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6)
- 2023(9674)
- 2022(8259)
- 2021(7424)
- 2020(6533)
- 2019(14878)
- 2018(14512)
- 2017(28415)
- 2016(15700)
- 2015(17218)
- 2014(17293)
- 2013(17285)
- 2012(16153)
- 2011(14562)
- 2010(14458)
- 2009(13469)
- 2008(13366)
- 2007(12165)
- 2006(10259)
- 2005(9075)
- 学科
- 济(66801)
- 经济(66727)
- 业(44120)
- 管理(43578)
- 企(34033)
- 企业(34033)
- 方法(33887)
- 数学(30638)
- 数学方法(30424)
- 财(20518)
- 农(19364)
- 中国(16062)
- 学(14641)
- 贸(14302)
- 贸易(14301)
- 易(13887)
- 业经(13413)
- 农业(13175)
- 制(12415)
- 地方(12059)
- 务(11303)
- 财务(11290)
- 财务管理(11263)
- 企业财务(10684)
- 收入(10581)
- 银(10011)
- 银行(9956)
- 融(9607)
- 金融(9605)
- 环境(9485)
- 机构
- 大学(233257)
- 学院(231912)
- 济(98369)
- 经济(96617)
- 管理(88220)
- 研究(78928)
- 理学(77625)
- 理学院(76727)
- 管理学(75432)
- 管理学院(75015)
- 中国(57865)
- 科学(51551)
- 农(49557)
- 京(47863)
- 财(43341)
- 所(41751)
- 业大(41087)
- 农业(39863)
- 研究所(38609)
- 中心(36006)
- 财经(35511)
- 江(33453)
- 经(32317)
- 经济学(31338)
- 北京(29478)
- 经济学院(28779)
- 范(28467)
- 师范(28007)
- 院(27642)
- 农业大学(26578)
- 基金
- 项目(161069)
- 科学(125699)
- 基金(118585)
- 研究(108694)
- 家(106608)
- 国家(105742)
- 科学基金(89033)
- 社会(70774)
- 社会科(67194)
- 社会科学(67170)
- 基金项目(63774)
- 省(62952)
- 自然(59920)
- 自然科(58586)
- 自然科学(58563)
- 自然科学基金(57564)
- 划(53698)
- 教育(49499)
- 资助(48095)
- 编号(41779)
- 重点(36714)
- 部(35730)
- 发(34374)
- 创(33397)
- 成果(32295)
- 计划(32197)
- 科研(32190)
- 创新(31383)
- 教育部(29971)
- 国家社会(29850)
- 期刊
- 济(100667)
- 经济(100667)
- 研究(61125)
- 学报(45447)
- 农(43124)
- 科学(38570)
- 中国(37264)
- 财(33287)
- 大学(32632)
- 学学(31450)
- 农业(28606)
- 管理(28288)
- 融(18395)
- 金融(18395)
- 经济研究(17665)
- 财经(17578)
- 技术(16991)
- 业经(16990)
- 教育(15568)
- 业(15565)
- 经(15045)
- 问题(14054)
- 版(12745)
- 商业(12477)
- 技术经济(11959)
- 业大(11749)
- 统计(11350)
- 贸(11017)
- 科技(10925)
- 理论(10487)
共检索到320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耿佳 伍文中
本文采用200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港澳台地区除外),并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收入结构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资收入占比提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率提升,而经营性收入占比和转移性收入占比提升反而对居民消费率产生抑制作用;从区域差异角度来看,工资性收入占比提升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率的促进效应要高于东部地区;经营性收入占比提升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率反而产生抑制作用;转移性收入占比提升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率提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收入结构 消费率 区域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连水 邓路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不利局面下,确保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在于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率。本文的研究表明,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和过大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都与居民消费率低迷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并构成了居民消费率下降的格兰杰原因。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受到某一外部正冲击后,将对居民消费率产生负向的持续效应。本文最后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率 收入分配结构 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利馥 刘东皇 谢忠秋
文章利用1996—2016年全国及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中对我国居民消费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化和国际化,对东部居民消费率影响最大的也是工业化和国际化;中部地区为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保障因素;而影响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率较显著的因素则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以及市场化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对增加消费需要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全社会还没有关心和重视我国人口构造的改变对村民消费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所以研究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对农民消费率的影响,对激发村民的消费、扩大消费经济体内部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还有保证我国经济不断稳步提高都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对增加消费需要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全社会还没有关心和重视我国人口构造的改变对村民消费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所以研究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对农民消费率的影响,对激发村民的消费、扩大消费经济体内部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还有保证我国经济不断稳步提高都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闵素玲 李婉丽 李海燕
调节收入分配结构,以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已成为目前各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故而研究收入分配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我国在2006-2017年城镇家庭经济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分析模型就收入分配对城镇家庭居民消费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低收入、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阶层城镇家庭收入分配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分别从2006年的0.337、0.872和1.172降低为2017年的0.275、0.803和1.109;高收入阶层和最高收入阶层家庭收入分配地位整体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分别由2006年的1.368、2.102升高到2017年的1.503、2.891;通过收入再分配来限制高收入阶层家庭的收入,并提升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可以显著改善城镇家庭收入不均衡问题。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居民消费 静态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红
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我国主要依靠投资与出口,这对经济长期增长不利。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消费率持续降低的原因,指出政府财政收支增长过快且支出结构不平衡,造成我国近些年的"藏富于国"而非"藏富于民"是消费率低下的关键。因此,为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应注意合理安排财政收支增长幅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消费品及农业方面的投入,提高社会整体消费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丽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和预防性储蓄假说,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来探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的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东部地区偏低的农村居民消费率以及不断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农村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2)医疗教育支出比例、农村人口抚养比、农村人口比重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还比较小。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居民消费率 动态面板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封福育
基于我国1999-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应用前景理论考察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率有显著影响,并且该影响具有不对称特征;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对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居民而言,这些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符合前景理论特征,而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并不符合前景理论特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江会 董雯 彭润中
本文运用1997-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两次金融危机后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伴随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所形成的财政支出结构在两次危机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性与我国居民消费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呈下降态势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呈上升态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两次金融危机期间我国财政刺激计划的经验证据还显示,提高以社会文教支出为主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同时更加关注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公平性",对于当前和今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居民消费率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羽珊 王亚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总体偏低且持续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通常的年龄—收入驼峰型模式,我国在转型期出现了收入随年龄的增高而持续递增的独特模式。本文构建数理模型论证得出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方向取决于健康寿命与总寿命的比值,认为该模式可能降低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定量测算表明,1995—2011年间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别约为16%~17%和2%~3%。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江剑平 朱雪纯 葛晨晓
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劳动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原则,但按劳分配仍然会在劳动者之间拉开差距,形成劳动收入差距。劳动收入差距扩大是否会抑制居民消费率?理论分析认为,劳动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收入差距扩大在一定限度内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增大劳动收入规模,进而提升居民消费率,超过一定限度则会抑制居民消费率。基于1998—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城乡劳动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劳动收入差距扩大1倍,则居民消费率将提升2个百分点;(2)劳动收入差距的平方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3)劳动收入差距低于3.65倍时,其扩大1倍可提升劳动生产率1.174万元/人,劳动生产率提升会扩大劳动收入规模,劳动收入规模扩大会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率;(4)比较分析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中的劳动收入差距是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决定性因素,非劳动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小且不显著。因此,一定限度内的劳动收入差距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也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和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当前需要缩小的是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为核心的非劳动收入差距。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首陈霄 孙文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收入差距的扩大、消费需求的下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根据基尼系数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旨在为降低基尼系数,扩大消费需求提出对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消费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媛 余翊华
本文以一个整合的理论分析研究了收入分配、住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以北京市1992-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收入分配差距变大都会抑制居民消费,但住房支出增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却出现了不一致。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住房支出 居民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国才 余益民 罗筱梅
我国经济增长带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以我国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收入增长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可以带动居民在食品、服饰、居住、科教文化、娱乐以及医疗方面支出的增加。其中,收入水平的增长对于我国居民在人均居住支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方面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收入水平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居民消费支出向精神消费以及身体健康消费方面倾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