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4)
2023(17649)
2022(15111)
2021(13952)
2020(11727)
2019(26681)
2018(26473)
2017(50199)
2016(27556)
2015(30578)
2014(30476)
2013(30306)
2012(28171)
2011(25735)
2010(25872)
2009(23840)
2008(23045)
2007(20251)
2006(18076)
2005(16104)
作者
(83232)
(69483)
(68850)
(65440)
(44264)
(33370)
(31070)
(27280)
(26492)
(24718)
(23686)
(23351)
(22331)
(22141)
(21440)
(21370)
(20597)
(20455)
(19881)
(19835)
(17598)
(17320)
(16889)
(15953)
(15748)
(15487)
(15408)
(15134)
(14091)
(13597)
学科
(128762)
经济(128641)
管理(75239)
(71750)
(57606)
企业(57606)
方法(52405)
数学(45831)
数学方法(45249)
中国(34043)
(31123)
地方(30424)
(28077)
业经(26578)
(25241)
农业(21521)
(20770)
贸易(20755)
(20011)
(19878)
环境(18819)
理论(18153)
(17957)
技术(17684)
(17646)
银行(17576)
(17550)
金融(17549)
地方经济(17418)
(16903)
机构
大学(397981)
学院(396396)
(164213)
经济(160873)
管理(152548)
研究(143029)
理学(131985)
理学院(130407)
管理学(127750)
管理学院(127050)
中国(104862)
科学(90449)
(85952)
(74250)
(72186)
(70975)
研究所(67889)
业大(63286)
中心(63186)
(58099)
财经(56986)
农业(56703)
北京(54869)
(52766)
师范(52148)
(51793)
(51322)
经济学(49653)
(47088)
经济学院(44432)
基金
项目(271049)
科学(211771)
基金(195904)
研究(191225)
(173772)
国家(172350)
科学基金(146186)
社会(120949)
社会科(114651)
社会科学(114622)
(106383)
基金项目(103422)
自然(96966)
自然科(94704)
自然科学(94682)
自然科学基金(92927)
(90092)
教育(87383)
资助(81739)
编号(76076)
重点(61352)
(61167)
成果(60979)
(58663)
(55759)
课题(53471)
创新(52077)
科研(52015)
计划(50703)
国家社会(49737)
期刊
(184750)
经济(184750)
研究(119118)
中国(77547)
学报(69252)
(65333)
科学(62333)
管理(56871)
大学(51161)
(51065)
学学(48593)
农业(45010)
教育(41392)
(34232)
金融(34232)
技术(34221)
经济研究(30672)
业经(29527)
财经(27877)
(23982)
问题(23732)
(23344)
技术经济(20690)
科技(20051)
统计(19629)
图书(19120)
(18568)
理论(18504)
商业(18028)
业大(18026)
共检索到591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温锋华   王鲁青   蒋雅婷   陈小猛  
以“七普”数据为基础,对沈阳都市圈的人口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基础上,总结沈阳都市圈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沈阳都市圈人口规模收缩与区域内部空间再布局并存,沈阳市浑南区等六区,鞍山市铁西区、立山区,抚顺市望花区,阜新市细河区,辽阳市白塔区以及铁岭市银州区实现了人口正增长,而周边区域则呈现明显的收缩态势。区域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失尤其是高技能人口外流等现象对沈阳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都市圈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延缓,影响了沈阳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最后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流失,吸引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入,科学应对老龄化问题,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等角度,对沈阳都市圈人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衣霄翔   石骋   李宗泽   刘羿伯  
【目的】本文旨在剖析既有城镇建设用地配置策略在人口收缩背景下的适宜性,通过分析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东北三省建设用地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2010—2020年为研究期,在分析人口收缩与建设用地配置现状的基础之上,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究建设用地规模投入与结构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优化策略。【结果】(1)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以地谋发展”式的用地投入模式面临失效;(2)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投入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工业用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但已边际报酬递减,着重供给此3类用地的传统用地结构配置策略适宜性下降。【结论】收缩城市面临城镇建设用地“超配”和“错配”的风险,应以控制用地规模、协调人地关系为前提,积极调整用地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建设用地高效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洁  汪甜甜  陈浩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增速当前呈现出整体性放缓、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突显以及人口“局部收缩”的社会现象。文章采用熵值法计算了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指数,并以人口指数的变动识别人口收缩城市,最后使用面板计量模型探究城市人口收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城市处于人口指数缓慢增长阶段;按照收缩程度和收缩尺度进行划分发现,53个城市经历了暂时收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具有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并展现向下游地区扩张的趋势;3个城市表现为持续收缩,以中游南部最为集中;35个城市出现了间歇性收缩;长江经济带的人口收缩城市抱团和零星发展皆有,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且具有向周边溢出的趋势,人口收缩城市日趋泛化;进一步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收缩城市主要受到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湘豫  刘圆  
针对在计算两个非弱整合市场之间的最大定价误差下界时出现的数据水平扭曲问题,基于收缩方法,通过改进数据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值得到收缩估计量,得到两个非弱整合市场的最大定价误差的更精确的下界。此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市场间整合度的评估,进而提高定价的准确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永定  
一、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供不应求”,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如何在维持高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通货膨胀,一直是中国经济决策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然而,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令许多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宸  
农业发展银行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后,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规范管理、风险防范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农业发展银行推进战略转型,陆续收缩商业性贷款,对实体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对农业发展银行孝感市分行和相关企业的调查,分析了全面收缩商业性贷款对各类涉贷企业的不同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博  庞德良  
在增长与收缩的两极之间存在着一种被城市发展研究忽视的城市演变轨迹:城市发展新阶段开始的同时原有阶段并未完全终止,即便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开始表现为收缩和增长的并存性。本文选择了莱比锡和利物浦两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微观层面分析城市从繁荣到收缩,又从收缩到再增长的内外动因和历史逻辑。研究表明: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并没有严格遵循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对城市发展阶段的预期。传统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的衰落,以及特定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导致了城市收缩;人口迁移正平衡和家庭结构转变成为城市再增长的外部动力,而政府通过转变城市治理逻辑,从增强内城的经济实力、提高环境质量、缓解社会冲突以及确保不同区域人口和就业结构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贵文  谢芳芸  洪竞科  陈春江  
城市收缩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我国城市收缩的现状,加深对我国城市收缩问题的理解,文章选取329个城市研究其人口变化表现,并从中筛选出64个收缩城市,进一步利用人口和经济两个特征对已识别的收缩城市的本质进行界定。其次分别从绝对收缩和相对收缩两个性质分析收缩城市形成的关键原因,发现绝对收缩城市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济结构的瓦解,相对收缩城市的形成原因在于城市劳动力的大量外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倩倩  吴相利  
人口收缩背景下缩小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实现二者协调持续发展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度分析了2010—2020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以上市域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对不同人口收缩类型市域进行差异性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析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市域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总体水平较低,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协调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呈现“人口增长型>轻度收缩型>中度收缩型>重度收缩型>严重收缩型”的发展演化特征。(2)协调度空间分异总体呈下降态势,人口增长型与严重收缩型、重度收缩型的组间差距较大,不同人口收缩类型市域组间差异是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要成因。(3)协调度的空间分异是由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拉动、社会促进、科技支持等多元驱动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主导因子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占GDP比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钟笑寒  汤荔  
中国从 1998年开始进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大幅度撤并其基层分支机构。其中 ,作为我国农村地区最重要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银行 ,其机构撤并是否对农村金融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学术界尚无定论。我们的实证分析表明 ,农行的撤并导致了农村金融的空白 ,由于这一空白未能被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填补 ,撤并事件对农村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而为金融对经济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论断提供了一个证据 ,并说明信息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我国农村的信贷市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博  
我国人口持续外流的中小城市地区比照了欧美发达国家收缩城市的历史境遇:产业转型升级乏力、同质化竞争问题严重、公共财政收支恶化、土地与建筑设施闲置。西方意义的"精明增长"和"精明收缩"是否可以成为化解我国收缩型中小城市发展问题的良药?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收缩城市发展问题共性与独特性的理论基础,梳理比较了精明增长和精明收缩的治理逻辑,认为二者很难与我国现阶段收缩城市治理一一有效对应,故而提出了以技术赋能与治理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挥底层力量向上走的"精明发展"概念。分析了精明发展导向下,政府治理与市场效率的内在逻辑匹配,认为收缩型中小城市并非注定衰落而失去活力,其发展包括了经济、社会、政治、安全、战略等诸多方面的权衡,基于增长回归理性,政绩服务民生,听取民意、激活民力,以存量规划为导向培育"多核"城市,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小而美"的产业发展路线,以新带旧推动中小城市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替代性"思维等方面,提出了收缩型中小城市地区政府治理的改革创新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恺  钱芳芳  
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收缩城市研究引发了对现有以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路径的反思并以过去百年中的人口和经济衰落城市为案例,探索逆增长情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综述了西方近十年的城市收缩研究。首先,文章对城市收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问题的内容与边界。其次,根据收缩现象的发生逻辑,从"现象"、"动因"、"过程机制"、"表现类型"和"影响后果"等方面揭示其作为城市变化过程的一般性规律。最后,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全球各地针对收缩问题提出的"政策与规划应对",并以其作为我国未来进行收缩地区规划设计和政策安排的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德权  赵文英  
基于外资进入中国传媒市场后迂回绕道纵深渗透,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坚持主导意识形态,2005年以来,中国传媒外资准入规制呈现出欲放又止、欲进又退、探步前行特点。随着2006年11月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外资进入传媒业的规模与速度必将有新的变化,因此,在传媒业外资准入规制问题上,有关部门必须尽早走出徘徊不前的态势,着眼于我国传媒业的未来发展,树立规制目标,明确规制对象,强调规制重点,确保规制落实,促进传媒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良忠  朱荣林  
企业收缩性资本运营是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 2 0世纪 6 0年代 ,西方企业出现了混合兼并的高潮 ,但混合联合公司经营成功的不多 ,于是出现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延续至今的企业剥离。2 0世纪 2 0年代 ,西方企业开始了多元化经营战略 ,5 0— 70年代达到高潮 ,但许多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都告失败 ,于是 8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了反混合兼并和反多元化战略的呼声和行动 ,许多企业纷纷进行战略调整 ,放弃无关多元化经营战略 ,回归主业。本文从西方企业兼并和总体战略及其调整这两个方面来探索西方企业收缩性资本运营的产生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康  孙东琪  
收缩正成为"新常态"席卷全球,引发一系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局部收缩也开始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显现。城市收缩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文章从收缩的概念内涵、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类型、收缩的量化测度、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和作用过程、城市收缩的模拟与响应策略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收缩具有显著的全球性、地方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没有统一的分析模式,中国城市收缩的研究亟需建立本土化的分析框架;既有的相关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