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7)
2023(7177)
2022(5953)
2021(5593)
2020(4509)
2019(10692)
2018(10198)
2017(19337)
2016(10280)
2015(11976)
2014(11397)
2013(11586)
2012(11162)
2011(10475)
2010(10377)
2009(9632)
2008(9344)
2007(7867)
2006(7143)
2005(6682)
作者
(30813)
(25731)
(25532)
(24356)
(16744)
(12400)
(11521)
(10041)
(10038)
(9002)
(8894)
(8738)
(8343)
(8338)
(8333)
(8154)
(7738)
(7538)
(7450)
(7216)
(6377)
(6306)
(6270)
(6026)
(5806)
(5738)
(5686)
(5414)
(5275)
(5249)
学科
(49682)
经济(49621)
管理(23682)
(20839)
方法(20563)
中国(19409)
数学(18526)
数学方法(18418)
(15003)
企业(15003)
(13063)
贸易(13056)
(12822)
(10533)
(9883)
(9417)
(9040)
金融(9040)
地方(8836)
(8584)
(7970)
银行(7948)
环境(7929)
业经(7855)
(7787)
(7487)
关系(7360)
(7272)
农业(6842)
城市(6460)
机构
大学(157307)
学院(151211)
(74868)
经济(73637)
研究(65915)
管理(52378)
中国(50558)
理学(44537)
理学院(43924)
管理学(43363)
管理学院(43081)
科学(37625)
(35862)
(33696)
(31702)
研究所(30830)
中心(27587)
(26244)
经济学(25789)
财经(25538)
(24010)
(23796)
北京(23554)
经济学院(23241)
农业(21075)
业大(20908)
科学院(20337)
(20321)
(19927)
师范(19685)
基金
项目(101915)
科学(81204)
基金(78299)
研究(71336)
(70847)
国家(70385)
科学基金(58658)
社会(48955)
社会科(46626)
社会科学(46614)
基金项目(40119)
自然(37186)
自然科(36383)
自然科学(36367)
自然科学基金(35756)
(33813)
资助(33146)
(31789)
教育(31576)
(24748)
编号(24613)
重点(23946)
中国(23468)
(22752)
国家社会(22568)
教育部(21137)
成果(20853)
(20481)
科研(19548)
创新(19469)
期刊
(78678)
经济(78678)
研究(53446)
中国(30903)
学报(25838)
科学(24711)
(23245)
(21694)
管理(19818)
大学(19626)
学学(18506)
农业(16382)
(15805)
金融(15805)
经济研究(14553)
国际(13989)
(13537)
财经(13524)
问题(12793)
教育(12624)
世界(12264)
(11914)
(10308)
技术(9931)
业经(8443)
城市(6916)
技术经济(6902)
现代(6872)
资源(6688)
(6677)
共检索到237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瀛  李郇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三驾马车出现了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加工工业开始出现衰退,国内劳动力增长出现刘易斯拐点以及城市土地财政市场出现紧缩,中国城市发展正在脱离原有的快速发展轨道,出现了城市增长的分化。其中,城市收缩的出现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现象之一。国际上收缩城市的研究由来已久,案例不乏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城市,背后的原因各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博  庞德良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引入城市收缩的研究将为学者专家和政府规划部门提供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是建立在增长模式下采取的顶层设计,这与德国等欧美国家收缩城市早期的城市发展主导范式一致。本文通过对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城市收缩现象的观察与研究,认为去工业化、全球化、郊区化等历史与现实问题最终将成为全球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规律。虽然中国总体上不存在城市收缩问题,但是不同城市区域却仍然表现出典型的收缩现象。政府应以前瞻的视角预见城市增长与衰退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因势利导以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和鲜活机制加强对中小城镇的规划发展与金融支持,科学协调规划的刚性和市场灵活性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青  张晓青  路广  
以中国20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的收缩数量、速度和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收缩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收缩幅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城市收缩轨迹共有五种类型,其中复发—缓解增长型所占比例最高;"增长—收缩—复兴"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城市复兴是城市增长和城市收缩相互转换机制的关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瀛  吴康  王江浩  
收缩城市的研究已经在西方国家开展多年,发生收缩的背景和原因也各有差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部分城市也发生了人口收缩。本文利用2000和2010年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数据,对中国收缩城市进行了识别、分类和影响因素分析,并针对中国收缩城市自身的特点,提出初步的对策建议和规划设计应对。最后从中国收缩城市的深度探测、典型收缩城市研究、规划应对手段以及研究网络的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的研究框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玉博  张学良  吴万宗  
以人口流失为核心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普遍存在。国外学者对城市收缩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中国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利用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识别了我国的收缩城市,并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层面观察收缩城市企业TFP的变化。研究发现:与国外收缩案例的情况相反,我国收缩城市企业TFP高于非收缩城市,本文称之为我国收缩城市生产率"悖论"。结合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重新分布的大背景,本文进一步界定我国"狭义的收缩城市",在此基础上发现:"狭义的收缩城市"集聚经济明显下降,且由于劳动力流动具有自我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玉博  张学良  吴万宗  
以人口流失为核心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普遍存在。国外学者对城市收缩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中国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利用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识别了我国的收缩城市,并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层面观察收缩城市企业TFP的变化。研究发现:与国外收缩案例的情况相反,我国收缩城市企业TFP高于非收缩城市,本文称之为我国收缩城市生产率"悖论"。结合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重新分布的大背景,本文进一步界定我国"狭义的收缩城市",在此基础上发现:"狭义的收缩城市"集聚经济明显下降,且由于劳动力流动具有自我选择性,造成当地企业TFP水平降低。这一结论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城市发展过程的认知,并对城市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康  孙东琪  
收缩正成为"新常态"席卷全球,引发一系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局部收缩也开始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显现。城市收缩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文章从收缩的概念内涵、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类型、收缩的量化测度、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和作用过程、城市收缩的模拟与响应策略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收缩具有显著的全球性、地方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没有统一的分析模式,中国城市收缩的研究亟需建立本土化的分析框架;既有的相关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斗  曲峻熙  
本文基于人口总量与经济规模的二维空间体系探索性分析了广义城市收缩,并对其生成逻辑进行深入探讨,结果显示:中国的城市经济收缩主要集中于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而人口收缩主要集中于东北、中部以及川渝地区。从人口收缩与经济收缩的双重视角来看,中国广义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特征分别表现为集中于东北与内蒙古地区的衰退区、分布于辽宁和内蒙古地区的聚集区、散布于中部地区的调整区以及广泛呈现增长状态的增长极。广义城市收缩表现出了内在的生成逻辑,本文考虑了经济、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对城市转型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着重分析其内在的机制、类型演变过程以及政府在其中的角色扮演,以实现广义城市收缩向增长极的合理转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平军  
收缩效应作为城市收缩的“因”与“果”而同时存在,是深入揭示城市收缩形成背景、作用机理与科学制定治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当前学术界尚未就城市收缩效应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概念认知与理论分析框架,论文围绕城市收缩效应的概念内涵及其中国逻辑展开了理论探讨,并就中国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展开效应诊断。研究表明:(1)城市收缩效应是指在城市收缩这一特定语境下,城市人口、资金、工厂企业等相关发展要素在城市与区域、与周边城市及乡村空间关联耦合作用下“再区位”所带来的区域关系、城市内部运行效率和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发展变化的结果反馈,具有综合性和多维表征性、尺度与维度的正负效应之分、路径传导性和发展语境关联性特征;依据关联主体,可将城市收缩效应研究内容划分为区域关系、城市内部运行效率和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发展变化三个维度。(2)中国化城市收缩效应研究宜强调解析城市收缩效应生成逻辑的中国化,响应收缩效应治理目标的区域统筹发展观以及响应收缩效应治理手段的以人为本和差别化路径设计。(3)东北区域性城市收缩所带来的收缩效应有正有负,但整体表征出弊大于利;单纯将城市收缩看成是一个人口外流现象并强调单方面的收缩效应显然是不合理的,至于说收缩促进了东北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与集约化发展在目前看来尚缺乏相应的依据与事实支撑,其反而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城对乡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促使城乡关系向低水平均衡方向发展。研究结果是对现有城市收缩研究的扩容及其中国化思考,可为中国收缩城市治理与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平军  
城市收缩是中国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涌现的一个新现象,给传统基于“增长情景模拟”的区域—城市规划范式和发展认知论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构建城市收缩“中国化”理论分析框架也由此成为学术界和规划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话题。据此,论文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分析:(1)系统梳理城市收缩概念的由来、城市收缩与城市增长、城镇化,以及与本土化、国际化的关系认知,指出城市收缩与城市增长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2个方向互异的过程产物,也是一个嵌入全球化而根植于本土化的结果产物,研究中应避免“就收缩城市论收缩”;(2)辨析与界定城市收缩与收缩城市的概念内涵,指出当前收缩城市识别标准的不统一,源于城市收缩与收缩城市概念混淆、概念重现象描述而忽视要素—效应的发展关联;(3)从研究范围、研究时段、界定标准和研究背景与区情差异性等方面对城市收缩内涵的“中国化”进行了初探,提出以城市建成区为研究范围、以10年为考察期、以综合取代单一人口指标构建收缩城市识别标准与方法体系,立足区域关联剖析、预测与响应收缩城市等内容与形式来落实“中国化”城市收缩内涵;(4)基于产权区域、场势理论、区域关联与区域差异性构建中国语境收缩城市研究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结果以期抛砖引玉唤起国内广大地理学者对城市收缩研究的“中国化”进行深入探讨,为世界城市收缩研究提供“中国经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蕊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城市整体增长和局部收缩问题已经显现,为了加深对城市收缩问题的理解,文章将我国615个建制市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空间三个维度选择相对应的指标,从单一维度和综合维度出发,对2009—2019年各类收缩型城市进行识别,分析其收缩程度、空间分布等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人口、经济和城市建设三个方面探究收缩型城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收缩型城市在类型上以人口收缩为主,在规模上以中小型城市为主,在空间上则是东北地区的收缩程度较为严重;人口和经济因素对城市收缩的影响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蕊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城市整体增长和局部收缩问题已经显现,为了加深对城市收缩问题的理解,文章将我国615个建制市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空间三个维度选择相对应的指标,从单一维度和综合维度出发,对2009—2019年各类收缩型城市进行识别,分析其收缩程度、空间分布等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人口、经济和城市建设三个方面探究收缩型城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收缩型城市在类型上以人口收缩为主,在规模上以中小型城市为主,在空间上则是东北地区的收缩程度较为严重;人口和经济因素对城市收缩的影响最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菊  孙平军  罗宁  彭雅丽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对国内外城市收缩研究进展及其中国本土化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1)国内外城市收缩研究的演进脉络具有高度趋同性,但形成背景和作用机理存在区域异质性,导致现有研究成果缺乏普适性,基于各国经验开展城市收缩的共性规律研究成为共识。(2)在时序上,研究呈现出以2010年为界点的阶段性特征,即2010年及以前的平稳起步阶段和之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在空间上,研究主要集中于以德国、美国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发文量增幅大且关注度高;在内容上,国外研究视域更为深入细化,国内尚处于国外经验的引鉴阶段。(3)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收缩城市内涵及其识别体系缺乏统一标准,混淆城市收缩与收缩城市内涵,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从而将城市收缩看成是单纯的人口流失现象,局限于收缩城市本身而“就收缩城市论城市收缩”等。(4)从构建中国语境理论体系、加强不同发展语境比较研究、利用新技术挖掘多源数据支撑收缩城市多指标识别等方面,加强城市收缩研究的中国本土化思考,为中国城市收缩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提供依据,为世界城市收缩研究提供中国经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温佳楠  宋迎昌  
基于2011—2017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从宏观层面系统探讨了城市收缩引发的经济效应,借助外部性理论分析了城市收缩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运用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收缩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收缩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城市收缩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途径主要包括两条:一是城市收缩通过降低城市人力资本水平阻碍城市生产率的提高;二是城市收缩通过降低城市技术创新能力阻碍城市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东峰  龙瀛  杨文诗  孙晖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有相当数量的地方城市在人口规模下降的过程中,仍然延续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的态势,进而呈现人口流失与空间扩张的城市收缩悻论现象。利用我国五普、六普人口资料和2000年、2010年的城市航空影像资料,通过人口流失指数及空间扩张指数的测算,对城市收缩悖论进行现象观察和类型学描述;并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DPSE的跨尺度、多要素概念模型,尝试对我国城市收缩悖论现象给出初步理论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