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1)
- 2023(15979)
- 2022(13755)
- 2021(13112)
- 2020(10861)
- 2019(24897)
- 2018(24704)
- 2017(47093)
- 2016(25541)
- 2015(28782)
- 2014(28714)
- 2013(28111)
- 2012(25490)
- 2011(23005)
- 2010(22549)
- 2009(20890)
- 2008(19748)
- 2007(16935)
- 2006(14716)
- 2005(12782)
- 学科
- 济(98914)
- 经济(98783)
- 管理(69659)
- 业(64908)
- 企(51777)
- 企业(51777)
- 方法(44789)
- 数学(39069)
- 数学方法(38692)
- 中国(30380)
- 农(28669)
- 财(26562)
- 业经(21522)
- 学(21324)
- 贸(20294)
- 贸易(20284)
- 易(19763)
- 制(19301)
- 农业(19061)
- 地方(18711)
- 理论(16345)
- 银(16019)
- 银行(15977)
- 和(15606)
- 环境(15408)
- 行(15338)
- 融(15107)
- 金融(15098)
- 务(14306)
- 财务(14230)
- 机构
- 大学(353359)
- 学院(352174)
- 济(145069)
- 经济(142176)
- 管理(137627)
- 研究(121444)
- 理学(119431)
- 理学院(118119)
- 管理学(116172)
- 管理学院(115551)
- 中国(91287)
- 京(75268)
- 科学(73904)
- 财(65164)
- 所(60280)
- 农(56311)
- 研究所(55228)
- 中心(54315)
- 财经(52581)
- 业大(51558)
- 江(49140)
- 经(48095)
- 北京(47715)
- 范(47176)
- 师范(46739)
- 经济学(44555)
- 院(44267)
- 农业(44150)
- 经济学院(40208)
- 州(39636)
- 基金
- 项目(244444)
- 科学(192471)
- 研究(180860)
- 基金(178127)
- 家(155285)
- 国家(154022)
- 科学基金(131895)
- 社会(114880)
- 社会科(108736)
- 社会科学(108712)
- 基金项目(93913)
- 省(93062)
- 自然(84329)
- 教育(82958)
- 自然科(82397)
- 自然科学(82376)
- 自然科学基金(80885)
- 划(79071)
- 编号(73847)
- 资助(73313)
- 成果(59964)
- 部(54666)
- 重点(54421)
- 发(51870)
- 课题(50759)
- 创(50634)
- 国家社会(47754)
- 创新(47247)
- 教育部(47139)
- 科研(46674)
- 期刊
- 济(157509)
- 经济(157509)
- 研究(105800)
- 中国(66624)
- 学报(55407)
- 农(51715)
- 科学(51309)
- 管理(49283)
- 财(47627)
- 大学(42005)
- 教育(40800)
- 学学(39427)
- 农业(36054)
- 技术(29023)
- 融(28517)
- 金融(28517)
- 经济研究(27064)
- 业经(26054)
- 财经(25116)
- 经(21606)
- 问题(20286)
- 业(18662)
- 图书(18104)
- 理论(16573)
- 贸(16503)
- 科技(16211)
- 技术经济(15957)
- 版(15910)
- 商业(15676)
- 世界(15525)
共检索到511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向飞 周翔
本文基于收入群体视角,利用结构分解方法,将总消费率分解为收入群体比重变动效应等七个效应,并对2010-2016年CFPS城镇居民家庭数据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不管基于全国数据还是东中西部地区数据,绝大多数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效应都大于0;同时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效应是抑制总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第二,不管基于全国数据还是东中西部地区数据,绝大多数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变动效应为负。第三,不管从平均来看,还是从不同年份来看,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群体组内消费率变动效应大多数为正,而高收入群体大多数为负。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以促进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收入群体 消费率 结构分解方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毅
文章采用组群分析方法,利用CGSS2003—2008年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定量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人口年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年龄效应和组群效应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前者的增长率高于后者。消费差距的年龄效应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消费差距的组群效应则保持稳定增长。老龄化和组内效应对消费差距变动的贡献明显。最后,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教育投资、缓减老龄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消费支出 年龄效应 组群效应 消费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雷钦礼
本文将物价变动和家庭非消费支出明确纳入了分析家庭消费行为的理性预期-持久收入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在物价变动环境下居民家庭消费跨期优化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按收入等级分类的住户调查伪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进行计量分析。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上期消费的惯性作用、家庭实际可消费收入水平及其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速度。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需求不足引致内需不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城镇居民家庭可消费收入增长慢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其次是物价特别是住房价格的快速大幅上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毅
文章采用组群分析方法,利用CGSS2003—2008年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定量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人口年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年龄效应和组群效应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前者的增长率高于后者。消费差距的年龄效应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消费差距的组群效应则保持稳定增长。老龄化和组内效应对消费差距变动的贡献明显。最后,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教育投资、缓减老龄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消费支出 年龄效应 组群效应 消费差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学功 林莉
本文基于含有残差相关的UC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总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协整关系,将2002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总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季度数据取自然对数后乘以100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近十几年中,我国城镇居民持久性收入的波动性大于消费的波动性,因此持久性收入假说中持久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持久成分变化的论断缺乏说服力;不同于向量误差纠正模型中误差的纠正机制设定,UC模型中消费与收入对持久性收入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前者小于后者。因为消费习惯、遗产性储蓄和预防性储蓄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持久性收入假说无法解释相对于收入而言的消费对持久收入的缓慢调整。
关键词:
持久性收入假说 UC模型 残差相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蕴
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模式的形成与演变,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和产品的结构等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对生产力发展、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变化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因此,了解、研究当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模式及其演变规律,对于正确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支出结构,使其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纵的方面——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演变的特点和成因,及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云飞 罗守贵
近年来,我国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因此,扩大内需和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文章选取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江苏、山西和四川三省,比较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同点、差异及变动趋势,得出的结论是:中西部地区由于收入水平偏低,虽然其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总体消费能力有限;而东部地区虽然收入较高,但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所以也影响其总消费量,故而全国有效需求不足,不利于启动内需与调整经济结构。最后据此提出了缩小区域之间差距、提高城镇居民,尤其东部地区居民的发展性消费等建议。
关键词:
消费结构 边际消费倾向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树才 蒋诗
本文基于跨时叠代模型与理性预期理论,建立含有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参数两期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其消费和效用随预期通胀率与利率变化的关系,得出在理性预期的前提下,消费者可以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以维持基本不变的效用水平。并且,当消费者预期通胀率小于某一较高水平时,提高利率并不能起到降低消费从而抑制通胀的作用。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1995-2012年间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短期内消费行为是具有理性的。
关键词:
C-D效用函数 理性预期 通货膨胀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淼 何理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了1981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首先对中国城镇居民1981~2011年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教育方面的支出进行了细致分析。其次,通过运用ELES模型,对各项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价格需求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项因素。最后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1981年到2011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处于持续升级的状态,当前已经处于第三层次,但食品支出仍占较大比重,且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升级 城镇居民 ELES模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我国城镇居民所有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MPC)的波动趋势。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收入阶层的MPC于1988年突然上升以后回落,而最低收入阶层从1990年开始其MPC持续上升,并于2004后开始下降;而其他6个收入阶层的MPC从1988开始持续快速下降,于1994年后下降趋势变缓,但2004年后也快速下降;不同收入阶层的MPC逐步呈现发散的趋势,同时,MPC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递减。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臧旭恒 张继海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收入差距与总消费是负相关的,即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政策将提高总消费。因此,我们应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努力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逐步形成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所占比例均较小的“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持久收入假说 城镇居民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韩海燕 何炼成
本文借鉴弗里德曼将收入分类的思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收入来源及其特征将城镇居民的收入分为稳定性收入与非稳定性收入,建立消费函数模型。通过研究发现稳定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非稳定性收入,并指出这是造成城镇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消费率的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辉尚 许世卫 孔繁涛
本文运用修正的AIDS模型,对2001-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食物消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粮食、油脂类、蛋类、菜类是城镇居民的重要必需生活品,其需求量对价格反应不敏感,刚性消费特征明显;奶类仍是低收入户的奢侈品,不同收入组间肉禽类消费支出弹性没有差异;肉禽类、酒类和奶类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相对比较敏感;粮食、肉禽类等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随收入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肉禽类、酒和饮料、干鲜瓜果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有较大影响,而粮食、肉禽类、菜类等的需求量受其他食物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城镇居民 食物消费 收入分层 AIDS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佳
城市商业文化是城市文化在商业领域的体现,对作为消费中心而存在和发展的城市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本文运用场景理论,对城市商业文化这一概念进行具体化、可操作化研究,通过量表测度城镇居民对城市商业文化的感知和评价,建立城市商业文化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多元有序决策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完备的社区商业、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权益保障、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业空间、商品集合和商业推广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增加消费支出。转变发展思路,切实发挥文化场景推进城市经济的效能,打造场景式城市商圈、突出商圈文化,吸引建立在场景基础上的"时间消费",营造有利于文化消费、信息消费等体验式消费的氛围,是持续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城市商业文化 城镇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