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4)
2023(12592)
2022(10229)
2021(9140)
2020(7470)
2019(16719)
2018(16353)
2017(31905)
2016(16975)
2015(18647)
2014(18588)
2013(18746)
2012(17611)
2011(15777)
2010(16233)
2009(15076)
2008(15283)
2007(13815)
2006(12442)
2005(11828)
作者
(50270)
(42007)
(41856)
(39277)
(27003)
(19983)
(18925)
(16186)
(15747)
(15215)
(14476)
(13977)
(13754)
(13524)
(13106)
(12744)
(12347)
(12341)
(12286)
(11917)
(10556)
(10453)
(10159)
(9627)
(9585)
(9470)
(9321)
(9269)
(8524)
(8341)
学科
(82041)
经济(81949)
(78678)
(70810)
企业(70810)
管理(63011)
方法(29097)
业经(29000)
(26273)
(24688)
中国(23437)
地方(20855)
数学(20835)
数学方法(20684)
农业(19404)
(18608)
财务(18584)
财务管理(18562)
技术(18201)
(17663)
企业财务(17637)
(15046)
(14648)
贸易(14633)
(14522)
(14171)
(13772)
理论(13770)
银行(13756)
(13416)
机构
学院(249927)
大学(243060)
(108301)
经济(106101)
管理(99022)
研究(85948)
理学(83523)
理学院(82648)
管理学(81664)
管理学院(81168)
中国(68745)
(52163)
(50811)
科学(50202)
(44185)
(44152)
(40356)
研究所(39362)
中心(39308)
财经(39305)
(35593)
业大(34642)
农业(34270)
北京(33336)
(32532)
经济学(31800)
(30908)
(30858)
师范(30601)
财经大学(28747)
基金
项目(157628)
科学(125790)
研究(117826)
基金(114131)
(98556)
国家(97554)
科学基金(85122)
社会(76777)
社会科(72857)
社会科学(72840)
(63576)
基金项目(59963)
自然(53366)
自然科(52181)
自然科学(52169)
教育(51546)
(51494)
自然科学基金(51323)
编号(47324)
资助(45627)
(39395)
成果(38127)
(36625)
(36093)
重点(35179)
(34023)
创新(32806)
课题(32548)
发展(32189)
国家社会(31770)
期刊
(132445)
经济(132445)
研究(76565)
中国(54603)
管理(43194)
(42529)
(41955)
学报(34356)
科学(34149)
农业(29194)
(28246)
金融(28246)
大学(26559)
学学(25014)
业经(24422)
教育(23941)
技术(23342)
经济研究(20713)
财经(20011)
(17704)
(17393)
问题(16711)
技术经济(14732)
(13684)
世界(13301)
图书(13261)
商业(13253)
现代(13129)
国际(12313)
经济管理(12289)
共检索到398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江淮  
理论和经验分析表明,经济发展过程在三次产业结构上收敛于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平行发展的第一阶段向制造业占比下降而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的第二阶段过渡的特征。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和收入需求弹性这两大因素,即技术革命引发各大产业部门内部各个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出现差异,从而诱致劳动力在各部门间转移和再配置的同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引发了更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各国制度和政策差异导致的劳动力部门间配置成本的差异会造成相同技术进步下的产业结构的异质性。服务业发展需要鼓励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进入、退出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制度,以及更加开放的服务贸易和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来有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和新趋势。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趋势,抢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肖磊  鲍张蓬  田毕飞  
研究目标: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运用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服务业发展指数模型,然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服务业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我国服务业并没有呈现显著的σ收敛,但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显著。研究创新:运用服务业发展指数这一综合指标进行收敛性分析,并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将空间因素对收敛性的影响考虑在内。研究价值:有利于缩小区域服务业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均衡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绍坚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有很高的相关性。本文在对主要国际大都市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北京需要通过培育市场需求,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维护市场秩序,以此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首都经济区域辐射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黄雯  何媛  
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从产业、时期和地区三个角度分析了2004~2011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并对其趋势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TFP年均下降1.9%;受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较大,呈收敛趋势,收敛速度为年均17.3%,2008年以后,收敛速度加快;各细分产业TFP的趋势和原因有所不同,产业间存在σ收敛,产业内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批发和零售业的收敛速度最快;多数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不高,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产业、东部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TFP随着时间推移,将向各自的稳态水平趋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世辉  
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分析我国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及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增长且呈“自东向西”依次减弱趋势。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与西部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异质性最大,东部与中部异质性次之,中部与西部异质性最小。从收敛性分析来看,我国及三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收敛趋势逐步削弱,中部地区收敛系数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收敛影响系数最小。最后,本文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跨区域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华  何庆明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工业产值比重先升后降,服务业产值比重呈现日趋增大的趋势。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服务业正在进入黄金20年的发展周期。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行业总体,良性发展与准备起飞;行业内部,改造升级与结构优化;区域结构,梯度推进与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傅京燕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国际环境服务业发展趋势的研究 ,提出如何发展我国环境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利科  王淑梅  
现代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我国现代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本文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分析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整体状况,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洪群联  
我国服务业就人数和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新业态快速兴起提升了服务业就业弹性。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和新旧动能转化、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兴起和应用,经济、人口和技术三大因素将对服务业就业产生深刻影响。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培训、鼓励"双创",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强劳动力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变化以及技术变革的适应性,提升我国服务业就业容量和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统超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也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当务之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激活了传统的市场经济,使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快流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流通服务业因其高效便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与此同时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着重探讨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理,以窥探流通服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德旭  
根据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业的客观需要,同时参考世界各国金融服务业的变迁路径和发展趋势,我国未来几年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思路是,以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为前提,以深化体制改革为手段,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重点,以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扩大规模,改善结构,务实创新,加强监管,全面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世界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目前,国际信息服务业呈现出以下明显的发展趋势:①传统信息服务转向电子信息服务;②现代信息新技术迅速渗透于信息服务业;③公益性信息服务比重趋低,商业化服务比重增加;④信息服务趋向专业化;⑤信息市场日趋扩展和完善;③信息服务业趋向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东升  
近年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业发展迅速,对传统商业的渗透与影响逐步加深,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传统商业模式。与此同时,该行业存在着战略规划尚未得到有效落实、过度竞争和人才缺口较大等问题,亟须完善宏观发展,做好推广应用,加强人才培育、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秩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