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8)
- 2023(11148)
- 2022(8947)
- 2021(8249)
- 2020(6551)
- 2019(14432)
- 2018(13930)
- 2017(26556)
- 2016(14478)
- 2015(15113)
- 2014(14445)
- 2013(14298)
- 2012(13052)
- 2011(11601)
- 2010(11653)
- 2009(10586)
- 2008(10345)
- 2007(9509)
- 2006(8377)
- 2005(7123)
- 学科
- 济(57509)
- 经济(57437)
- 农(46184)
- 业(45149)
- 管理(33054)
- 农业(30713)
- 企(23771)
- 企业(23771)
- 方法(19585)
- 业经(18190)
- 数学(17710)
- 数学方法(17578)
- 中国(16574)
- 财(15309)
- 制(12355)
- 地方(11932)
- 收入(11755)
- 贸(11722)
- 贸易(11717)
- 易(11492)
- 发(10901)
- 农业经济(10582)
- 学(10170)
- 体(9103)
- 村(9102)
- 农村(9093)
- 技术(9074)
- 发展(9050)
- 策(9040)
- 展(9036)
- 机构
- 学院(198175)
- 大学(192116)
- 济(85059)
- 经济(83589)
- 管理(74589)
- 研究(69775)
- 理学(65528)
- 理学院(64864)
- 管理学(63843)
- 管理学院(63520)
- 农(60407)
- 中国(52688)
- 农业(46663)
- 科学(43992)
- 业大(40386)
- 京(38821)
- 所(35771)
- 财(35385)
- 研究所(32843)
- 中心(32817)
- 江(29471)
- 农业大学(29335)
- 财经(28095)
- 经(25910)
- 经济学(25351)
- 范(24902)
- 师范(24563)
- 省(24236)
- 院(23957)
- 经济管理(23787)
- 基金
- 项目(141147)
- 科学(110557)
- 基金(102330)
- 研究(101908)
- 家(92448)
- 国家(91205)
- 科学基金(76227)
- 社会(67216)
- 社会科(63326)
- 社会科学(63306)
- 省(56986)
- 基金项目(54737)
- 自然(47909)
- 划(47070)
- 自然科(46767)
- 自然科学(46749)
- 自然科学基金(45930)
- 教育(44323)
- 编号(40898)
- 资助(38748)
- 农(34610)
- 发(32594)
- 重点(31784)
- 成果(31317)
- 部(30868)
- 创(30217)
- 国家社会(28614)
- 业(28397)
- 创新(28174)
- 课题(27710)
- 期刊
- 济(98193)
- 经济(98193)
- 农(64891)
- 研究(53324)
- 农业(43903)
- 中国(40631)
- 学报(37762)
- 科学(33213)
- 大学(28768)
- 学学(27961)
- 财(24504)
- 业经(23472)
- 管理(22005)
- 业(20962)
- 融(19742)
- 金融(19742)
- 教育(17209)
- 问题(14472)
- 技术(14252)
- 经济研究(14148)
- 农业经济(13857)
- 农村(13651)
- 村(13651)
- 版(13030)
- 财经(12897)
- 业大(11933)
- 世界(11925)
- 经(11082)
- 农业大学(10612)
- 科技(10557)
共检索到289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阳 赵翠萍
基于河南省432家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如何影响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供给,并进一步厘清雇工行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两个因素分别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供给,且家庭农场雇工投入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能够削弱收入对基础设施供给产生的积极影响;另外,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合建模式会增强收入对基础设施供给的积极作用,采用自建模式会削弱收入对基础设施供给的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银喜 陆华梁
基础设施是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方面,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力度,但由于现行体制的一些痼疾,也存在着诸如浪费严重、资金挪用等问题。基础设施券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陆慧 卢黎
本文依据调查资料,利用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农户的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生活用能源种类的选择影响较大,因此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农户,户用沼气的权系数最大,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的农户,液化气的权系数最大;农户的收入越高,对能源的舒适性、便利性、卫生特性的要求越高,农户的收入越低,对能源的经济性则考虑得越多;使用无成本、又便利的户用沼气非常适合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推广。
关键词:
农民收入水平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 户用沼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文浩
利用1998年和2011年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数据,对无锡、保定4个村的农户家庭纯收入变化做了详细考察,认为两地农户纯收入水平均有大幅提高。保定的收入差距比无锡大,两极分化的情况比无锡明显。两地农民的工资性纯收入是主要来源,经营性纯收入是增收的稳定基础,转移性纯收入的比重上升,财产性纯收入是增长的新动力。结合南北两地国家级发展战略,对提高两地农户家庭收入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人均纯收入 来源结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向达 李宏
随着科学与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已经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其作用也愈加重要。可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发达,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人力资本的富有。因此,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宸 方芳 张乐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经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负债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负债水平和家庭债务杠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流动性约束、非理性支出和便捷化交易三条机制促进家庭债务规模和债务杠杆上升;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中对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不一样,相比于高收入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更明显。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善民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其发展和壮大离不开金融支持。与传统农户的金融需求相比,家庭农场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用途上突破了传统农户信贷小额、短期、用途单一的局限,对支付结算、分散农业风险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也有更高要求。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权能受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缺失、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滞后、金融服务供给路径依赖明显、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以及扶持政策缺位,使家庭农场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方面受到制约。因此,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限制,构建包括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农村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成为解决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困境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家庭农场 金融服务 优化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善民
家庭农场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用途上突破了传统农户信贷小额、短期、用途单一的局限,对支付结算、农业风险分散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也有更高要求,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权能受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缺失、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滞后、金融服务供给路径依赖明显、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以及扶持政策缺位,使家庭农场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方面受到制约。由此,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限制,构建包括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农村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成为解决家庭农场金融需求困境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家庭农场 金融服务 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燕琼 魏玲丽
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经营主体之一,其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问卷调查表明,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资金、培训等具有强烈的服务需求。农民合作社具有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合作是满足其服务需求的有效路径选择。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要实现有效合作,应在增强农民合作社的凝聚力、培养双方的合作意识、注重合作成员的教育和培训、政府出台建立合作关系的支持政策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
家庭农场经营 服务需求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雪融
家庭农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微观经济组织。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本文首先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条件、困境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存在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土地流转 农业现代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灵辉
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律和政策规制下,家庭农场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适度规模、成片集中且期限稳定的承包地存在着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农场所需的成片适度规模化地块集中起来难、家庭农场集中起来的成片适度规模化土地地权稳定性较差。基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理论和地权稳定性理论,可从“地块物理拼合机制”和“地块权利稳定机制”两个方面,提出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实现路径和服务于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配套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助力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二是确保农民分享到充分合理的土地流转收益,对农民退出土地进行严格把关;三是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内的土地调整行为以及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届满时的延包方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筱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字素养对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并考虑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的中介作用,以期为居民数字素养培养和家庭消费水平提升提供有益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会随着数字素养水平的提高而提升;社会网络在数字素养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居民收入水平在数字素养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开昌 房芬 万桃 姚译然 罗娟
家庭农场在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和优化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市作为家庭农场经营的先行试点地区,其经营模式日渐成熟与完善。为更好地了解上海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在对395户家庭农场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土地经营规模、平均每年投入成本、农业机械数量、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等微观因素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测算出各指标对家庭农场年收入的相关系数。同时,对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土地流转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农业风险分散机制、农场发展融资环境等宏观因素也作了相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家庭经营 适度规模 职业农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朋 陈骐 郑彬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虽有长足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制度容易导致投入主体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家庭农场的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积极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灌溉成本,最终有效落实《农田水利条例》,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田水利建设 市场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张笑 吴蕾
以黄淮海平原的48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探究不同层次因素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研究表明:65.68%的成长差异由个体差异造成,34.32%则由省域差异所导致;个体层面的生产设备完善程度、贷款难易程度、农场主受教育程度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对其成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成员年均参与培训次数则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省域层面的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程度不仅会强化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与其成长之间的正向关联,还与农业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技术获取渠道宽敞程度一起,共同强化了农场主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