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5)
- 2023(15807)
- 2022(12901)
- 2021(11935)
- 2020(10293)
- 2019(23322)
- 2018(22970)
- 2017(45163)
- 2016(23712)
- 2015(26087)
- 2014(25724)
- 2013(25590)
- 2012(23336)
- 2011(20492)
- 2010(20615)
- 2009(19620)
- 2008(18566)
- 2007(16567)
- 2006(14471)
- 2005(12934)
- 学科
- 济(101403)
- 经济(101292)
- 业(100313)
- 企(80134)
- 企业(80134)
- 管理(76119)
- 农(48981)
- 方法(46971)
- 数学(38872)
- 数学方法(38470)
- 财(34404)
- 业经(32995)
- 农业(32575)
- 中国(30233)
- 融(28131)
- 金融(28129)
- 银(27462)
- 银行(27442)
- 行(26412)
- 制(25731)
- 务(22987)
- 财务(22946)
- 财务管理(22907)
- 企业财务(21781)
- 地方(20818)
- 技术(18811)
- 体(18058)
- 贸(17791)
- 贸易(17776)
- 易(17379)
- 机构
- 学院(332446)
- 大学(322708)
- 济(146674)
- 经济(144110)
- 管理(138707)
- 理学(119497)
- 理学院(118490)
- 管理学(116796)
- 管理学院(116186)
- 研究(100435)
- 中国(89658)
- 财(68921)
- 农(66007)
- 京(64720)
- 科学(58008)
- 财经(54939)
- 中心(51244)
- 业大(51213)
- 江(50961)
- 农业(50380)
- 经(50155)
- 所(48356)
- 经济学(45287)
- 研究所(43488)
- 经济学院(41283)
- 财经大学(40712)
- 州(40008)
- 经济管理(39418)
- 北京(39311)
- 商学(37496)
- 基金
- 项目(224502)
- 科学(179736)
- 基金(166513)
- 研究(165833)
- 家(142565)
- 国家(141240)
- 科学基金(124974)
- 社会(110051)
- 社会科(104292)
- 社会科学(104265)
- 省(90244)
- 基金项目(88706)
- 自然(79767)
- 自然科(78019)
- 自然科学(78000)
- 自然科学基金(76644)
- 教育(73942)
- 划(72003)
- 资助(67673)
- 编号(66605)
- 成果(50802)
- 部(50096)
- 重点(49310)
- 创(49235)
- 发(48784)
- 国家社会(46094)
- 创新(45430)
- 业(45228)
- 人文(43862)
- 制(43801)
- 期刊
- 济(163120)
- 经济(163120)
- 研究(93769)
- 农(66721)
- 中国(61472)
- 财(54759)
- 管理(51983)
- 融(48811)
- 金融(48811)
- 学报(45133)
- 科学(44966)
- 农业(44725)
- 大学(36825)
- 学学(35853)
- 业经(33201)
- 技术(30136)
- 财经(27073)
- 经济研究(23888)
- 业(23412)
- 经(23213)
- 问题(22030)
- 教育(20471)
- 技术经济(18586)
- 世界(16726)
- 农村(16341)
- 村(16341)
- 统计(16307)
- 现代(16001)
- 版(15874)
- 理论(15769)
共检索到493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叶明华 汪荣明
文章基于安徽省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进行收入结构与保险偏好、灾后融资约束与农业保险偏好之间的相关性测算和显著性检验,并对兼农型农户和纯农型农户分别建立农业保险偏好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发现:(1)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对不同农户群体产生两重效应,对兼农型农户表现为收入效应,对纯农型农户表现为替代效应;(2)灾后融资工具的多样性会降低农户的保险偏好,政府灾后救助对农业保险存在挤出效应;(3)农业保险条款和精算定价的复杂性构成了农业保险的技术性"壁垒",抑制了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户群体的保险偏好。因此,文章建议,针对纯农型农户和兼农型农户保险需求的差异,逐步细化和创新农业保险险种体系;针对不同类别农户群体引导其对不同风险融资工具进行取舍和有效搭配。
关键词:
收入结构 融资工具 农业保险 农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明华 朱俊生
在我国农业从传统小农经济向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农户群体形成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小农户为代表的二元分化。研究选取安徽、江苏、四川、湖南等9个粮食主产省份,对2339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品种单一,风险集中度较高;(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意识到农业保险是灾后风险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农业保险的购买意愿和愿意支付的保费水平显著高于传统小农户;(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小农户都优先考虑医疗与养老保险等家庭费用支出型险种,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项升 李豫新 江激宇
本文利用2019年安徽省粮食主产区859份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基层农技推广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制约因素及作用路径。本文研究发现:基层农技推广有助于种植户作出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改进,使接受新技术的种植户产出水平接近期望生产可能性边界;基层农技推广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社会资本水平高、土地经营规模大及所处生产区域土地细碎化程度低的种植户而言,基层农技推广的作用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基层农技推广可以通过鼓励种植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专家下乡入户指导两条路径来间接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因此,应继续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扩大其效率提升效应;科学识别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丰富农业技术培训形式,提升农业技术人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立建 张妮妮 蒋中一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粮食产量。土地细碎化降低粮食产量的传导路径有两个,一是减少农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从而抑制了本应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二是增加了农户的投工量;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减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工量,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表明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处于后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农户家庭的医疗支出负向影响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医疗支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鲍静 张士云
粮食作物规模经营主体不仅是化肥使用量大户,也是最具可能减少化肥使用量的主体。结合规模经营效应等经济学理论及相关现象,以安徽省11个县198户粮食作物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经营规模、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期限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在控制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对农户的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后,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相较于分散农户倾向于使用较少数量的化肥;土地流转期限越长,越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减少化肥使用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使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鼓励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并推广新型农业施肥技术,以期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双喜 徐玲
利用对粮食主产省之一——安徽省的农户所做调研的数据,假设粮农将所有的闲置耕地全部用来满负荷生产粮食,且粮食单产达到本村庄近五年内的最高产量,测得安徽省户均有45%的增产潜力;若上述假设条件不变,进一步假设安徽省南部的三季生产区只生产两季,则粮食增产潜力变为25%;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再考虑气候对粮食单产的负面影响,则该比例变为11%。安徽省农户的粮食生产潜力之所以较大,是因为粮食的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综合服务组织缺失和粗放式管理存在缺陷。最后提出保护和实现安徽省粮食生产潜力的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明华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下的被动式发展,还是农户风险管理需求下的主动式发展,这是判断农业保险成熟度的标志,也是中国从农业保险大国向农业保险强国转变的关键点。本文选取中国粮食主产区江苏省,对其14个区县585户粮食种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P神经网络进行保险购买决策模拟。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与农户风险管理内在需求交互作用下的混合决策,但是制度诱导依然是农业保险的主要驱动力。据此,应从农户的风险认知、保险认同的提升入手,结合保险市场的险种与服务创新,使得农业保险可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决策目标相匹配;同时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举措相融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长明 郭小燕 高强
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是筑牢建设农业强国根基的关键。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粮食种植户数据,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手段,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促进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消除内生性偏误问题,以及运用更换变量、更换模型和更换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支持上述结论;同时,在作用机制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扩大经营规模,以实现促进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的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更有效地激励户主教育水平、家庭非农就业程度和家庭总收入较高的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并且对于粮食主产区农户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需要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中的作用,引导服务主体践行绿色生产理念;应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加大耕地质量保护的政策宣传,并瞄准重点群体和薄弱环节,助力其更好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程青 晁娜娜 杨汭华
论文以具有农作物物化成本保险参保经验的农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户对农业保险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基于13个粮食主产省的调查数据,利用嵌套Logit模型(NLM)分析了农户对生产风险及市场风险管理的偏好,进而探讨了不同保险产品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粮食种植户以自然风险管理为重,并依次表现出对保产量、保成本、保收入和保价格的购买意愿;不同的保险产品需求受不同因素影响;高参保率不是由于农户保险意识的提升,而是政府引导的结果,表现出一定的羊群效应,同时,保费补贴对农户的参保作用有限;耕地面积250亩以上农户参加收入保险的可能性增加;高收入省份农户参加收入保险的可能性更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延雷 张正岩 王志刚
农地转入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但对农户风险偏好因素却有所忽视。因此,本文尝试从农户风险偏好的角度给予农地转入影响种植结构调整的新解释,并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修正了潜在的样本自选择偏误后发现,农地转入显著促进了种植结构的"非粮化"调整,并且具有明显的农户风险偏好情境依赖特征,具体表现为农户的风险偏好会强化农地转入对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风险偏好的强化作用在农地转入规模方面显著,但在农地转入年限方面不显著。此外,农地转入对种植结构的调整效应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其中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农户的影响效应要显著大于没有村干部家庭成员的农户,并且该影响在非贫困户中显著,而在贫困户中不显著。本文认为,应警惕农地转入带来的种植结构"非粮化"趋势,确保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樱 王静
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融资选择偏好的因素,以及不同信贷偏好类型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结果表明,64.51%的样本农户具有贷款需求,且生活性贷款需求高于生产性贷款需求;农户贷款选择顺序第一位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经历对所有选择偏好都有显著影响;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数量对非正规渠道融资影响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樱 王静
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融资选择偏好的因素,以及不同信贷偏好类型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结果表明,64.51%的样本农户具有贷款需求,且生活性贷款需求高于生产性贷款需求;农户贷款选择顺序第一位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经历对所有选择偏好都有显著影响;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数量对非正规渠道融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芳
本文以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例,基于4018个有效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户融资行为特征、农户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受到的约束等。分析结论表明:农户所在农村信贷市场的贷款需求总量缺口和结构性缺口并存;农户的融资次序选择主要取决于农户对获得贷款可能性的自我评估,而对贷款利率差异的敏感性不强;正规金融的排斥以及民间借贷的局限性限制了欠发达地区农户的融资选择和融资规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月 王钊 李海央
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在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8省779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种植偏好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效应,进一步通过似无相关模型的检验方法识别组间系数差异。结论认为:从影响方向来看,土地经营权流转与作物种植偏好的交互项、资本要素投入和经营主体类型的扩增对农业经济效益具有促进作用;家庭成员参加过技能培训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显著性不明确;过剩的劳动力要素负向影响农业经济效益;户主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与否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显著。从组间系数对比来看,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具有经济作物种植偏好的农户可以获取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经济作物种植偏好的农户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相较稍差,但通过经营主体类型扩增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效应更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佳楣 罗剑朝 张珩
在对陕西省样本农户融资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发现,农户资金借贷行为比较普遍,借贷动机偏好是生产性支出;农户资金积累能力较弱,在资金投入量较大的项目上对借贷资金依赖度较高;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获批率高,但单户授信额度较小。同时,利用灰靶决策模型对西部地区农户融资路径偏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农户融资路径偏好顺序依次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和其他融资渠道。建议针对农户融资现实偏好特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挖掘农村金融市场潜力,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户融资 偏好 灰靶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民收入多元化与农地产权偏好:约束与动态选择——理论框架与来自赣、苏、桂三省578份农户问卷调查的经验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对农户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约束条件的解析
种植大户成立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动因分析——基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调研
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的调查数据
安徽省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农资市场发育程度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基于河北省样本农户的实证分析
农户粮食种植技术选择意愿影响研究
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最优粮食种植面积测算
教育、流动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分化——基于安徽省的农户调查数据
“按图索粮”对粮食质量和种粮效益的影响——基于安徽省163个种粮主体调查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