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9)
2023(4527)
2022(3845)
2021(3650)
2020(3141)
2019(6883)
2018(6854)
2017(13796)
2016(7292)
2015(7803)
2014(7652)
2013(7497)
2012(6906)
2011(6229)
2010(6250)
2009(5966)
2008(5925)
2007(5228)
2006(4389)
2005(4051)
作者
(18319)
(15264)
(14964)
(14313)
(9963)
(7247)
(7106)
(5911)
(5816)
(5402)
(5209)
(5021)
(4840)
(4720)
(4689)
(4547)
(4458)
(4445)
(4340)
(4223)
(3736)
(3530)
(3505)
(3433)
(3418)
(3392)
(3310)
(3259)
(2931)
(2927)
学科
(25006)
经济(24947)
(21621)
管理(18984)
(16477)
企业(16477)
方法(12766)
数学(11619)
数学方法(11521)
(10824)
保险(10733)
(10271)
中国(8725)
(8113)
银行(8108)
(7683)
财务(7676)
财务管理(7655)
(7607)
(7477)
金融(7477)
企业财务(7402)
(7340)
(6976)
(5106)
贸易(5105)
业经(5101)
(5031)
各种(4455)
类型(4372)
机构
大学(97010)
学院(95180)
(41248)
经济(40429)
管理(36808)
理学(30688)
研究(30482)
理学院(30382)
管理学(29959)
管理学院(29753)
中国(29318)
(24617)
(19845)
财经(18832)
(17313)
科学(15098)
中心(15006)
(14662)
财经大学(14414)
(13828)
经济学(13604)
北京(13189)
(13189)
金融(12975)
研究所(12878)
经济学院(12435)
(12312)
(11699)
师范(11608)
(10936)
基金
项目(59397)
科学(47121)
研究(45768)
基金(44509)
(37473)
国家(37140)
科学基金(32243)
社会(29892)
社会科(28279)
社会科学(28269)
基金项目(22625)
教育(21463)
(21088)
自然(20043)
自然科(19566)
自然科学(19562)
资助(19458)
自然科学基金(19274)
编号(18820)
(18429)
成果(16055)
(14494)
(13141)
教育部(13111)
重点(12962)
课题(12604)
国家社会(12538)
(12480)
人文(12439)
大学(12105)
期刊
(43306)
经济(43306)
研究(34497)
(19470)
金融(19470)
(19212)
中国(18197)
管理(12702)
(11760)
学报(10621)
教育(10383)
科学(10068)
大学(9234)
财经(9158)
学学(8442)
农业(7989)
(7616)
经济研究(7149)
技术(6742)
业经(6146)
国际(5681)
世界(5628)
理论(5519)
财会(5334)
(5280)
问题(5075)
实践(4999)
(4999)
会计(4740)
(4713)
共检索到149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立坚  
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收益和风险是同向变化的。但是,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风波"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subprime loan)业务中收益和风险背离的特征。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揭示次级债风波形成的内在机制,来深入分析现代消费者信贷业务的差异化问题,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蔓延"问题和金融监管政策所引起的有效性冲突问题,由此揭示出上述"三位一体"的特征所代表的现代金融风险的本质。这给既有的风险管理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成果,无论是对金融界的理论工作者,还是对直接参与有关金融活动的实务工作者,都将提供一个思考"现代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的崭新视角。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远征  
今年8月份,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级债风波,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本文着重对次级债的界定和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次级债的概念以及与次级债相关的产品,分析了与次级债直接联系的两个市场,即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和以此贷款为基础的衍生品市场和证券化产品市场,以及次级债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关系,具体阐明了次级债市场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机制;以此为基础,结合美国经济基本面因素和金融市场状况,对次级债的具体影响和未来走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启示及相关建议:在世界金融市场联系日趋紧密的今天,应摈弃那种被动防守,因噎废食的心态,以开放的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程实  
对于以信用为支点的金融机构而言,风险和收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供给者在过去经济复苏强劲、资产价格攀升的市场激励下,以降低放贷门槛为手段挖掘消费者购房潜力,拓宽自身盈利空间,这种对高收益的过度追求最终导致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立坚  周赟  彭述涛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风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现代金融风险"的新变化。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整理和归纳国外学术界对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来深入分析现代消费者信贷业务中的风险根源——"差异化特征"和依靠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剥离战略"以及流动性危机爆发时中央银行陷入的"两难选择的困境",由此揭示出上述"三位一体"特征所代表的现代金融风险的新变化。为使本研究更具有说服力,本文还建立了差异化特征下消费者信贷业务有效运行所必需的信息生产的理论机制,并以美国和日本两种思路迥异的风险管理模式为例,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坚  彭述涛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风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现代金融风险"的本质。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整理和归纳国外学术界对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来深入分析现代消费者信贷业务的差异化问题、"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蔓延问题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所引起的"有效性冲突"问题,由此揭示出上述"三位一体"的特征所代表的现代金融风险的本质。所以,本论文强调现代消费者信贷风险与以往传统商业信贷风险完全不同——系统性风险的程度、深度和波及范围大大增加,这给既有的风险管理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郝瑞明  王文彬  
2007年7月以来,美国的次级债风波愈演愈烈。这场风波首先发端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大规模违约,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收益大幅下降,价格急剧下滑,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次级债风波的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超出了市场预期,恐慌的情绪逐渐在资本市场蔓延,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投资意愿下降,市场抛压沉重,流动性迅速紧缩。整个资本市场呈现动荡不安的格局,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文章对这场风波产生的根源和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流动性紧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国际金融界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际金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先玲  
2007年2月引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及全球股市影响巨大。这主要是由于次级债环境变化所致,包括信贷条件的放松、利率的波动、房价的波动及证券化市场的不规范等。我国应该从重视房贷风险、完善贷前审查、完善及推广抵押资产证券化和采取多种手段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等措施着手,防止类似次级债危机事件在中国的重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卢霖  刘卓识  
虽然国内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研究在这些年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关于估算和分解收益曲线中所隐含的政策预期和风险溢价成分方面的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分解国债收益率的众多实际和理论上的意义,本文采用无套利期限结构模型框架来研究对收益率曲线分解,以期在此领域投石问路。我们的实证研究首先从利率预期角度解读中国式"格林斯潘之谜"(即我国中长端利率收益率长期偏低,且对短期利率反应不敏感);其次探讨了中长期利率波动之源——风险溢价。我们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偏低的中长期国债利率主要反映了未来短期利率预期偏低;对短期利率反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鸿  常春龙  
2007年8月,美国次级债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研究次级债的概念,并对次级债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对此次次级债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但其中仍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乔飞鸽  
20世纪中叶以前,全球各国的金融行业都一直受到严格管制。然而在过去的25年间,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1999年欧元的诞生加速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元区的金融市场一体化。卡尔多(Kaldor)的经济增长定律,即非制造业(含服务业)的生产力增长率,是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董琦  
2007年2月以来,美国次级债危机上演了全球金融市场近几年最大一次"蝴蝶效应",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为之震荡。这场风暴已迫使世界主要中央银行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提供巨额的流动性,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虽然这场危机目前对我国影响不大,但其展现出的现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深度和波及范围大大超出了我们对传统金融风险的认知,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贷款机构在利益驱动下放松了信用风险的管理。观察这场危机的演变过程并剖析其根源,将对我国既有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模式带来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挚  黄娟  
理论界与实务界一般认为 ,财务风险与收益是成正相关的 ,即风险越大 ,收益越高。然而 ,在实践中 ,常常出现收益与风险不匹配 ,甚至相背离的现象。基于此 ,笔者从财务风险与收益的诱惑效应、平衡效应、约束效应出发 ,探讨财务风险与收益不相适应的原因 ,并指出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应具备的条件 ,以期对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波  李杨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林  龙菲  
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专项债的节点文献,分别从经济收益和地方债务风险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专项债的制度绩效,从而为新时代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发现:专项债可以通过拉动投资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可能导致挤出私人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拉大地区差距等问题;专项债可以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隐性债务显性化和规模控制来降低地方债务风险,但也存在额度分配的指标体系不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应加快完善专项债的制度设计,使专项债更好地发挥其"稳基建、保增长、补短板、防风险"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