MBO的上市公司绩效进行配比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在绩效方面显著优于相应未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因此,尽管目前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应肯定其在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激励不足、效益长期低下方面的积极意义。当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允许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而是如何对其进行规范。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管理层收购 绩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喜平 张庆
管理层收购(MBO)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从而提高公司财务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合成数据(Panel Date)截面回归的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比较低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下,MBO并未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成反向关系;(2)管理层收购前后,公司每股净资产均呈向上的凸性;每股收益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 财务绩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程 范文垚
以1997至2009年管理层收购进行私有化的66家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短期存在负向作用的倾向,而在长期内影响并不显著。考虑到管理层持股变化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持股变化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若持股变化率处于+31%~+50%,-31%~-50%,公司业绩指标将呈现正向变化的趋势,从而反映出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所有权 公司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尹初 施笑贞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通过管理层收购后,其财务绩效没有显著上升,并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上市公司 财务绩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林 楼小飞 陈伟忠
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实施管理层收购后,企业经营绩效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本文选取国内30家已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比较收购前后三大财务指标及综合财务指标的变化,发现在短期内MBO并没有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文章最后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 经营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卉
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财务绩效方面来考察MBO在我国的操作情况,目的是验证管理层收购能否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表明:MBO在短期内没有改善公司的财务绩效,反而使其显著恶化;但从中长期来看MBO能够缓慢地改善公司的财务绩效。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 财务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任 樊粉芬 王纯
为了从并购视角探究分析师跟进对第一类代理成本的影响机理,文章选取2009—2014年我国发生并购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收购公司分析师跟进、代理成本与企业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收购公司分析师跟进可以提高企业并购绩效;高管代理成本会降低企业并购绩效;在收购公司分析师跟进与企业并购绩效的关系中,代理成本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收购公司分析师跟进可通过抑制高管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企业并购绩效。上述研究结果为分析师跟进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丰富了分析师跟进对第一类代理成本影响的研究和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键词:
分析师跟进 代理成本 并购 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