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1)
- 2023(12550)
- 2022(10461)
- 2021(9247)
- 2020(7694)
- 2019(17107)
- 2018(16350)
- 2017(31681)
- 2016(16895)
- 2015(18166)
- 2014(17888)
- 2013(17862)
- 2012(16859)
- 2011(15284)
- 2010(15229)
- 2009(13924)
- 2008(13456)
- 2007(11968)
- 2006(10635)
- 2005(9631)
- 学科
- 济(91598)
- 经济(91506)
- 管理(47830)
- 业(45951)
- 方法(35972)
- 企(35322)
- 企业(35322)
- 数学(32372)
- 数学方法(32131)
- 财(21412)
- 中国(20235)
- 农(19772)
- 学(19715)
- 地方(19626)
- 业经(16470)
- 贸(14356)
- 贸易(14350)
- 农业(14325)
- 易(13914)
- 制(13667)
- 地方经济(13296)
- 环境(12516)
- 融(12426)
- 金融(12426)
- 银(11615)
- 银行(11562)
- 务(11086)
- 财务(11076)
- 行(11059)
- 财务管理(11050)
- 机构
- 大学(254096)
- 学院(251499)
- 济(118418)
- 经济(116490)
- 研究(94850)
- 管理(92230)
- 理学(80851)
- 理学院(79871)
- 管理学(78447)
- 管理学院(78011)
- 中国(69091)
- 科学(59456)
- 京(52406)
- 农(52199)
- 财(51255)
- 所(49871)
- 研究所(45872)
- 业大(42463)
- 农业(41571)
- 财经(41449)
- 中心(41040)
- 经济学(39287)
- 经(38041)
- 江(36448)
- 经济学院(35442)
- 院(33789)
- 北京(32437)
- 财经大学(31158)
- 科学院(29642)
- 范(29613)
- 基金
- 项目(175494)
- 科学(138729)
- 基金(132777)
- 家(120937)
- 国家(120036)
- 研究(115955)
- 科学基金(101341)
- 社会(79729)
- 社会科(75864)
- 社会科学(75840)
- 基金项目(69873)
- 自然(67776)
- 自然科(66348)
- 省(66336)
- 自然科学(66323)
- 自然科学基金(65207)
- 划(56898)
- 资助(54331)
- 教育(51397)
- 编号(40410)
- 重点(40361)
- 部(39022)
- 发(38115)
- 创(36363)
- 国家社会(35349)
- 科研(34567)
- 计划(34532)
- 创新(34250)
- 教育部(32987)
- 人文(31634)
共检索到370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立中 陈永伟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构造了66个城市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及不平等指标,并结合历年城市统计年鉴和区域统计年鉴数据,对收入流动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回归发现,高收入流动性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随着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种正向作用会逐渐减弱。并且,以上两种影响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即某一时期内的高收入流动性仍将对此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于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地区,这种影响相对较弱。其政策含义是,创造公平的机会、增进社会流动性,不仅仅是一种增进社会公平的举措,也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方法。另外,在处理收入分配问题时,动态的公平(收入流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利用CHNS数据,对1989—2009年间中国农村的收入流动性与居民经济地位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上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的态势,尤其是在2004年之后收入流动性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此外,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流动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中等收入阶层的流动性最高,而最高收入阶层的流动性最低。(2)2006年之前收入流动性基本上有利于大多数农村居民经济地位的改善,但是2006年之后则不利于居民经济地位的改善。此外,1989—2006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地位的改善更多地来自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经济地位 农村居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棋智 王朝明
本文利用CHNS提供的中国9省区经验数据,研究了我国1989~2004年期间的收入流动性及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经济地位的动态演化情况,发现宏观经济景气度显著影响了居民收入流动性,2000~2004年期间的收入流动性在本文考察的历年中最高,而1997~2000年期间的收入流动性则较低;相对其他收入阶层而言,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经济地位更加脆弱,其经济地位得到改善的前景不明朗;无论是从流动性水平还是流动性结构来看,农村收入流动性总体优于城市。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经济地位演化 城乡比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常亚青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存在着持续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收入流动性关注收入分配的动态变化,是收入分配研究领域中的新亮点,然而国内据此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实证分析我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绝对收入流动性与GDP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笔者发现:在起始年相同的时期中,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大小随时间间隔的增加而增加;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能明显增强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在短期内收入转移能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较大作用,而在长期中调节收入分配则主要依靠收入增长;收入转移容易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对GDP的增长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许研 王有贵
虽然收入流动性在收入分配研究领域正在逐渐升温,但收入流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的研究不足。文章推导了Gini系数在绝对收入流动性矩阵中对应的表达式,分析了收入流动性矩阵对不平等程度的作用途径。并利用1998年-2002年的收入面板数据验证了该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由于向收入高低两端流动的力量增长较快并在势头上超过了同样增长的向中等收入水平流动的力量,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恶化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美昌 徐康宁
文章从空间交互作用的视角,基于投资、物价、利率、汇率和国际石油价格5个传导机制,以动态双边贸易总额权重为连接矩阵,构建了一个包含51个国家的GVAR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家间的经济增长、利率、进口和出口贸易4个经济变量存在同周期性;长期来看,该地区双边出口和进口贸易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1.57%和1.77%,相反,中国经济增长1.2%则可提高该地区双边进出口贸易0.63%和1.02%,但短期内双向冲击的结果均为负;这两种关系在各国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逯进 范云云 王文波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该文构建了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据此实证考察了我国30个省区2001-2014年经济增长与金融生态交互作用的演化特征,并对2015-2025年的金融生态水平进行了预测。同时通过政策模拟进一步解析了相关因素对金融生态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各省区金融生态水平将保持持续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金融生态的绝对值最高且增长速度最快,西部地区最慢,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在各主要因素中,财政收入对金融生态的影响程度最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生态 系统动力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孝平 浦科学
本文通过构建1991-2012年省际面板VAR模型,对我国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两协整的长期均衡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长期内从经济增长到FDI及对外贸易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而FDI与对外贸易互为因果,短期内三者均互为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F D 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正向的促进关系;同时方差分解结果发现,FDI、经济增长受到自身及对外贸易影响较大,而对外贸易主要来自自身的波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逯进 范云云 王文波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该文构建了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据此实证考察了我国30个省区2001-2014年经济增长与金融生态交互作用的演化特征,并对2015-2025年的金融生态水平进行了预测。同时通过政策模拟进一步解析了相关因素对金融生态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各省区金融生态水平将保持持续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金融生态的绝对值最高且增长速度最快,西部地区最慢,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在各主要因素中,财政收入对金融生态的影响程度最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生态 系统动力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红 彭光裕
采用2000—2009年的GDP、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以及交易值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对此时段的投资者情绪、股票市场流动性和资本化率进行计量分析,通过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投资者情绪、股票市场流动性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投资者情绪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流动性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股票市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路万忠
本文在阐述经济增长与国际资本流动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论证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健
地方债务究竟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中国的政府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离不开庞大的流动性支持,构建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也必须把流动性作为关键因素加以考虑。本文认为,举借(清偿)地方债务,能够增加(减少)经济中的流动性,并通过地方政府事权、基础设施投资、官员政绩竞赛等三条渠道提高(降低)投资规模和投资机会,进而推动(拉下)地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年新增债务占GDP的比重小于6%时,地方债务能够成为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为地方经济增长服务;而依靠大规模的举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在长期内只会取得完全相反的结果。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量的流动性被用于清偿巨额的到期债务,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艳明 许启发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并且这种影响不是静态的。为探讨其动态关联关系,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考察了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更进一步地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新息在经济系统之间的传递、变量的响应效果和新息冲击在变量响应中的贡献程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国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经济增长过热、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过热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对经济增长、流动性过剩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过热与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所以,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及继续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