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3)
- 2023(13131)
- 2022(10615)
- 2021(9770)
- 2020(7984)
- 2019(17786)
- 2018(18013)
- 2017(35753)
- 2016(19447)
- 2015(22032)
- 2014(21599)
- 2013(21314)
- 2012(19538)
- 2011(17911)
- 2010(18191)
- 2009(17310)
- 2008(17000)
- 2007(15654)
- 2006(14472)
- 2005(13161)
- 学科
- 济(81260)
- 经济(81178)
- 业(61439)
- 管理(51920)
- 农(48608)
- 企(38403)
- 企业(38403)
- 农业(32007)
- 方法(27973)
- 中国(26676)
- 数学(24320)
- 数学方法(24065)
- 业经(23354)
- 财(21188)
- 制(19462)
- 地方(17272)
- 贸(16874)
- 贸易(16864)
- 易(16487)
- 策(16475)
- 银(15484)
- 银行(15472)
- 行(14958)
- 发(14221)
- 体(13258)
- 融(13155)
- 金融(13154)
- 学(12743)
- 收入(12736)
- 及其(12122)
- 机构
- 学院(280554)
- 大学(272768)
- 济(124837)
- 经济(122349)
- 管理(107220)
- 研究(97651)
- 理学(91299)
- 理学院(90443)
- 管理学(89110)
- 管理学院(88587)
- 中国(78185)
- 农(60989)
- 财(57550)
- 京(57221)
- 科学(55012)
- 所(49260)
- 农业(46564)
- 中心(45279)
- 江(44312)
- 财经(44261)
- 研究所(43951)
- 业大(43144)
- 经(40041)
- 经济学(37115)
- 范(35971)
- 北京(35876)
- 师范(35694)
- 州(34636)
- 院(34074)
- 经济学院(33496)
- 基金
- 项目(175290)
- 科学(138504)
- 研究(136195)
- 基金(125980)
- 家(107936)
- 国家(106916)
- 科学基金(91250)
- 社会(87786)
- 社会科(82940)
- 社会科学(82925)
- 省(69227)
- 基金项目(65346)
- 教育(61004)
- 编号(58432)
- 划(56667)
- 自然(54460)
- 自然科(53140)
- 自然科学(53128)
- 自然科学基金(52178)
- 资助(50792)
- 成果(48138)
- 发(40754)
- 课题(39615)
- 部(39571)
- 重点(39044)
- 创(36404)
- 国家社会(36306)
- 性(35793)
- 制(34900)
- 农(33996)
- 期刊
- 济(149573)
- 经济(149573)
- 研究(87317)
- 农(64061)
- 中国(58527)
- 农业(43382)
- 财(41056)
- 管理(38788)
- 科学(37474)
- 学报(37408)
- 融(34619)
- 金融(34619)
- 业经(30120)
- 大学(29956)
- 教育(29871)
- 学学(28346)
- 技术(24391)
- 经济研究(23021)
- 业(21576)
- 财经(21456)
- 问题(21193)
- 经(18580)
- 世界(16395)
- 贸(15936)
- 农村(15833)
- 村(15833)
- 农业经济(15414)
- 技术经济(14393)
- 经济问题(14210)
- 现代(14050)
共检索到438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贾利军 马潇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民的收入逐渐呈现非农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促进农业部门转型的同时也会导致农民种粮意愿降低,影响粮食生产,威胁粮食安全。本文在阐述农民收入非农化的成因机理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的粮食战略,分析收入非农化对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的影响,并提出要辩证认识收入非农化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好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的矛盾以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收入非农化 粮食生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松 周玉玺
在测度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水资源非农化会加剧粮食生产脆弱性,但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从功能区与南北方异质性来看,水资源非农化会加剧非主产区和南方地区粮食生产脆弱性,而对主产区和北方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显著降低。因此,在因地制宜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及保障能力的同时,应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通过生产技术革新和制度优化等方式,增强粮食生产韧性,弥补农业用水转移引致的生产损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伟国
我国粮食生产趋势受激励因素、制约因素、波动因素的共同作用,呈现上升与波动相交织的形态。近年粮食生产将稳定增长,至2000年,5000亿kg的目标可望实现。还提出了为实现粮食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增长形态,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柴玲欢 朱会义
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与地域分工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以及耕地保护、农业补贴、价格保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区域专业化的方向和地域分工取向尚不清晰,不过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化趋势却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以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域单元1981—2013年的产量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方法揭示1980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程度的演变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明显上升,3种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最高,并呈相对稳定的集中化趋势,而稻谷和玉米生产的集中化程度则经历了一个"U"...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威 郑雪丽 马恒运
为厘清农业数字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效应,基于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了农业数字化和粮食生产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面板数据基准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数字化对粮食生产安全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业数字化的发展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其影响效用只有农业数字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充分显现;2)当农业数字化处于较低水平时,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负向效应;当农业数字化水平提升至较高水平时,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会转变为正向促进作用;3)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建设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农业数字化对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东北平原粮食生产安全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应充分把握农业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农业数字化推进策略,以有效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安全;搭建区域协作机制,共享农业数字化发展经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立慧
[目的]粮食的生产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研究我国粮食的生产现状,探索优化粮食布局的措施,有利于粮食的平稳增产,更好地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以2006—2015年为研究时间尺度,以我国南北方为研究的地域尺度,系统分析五大类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稻谷、豆类和薯类)及粮食总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变化,探究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转移趋势。[结果]我国玉米生产重心向北偏移,薯类和大豆生产重心向南偏移。南北方粮食总产量和种植面积显著提高,其中北方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南方,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向北方偏移。[结论]今后,我国应注意优化粮食生产格局,引导粮食种植逐步向主产区转移,加快推进主产省份粮食的产业化发展。对于产量较低的省份,逐步淘汰单产量较低的粮食作物生产,或整合粮食种植资源,在一些城市边界引导发展乡村观光旅游。
关键词:
粮食 重心 优化 生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传兴 高士亮 张良悦
中国城镇化加速推进所带来的耕地快速流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基于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1985—2010年中国耕地的流失与粮食净进口具有高度的相关性,13个粮食主产区是耕地快速流失被迫调整的结果。城镇化对土地的刚性需求固然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偏向发展战略却加速和放大了这一结果。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行政管理方式,则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耕地违法开发上的政策博弈便会继续延续,只有将其置于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框架加以补偿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据此,本文提出了以土地发展权推进主体功能区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冬 杨印生
"十三五"时期,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应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新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经营出现一些新动向。为更有效防范粮食生产经营风险,应重视土地经营行为、新型经营主体与资金配置行为、资本投资行为及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风险因素。通过构建风险防范与转移体系,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改善资本经营模式,创新粮食生产经营信息化路径等措施,防御粮食经营风险,提升粮食经营管理质量,稳定粮食产能。
关键词:
粮食安全 风险识别 安全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爱军
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黄爱军粮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国1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国粮食总产连攀高峰,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伴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宁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变化问题进行分析,以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延缓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成本 市场经济体制 小农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樊琦 刘满平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美元汇率不断贬值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飙升,给全球通胀带来了较大压力,粮食逐渐成为全球投机资本追逐的重要目标之一。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联动关系日趋紧密,粮食金融化属性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因此,研究和探讨粮食金融化趋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一、粮食金融化趋势1.全球范围内货币流动性充裕。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一直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不同国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认为农地非农化只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之一。从理论上研究了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综合效应,并实证分析了农地非农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至2000年农地非农化使我国的粮食总产出下降了1.42%。本研究还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方案:如果2000至2030年农地非农化面积在1997至2002年年均农地非农化面积的基础上扩大10%~50%,农地非农化导致的粮食产出损失最高为粮食需求量的6%左右。因此,应该适当释放农地,以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情景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苏小姗 祁春节 田建民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峻,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需要积极寻找缓解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胁迫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新路径。水资源节约增效型农业技术创新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水保肥和农村污水环境治理的角度,探讨了水资源胁迫下,基于粮食安全考虑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任务和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水资源胁迫 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趋势 策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英基
为探究中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投入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了粮食生产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基于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能源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大,化肥、农药的边际作用呈递减趋势,劳动力、农用柴油、机械动力的边际作用呈递增趋势,各能源要素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在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中,要提高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能源要素的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农业机械动力、劳动力的生产贡献程度,推动粮食生产向精细化和能源节约方向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