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6)
- 2023(10074)
- 2022(8290)
- 2021(7890)
- 2020(6330)
- 2019(14522)
- 2018(13943)
- 2017(26338)
- 2016(14037)
- 2015(15714)
- 2014(15155)
- 2013(15494)
- 2012(14608)
- 2011(13594)
- 2010(13399)
- 2009(12551)
- 2008(12263)
- 2007(11076)
- 2006(9942)
- 2005(8985)
- 学科
- 济(72312)
- 经济(72258)
- 农(49666)
- 业(41492)
- 农业(33070)
- 管理(29357)
- 方法(24627)
- 中国(22676)
- 数学(22549)
- 数学方法(22457)
- 企(19020)
- 企业(19020)
- 业经(18864)
- 地方(17752)
- 贸(15306)
- 贸易(15299)
- 易(15010)
- 制(13651)
- 发(13030)
- 财(12958)
- 农业经济(12483)
- 发展(10799)
- 展(10791)
- 学(10424)
- 体(10235)
- 银(10182)
- 银行(10171)
- 融(9972)
- 金融(9969)
- 行(9935)
- 机构
- 学院(204471)
- 大学(202035)
- 济(100496)
- 经济(99017)
- 研究(78730)
- 管理(76885)
- 理学(66644)
- 理学院(65915)
- 管理学(65079)
- 管理学院(64703)
- 中国(63460)
- 农(51067)
- 科学(43756)
- 京(42443)
- 财(39588)
- 所(39440)
- 农业(38533)
- 中心(35999)
- 研究所(35790)
- 业大(33189)
- 财经(31720)
- 经济学(31690)
- 经(29286)
- 江(29008)
- 经济学院(28652)
- 院(27225)
- 范(27200)
- 北京(27089)
- 师范(27040)
- 科学院(25594)
- 基金
- 项目(137454)
- 科学(110874)
- 研究(104644)
- 基金(103385)
- 家(90121)
- 国家(89328)
- 科学基金(76302)
- 社会(71830)
- 社会科(67867)
- 社会科学(67856)
- 基金项目(54269)
- 省(50766)
- 自然(45017)
- 教育(45009)
- 自然科(43960)
- 自然科学(43951)
- 自然科学基金(43199)
- 划(42873)
- 编号(41834)
- 资助(40981)
- 成果(33541)
- 部(32724)
- 发(32503)
- 国家社会(31728)
- 重点(30882)
- 农(30651)
- 中国(28778)
- 创(28190)
- 教育部(27870)
- 课题(27772)
- 期刊
- 济(117093)
- 经济(117093)
- 研究(63396)
- 农(57550)
- 中国(45738)
- 农业(39536)
- 科学(30745)
- 学报(29952)
- 财(26362)
- 大学(24574)
- 管理(24064)
- 业经(23786)
- 融(23582)
- 金融(23582)
- 学学(23377)
- 业(18296)
- 经济研究(17895)
- 问题(16972)
- 教育(16316)
- 世界(15894)
- 财经(15649)
- 技术(14900)
- 农业经济(14855)
- 农村(14419)
- 村(14419)
- 经(13691)
- 贸(13530)
- 国际(12556)
- 资源(12448)
- 经济问题(11826)
共检索到316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传豹 吴方卫 张锦华
本文基于收支余额视角研究农民工跨区域迁移决策行为,通过对我国各地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变动情况的分析,考察了我国农民工集中流动背景下的人口回流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农村转移劳动力市场出现从区域整合迈向全国整合的良性趋势。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的缩小,有利于区域间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均衡发展。未来地区间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劳动力成本将持续提高。同时,基于生存成本视角的收支余额变动及其趋势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跨区域回流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未来走向,以为下一步研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劳动力市场整合提供基础。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收支余额 跨区域回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圣伟 何安华
本文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两部分,估算了中国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和显性剩余劳动力总量,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8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为12293.8万人,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数量为3224.5万人,全国仍有15518.3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实现既定的城市化目标,2020年前每年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640万到1100万之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农村劳动力从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高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非农部门,将直接导致整个经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通过改变非农部门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谈判能力来影响非农部门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间接影响整个经济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但现阶段仍可以通过调整国内的产业分布格局形成劳动力需求竞争态势、增加农村居民在第一产业的收入以提升保留工资、建立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协调谈判能力来逐步改变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农村劳动力转移 收入分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骆友生 刘剑文
以1979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为契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而城市,不断向纵深推进。亿万农民不再是被紧紧禁锢在土地上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成为商品生产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被“隐性化”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凸显出来。随着城乡经济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过去牢固的城乡壁垒被初步冲破,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创造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在这种条件下,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便开始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历史性进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始了跨区域远距离的流动,尤以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为典型代表,对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仲常 臧新运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尝试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区位商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比较研究,创立了劳动力吸纳移出比指标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转移的流动度进行测算,归纳出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乐新
本文试就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立足于农村,加快发展农业,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基础,在农业内部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 1.农村劳动力的稳健转移必须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任何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必须保证粮食自足或基本自给,保证在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所必需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与前提下进行。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在转移了劳动力以后,仍能保证有足够的农产品供应,劳动非农化才能从农业中得到足够的原料。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则是实行农业的规模经营,只有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才能把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不仅对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也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优化。文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回流、再外出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13和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存在反复流动的现象,外出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收入,回流的原因主要为照顾老人及子女等非经济因素,流出地与流入地在政治、社会及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回到流出地的劳动力心理成本不降反增而再外出,再外出的原因还与农业经营收入的相对低稳定性有关。厘清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再外出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保持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劳动力外出 劳动力回流 再外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晨熹
90年代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峰回路转,走出 80年代的阴影,开始新一轮的转移。本文主要根据已有调查结果分析了9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总量、方式、产业、人口学等方面出现的新特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实质性提高的作用,最后探讨今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俊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特征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趋势的分析,今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具有以下新的特征。(一)从就业区间上看,劳动力异地转移规模趋小,就地转化将成主导。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中城市对农村廉价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丹 韩晓龙 祁春节
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进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要想科学地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必须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文利用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建立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稳定状态的年限及其极限概率做出定量预测,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琰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总量大且呈上升趋势,省内转移增加,以兼业转移为主且转移目的多元化的特点;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注意不能以农业衰退为代价,要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无序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与制度支持,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以吸纳劳动力就近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贤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研究余贤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是一种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我国作为拥有8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在寻求发展道路上,选择最大就业和最大产出并不矛盾。边际生产力较低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边际生产力高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不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立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也影响到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中,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条重要途径,强调各级政府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洪 张玉肖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域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与农村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特征 作用 困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子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