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9)
2023(6777)
2022(5592)
2021(4980)
2020(4205)
2019(9258)
2018(8778)
2017(16236)
2016(9014)
2015(9711)
2014(9207)
2013(9008)
2012(8255)
2011(7525)
2010(7184)
2009(6611)
2008(6349)
2007(5510)
2006(4798)
2005(4133)
作者
(30352)
(25243)
(25177)
(23563)
(15999)
(12458)
(11114)
(10139)
(9702)
(8729)
(8721)
(8338)
(8226)
(8068)
(7941)
(7929)
(7766)
(7572)
(7291)
(7263)
(6716)
(6211)
(5909)
(5880)
(5837)
(5631)
(5459)
(5405)
(5213)
(5209)
学科
(33862)
经济(33813)
管理(25364)
(24818)
(19226)
企业(19226)
方法(16590)
数学(14949)
数学方法(14815)
(10233)
(9395)
(9242)
中国(8728)
(8544)
贸易(8542)
(8351)
业经(7430)
农业(7007)
(6000)
技术(5941)
(5768)
财务(5763)
财务管理(5750)
环境(5519)
企业财务(5491)
(5157)
银行(5101)
(5061)
金融(5061)
地方(5006)
机构
大学(130501)
学院(128422)
(51936)
经济(51065)
研究(49429)
管理(46898)
理学(41766)
理学院(41229)
管理学(40351)
管理学院(40168)
(37064)
中国(35348)
科学(35135)
农业(30322)
业大(28439)
(27666)
(27477)
研究所(25745)
中心(21800)
(21143)
农业大学(20009)
(18294)
(17638)
财经(17452)
北京(16900)
(16780)
科学院(16603)
(16561)
(16159)
经济学(16134)
基金
项目(96988)
科学(75114)
基金(72472)
(68848)
国家(68325)
研究(59216)
科学基金(56277)
自然(40609)
自然科(39739)
自然科学(39723)
自然科学基金(39079)
社会(38669)
基金项目(38652)
(37588)
社会科(36686)
社会科学(36675)
(33274)
资助(29175)
教育(26272)
重点(22569)
计划(22339)
(20847)
(20691)
(20418)
编号(20352)
科技(20128)
科研(19984)
(19615)
创新(19477)
(17531)
期刊
(49561)
经济(49561)
学报(34094)
(32526)
研究(32378)
科学(27221)
中国(24281)
大学(23696)
学学(22975)
农业(22181)
管理(16156)
(15371)
(12587)
业大(10559)
(9958)
金融(9958)
经济研究(9479)
农业大学(9173)
财经(8532)
(8370)
业经(8276)
技术(7989)
教育(7632)
科技(7430)
(7296)
中国农业(6913)
问题(6898)
林业(6322)
商业(5929)
自然(5875)
共检索到179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红  关皓  陈明  彭安琪  李小梅  李昌华  李小铃  刘卫国  方萍  闫艳红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收获期(CK:蜡熟中期;S1:蜡熟后期,推迟1周;S2:完熟前期,推迟2周;S3:完熟中期,推迟3周;S4完熟后期,推迟4周)对"玉米(Zea mays)-大豆(Glycine max)"套作模式中玉米籽实产量、秸秆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西南地区玉米综合利用的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时期的推迟,玉米籽粒的产量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其中,S2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较CK高9.47%(P0.05),但均显著低于S3和S4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则随收获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P<0.05),但均在干物质含量的8%以上。秸秆青贮饲料pH随收获期的延迟显著上升,但均低于4.2,乳酸(LA)含量则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所有处理青贮料中均未检测出丙酸(PA)和丁酸(BA)。各处理氨态氮∶总氮(NH3-N∶TN)随收获时期延长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5%。综上,在保证籽粒产量的基础上,同时兼顾秸秆的营养品质,西南地区玉米的适宜收获时期为玉米籽粒的蜡熟后期至完熟前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范凯利  苏亚军  吴建平  李玉  豆思远  张瑞  李泽民  贾莉  雷赵民  
于2018年以‘豫青贮23’青贮玉米(Zea mays)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其1/2、2/3、3/4乳线期收割,然后分别添加不同的青贮发酵促进剂,青贮60 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定并取样检测青贮玉米营养品质,旨在研究青贮发酵促进剂宜生贮宝(Sila-Max)、宜生贮康(Sila-Mix)对不同收获期全株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对照相比,青贮发酵促进剂对全株青贮玉米感官评价无显著影响(P> 0.05),对氨态氮(NH_3-N)、乳酸(LA)、乙酸(AA)、干物质回收率(DMR)、干物质(DM)、粗蛋白(CP)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 <0.01),对pH、丁酸(BA)及淀粉(ST)含量有显著影响(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万旭  明博  王克如  刘朝巍  侯鹏  陈江鲁  张国强  杨京京  车淑玲  谢瑞芝  李少昆  
【目的】规模化生产条件下,需要兼顾产量和效率的协同提高。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熟期品种及播期,能够延长播种和收获的机械作业时间,提高机械利用效率和玉米生产效率。【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7年,选用KWS9384、新玉77和M751 3种不同熟期的主栽玉米品种,观测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建立基于授粉后积温(≥0℃)的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品种的播种与收获时期。【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和适播期不同。早熟品种KWS9384适宜播期和收获期更长,但产量较晚熟品种低;晚熟品种新玉77和M751产量高,但满足生理成熟及脱水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时间更长。通过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搭配,可以有效延长玉米播种及机械粒收的作业时间;早播晚熟品种、晚播早熟品种的配置方案,能够较好地协调产量和籽粒脱水的关系。【结论】通过分析不同品种适宜播种期及其相应的适宜收获期,提出了高产高效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配置原则,实现特定生态和生产条件下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相关技术需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忠军  杨华  姜参参  李淑君  赵建国  祁志云  
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玉3号为研究对象,分5个采收期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青贮玉米品质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随着采收期推迟,干重一直增加,鲜重不断降低,秸秆中ADF和NDF含量不断增加,粗蛋白含量和IVODM不断降低,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籽粒中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研究显示,授粉后27~34 d是最佳采收时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大雷  王德成  赵久然  王凤格  陆卫平  
【目的】根据收获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不同糯玉米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8个品种为主区、4个收获期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品种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花后30、35、40和45 d)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收获期延迟,籽粒产量逐渐增加,增加速率以花后35~40 d最快,日增重达5.2%,花后40 d增加缓慢。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在花后35~40 d达到峰值,后期略有下降。收获期对糊化温度没有影响,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峰值时间均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呈先升后降趋势,这几项指标在花后40 d最高,回复值此时最低。RVA谱特征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吉利  程序  谢光辉  熊韶峻  朱万斌  
【目的】探明不同收获时间下玉米秸秆产量和燃料品质的变化规律,以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方法】于2007-2008年在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以郑单958为研究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收获时间对玉米秸秆产量与燃料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收获时间的推迟,玉米秸秆产量呈下降趋势,且叶片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秸秆含水量、灰分和矿质元素含量显著降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升高,半纤维素含量降低。秸秆热值以灌浆期最高,成熟期最低,其后略有升高;热值与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灰分与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Si/K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延迟收获虽然降低了玉米秸秆的产量,却显著提高了其燃料品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田应学  马培杰  李亚娇  吴佳海  牟琼  熊文康  张忠贵  韩永芬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栽培中品质改良、产量升高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在贵州松桃县九江乡试验地以青贮玉米(郑青贮1号)和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为研究材料,于青贮玉米行距间套种不同行数的拉巴豆,共设3个处理玉米不套作(A_0)、1行玉米+1行拉巴豆(A_1)、1行玉米+2行拉巴豆(A_2),研究多行拉巴豆套种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巴豆行数的增加,青贮玉米产量、粗蛋白、粗灰分、叶长、全氮、全磷和全钙含量均显著增高(P 0.05)。不同套种处理后,青贮玉米的产量、粗蛋白、粗灰分、N、P、Ca、Mg、无氮浸出物和叶片数9个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10%~32.9%。青贮玉米与拉巴豆套种表现出较强的套种优势。因此,在生产中为提高产量,增加套种优势,宜采用青贮玉米与拉巴豆套种行数比为1∶2模式。但是鉴于粗灰分含量在此处理下最高,还需在今后的试验中对套种处理做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郑立文  田健帆  杨蔚  许文花  任健  罗富成  单贵莲  李启娇  马向丽  
为阐明品种和生育期对青贮玉米(Zea mays)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3个青贮玉米品种‘曲辰9号’‘宣宏18号’‘桥单6号’为材料,在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收获加工调制成青贮饲料,并分析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青贮饲料感官评分均呈增加趋势。各品种青贮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均随着生育期延长而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pH均以抽穗期较高,乳熟期和蜡熟期较低。2)不同时期收获,‘曲辰9号’ 3个生育期青贮饲料平均青贮发酵品质评分为0.50分,‘宣宏18号’为0.43分,‘桥单6号’为0.51分,‘曲辰9号’和‘桥单6号’青贮饲料营养价值较高,表现较好。3)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玉米青贮最佳生育期为蜡熟期。在蜡熟期收获,‘曲辰9号’综合评分为0.67,高于‘宣宏18号’(0.62)和‘桥单6号’(0.61)。故本研究推荐‘曲辰9号’在蜡熟期收获作为调制青贮饲料的原料使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文静  李文娟  郭涛  李飞  潘发明  翁秀秀  代露茗  李发弟  
为明确河西地区适合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及收获时间,本研究选择了23个品种在民勤县种植,播种后的107、112、125、130及135 d采集青贮玉米全株样品,研究不同品种玉米植株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营养动态。结果表明:在生长120 d时测定23个玉米品种产量,有14个品种的青贮玉米全株产量高于57 000 kg·hm~(-2),居前3位的品种分别为J27、J10和J67,产量分别为73 892.58、72 336.95和72 336.95 kg·hm~(-2);青贮玉米品种及刈割时间均显著影响干质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淀粉的动态营养组成(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欢  沈鑫  陆大雷  陆卫平  
【目的】阐明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持续时间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为糯玉米品质调优提供支持。【方法】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人工辅助授粉后利用智能温室进行高温(35℃)胁迫处理,胁迫时间分别为花后1—5 d、1—10 d和1—15 d(DAP),研究其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淀粉理化指标(粒度大小和分布、链长分布、晶体结构、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显著减少每穗粒数和降低籽粒粒重,进而导致产量损失。与对照相比,1—5、1—10、1—15 DAP高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晓娟  何海军  寇思荣  周玉乾  刘忠祥  杨彦忠  连晓荣  周文期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适宜种植密度,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下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试验区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提供优化依据。结果表明,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6个品种高、中密度较低密度分别增产8.1%~43.0%和5.0%~19.9%,以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增产幅度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品种青贮玉米收获天数延长,茎粗减小,持绿性降低,其中高密度较低密度收获天数延长3.2%~10.6%,茎粗减小6.0%~22.8%,持绿性降低2.7%~3.9%。各品种青贮玉米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较低密度降低6.8%~13.5%;相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较低密度增加5.0%~8.5%和5.9%~16.2%。综合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品质等相关性状,在张掖地区适栽青贮玉米品种为陇青贮2号、武科青贮107和北农青贮368,其中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武科青贮107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顾米嫦   舒泽兵   蒲甜   杨文钰   王小春  
以西北灌区高产青贮玉米品种登海618,耐荫、抗倒大豆品种吉育44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综合分析玉米密度(2021年:6.75、8.25、9.75万株/hm2,2022年:9、10.5、12万株/hm2)与大豆密度(2021年:12、15、18万株/hm2,2022年:15、18、21万株/hm2)对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群体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密度为10.5万株/hm2产量最高,较9、12万株/hm2密度分别提高23.44%和10.56%,大豆密度为1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14.15t/hm2。玉米密度10.5万株/hm2+大豆密度21万株/hm2的组合下群体产量达到最高64.98 t/hm2,较最低处理(玉米密度9万株/hm2,大豆密度15万株/hm2)增产11.97 t/hm2,较同密度下的净作玉米增产3.49 t/hm2。由回归方程拟合得出玉米密度为10.96万株/hm2,大豆密度为21.00万株/hm2时,群体产量取得极大值为63.57 t/hm2。玉米、大豆密度分别为10.5、15万株/hm2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2.23%、饲草分级指数(GI)达最大值36.52,与同密度下的净作玉米相比,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39个百分点,GI提高了22.55%,带状间作模式下的ADF含量、NDF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与同密度的净作玉米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处理的生物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排名1、2的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8900,0.8723,故筛选出北疆灌区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高产优质密度组合为:玉米密度10.5万株/hm2+大豆密度15万株/hm2,其次是玉米密度8.25万株/hm2+大豆密度18万株/hm2可在适宜区域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鹏  王晓娜  王清郦  孙启忠  赵淑芬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效应对青贮玉米产量、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肥料和灌溉水更有效的综合利用途径。【方法】以青贮专用型玉米中北410为试验材料,设水、氮二因素:氮肥(尿素)施用量分别设0、75、225和300 kg.hm-24个水平,灌水量分别设0、1 839.96、2 069.96和2 299.95 m3.hm-24个水平,测定各水肥处理组的田间产量,原料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氨态氮(NH3-N)、缓冲能(BC)含量,原料和青贮料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CA)、粗脂肪(E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建国  崔海岩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  董树亭  刘存辉  王空军  张吉旺  刘鹏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容重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多个玉米品种籽粒的容重和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将山东省最新审定的29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三类,高容重型(H-TW)、中容重型(M-TW)和低容重型(L-TW)。玉米容重的变异来源于基因型和试验地区,二者均达极显著水平。受基因型控制的籽粒形状是决定容重的重要因素,不同粒型之间容重差异显著,容重值排序是爆裂型>硬粒型>马齿型。施氮肥对玉米容重的影响不大,同一品种不同的施氮量处理之间玉米的容重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容重与千粒重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容重与蛋白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