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6)
- 2023(12413)
- 2022(10424)
- 2021(10081)
- 2020(8497)
- 2019(19826)
- 2018(19020)
- 2017(35903)
- 2016(19325)
- 2015(21416)
- 2014(20944)
- 2013(20987)
- 2012(19884)
- 2011(18020)
- 2010(18149)
- 2009(17006)
- 2008(16833)
- 2007(15117)
- 2006(13717)
- 2005(12901)
- 学科
- 济(81728)
- 经济(81615)
- 业(52434)
- 管理(52218)
- 企(38842)
- 企业(38842)
- 方法(32554)
- 数学(28875)
- 数学方法(28495)
- 中国(27378)
- 农(27146)
- 财(23935)
- 制(19112)
- 农业(18478)
- 贸(17930)
- 贸易(17913)
- 易(17462)
- 业经(16900)
- 地方(16154)
- 银(15505)
- 银行(15482)
- 行(14948)
- 学(14483)
- 策(14448)
- 融(14076)
- 金融(14075)
- 收入(13388)
- 体(11949)
- 务(11016)
- 财务(10967)
- 机构
- 大学(273759)
- 学院(268982)
- 济(124434)
- 经济(122189)
- 研究(102604)
- 管理(100419)
- 理学(85021)
- 理学院(84041)
- 管理学(82671)
- 管理学院(82124)
- 中国(81897)
- 财(60460)
- 京(59081)
- 科学(56823)
- 所(51588)
- 中心(46307)
- 研究所(46173)
- 财经(46158)
- 农(44284)
- 经(42229)
- 江(41734)
- 经济学(40218)
- 北京(38469)
- 院(37034)
- 经济学院(36151)
- 范(35786)
- 业大(35593)
- 师范(35530)
- 财经大学(34178)
- 农业(34100)
- 基金
- 项目(172842)
- 科学(137223)
- 研究(129421)
- 基金(128876)
- 家(112836)
- 国家(111919)
- 科学基金(94643)
- 社会(85650)
- 社会科(81309)
- 社会科学(81294)
- 基金项目(65250)
- 省(61962)
- 教育(58625)
- 自然(57684)
- 自然科(56395)
- 自然科学(56378)
- 自然科学基金(55411)
- 资助(54203)
- 划(54098)
- 编号(50831)
- 成果(44104)
- 部(40541)
- 重点(39262)
- 发(37669)
- 国家社会(37531)
- 课题(35930)
- 教育部(35257)
- 创(34893)
- 中国(34269)
- 性(33808)
- 期刊
- 济(140453)
- 经济(140453)
- 研究(90976)
- 中国(63070)
- 财(45941)
- 农(41465)
- 学报(40036)
- 管理(39588)
- 科学(38743)
- 融(32357)
- 金融(32357)
- 大学(31762)
- 教育(29992)
- 学学(29461)
- 农业(27753)
- 财经(23941)
- 经济研究(23774)
- 技术(21684)
- 经(20751)
- 业经(19945)
- 问题(18666)
- 贸(18379)
- 国际(16506)
- 世界(16033)
- 业(15815)
- 统计(13851)
- 技术经济(13180)
- 图书(12972)
- 版(12380)
- 理论(12368)
共检索到437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苏青松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过渡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底线要求。基于返贫风险发生的内在逻辑,从收入水平和收入波动两大维度来考察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建档立卡户微观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2014—2020年样本县脱贫人口总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有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加;不同收入组间的差距在拉大,内部流动性很强,增加了收入水平的不稳定性;受生命历程、市场因素、外部冲击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脱贫人口依然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从"水平-波动"双维度估算,样本县稳定脱贫人群约占36.49%,暂时性困难人群约占23.51%,边缘人群约占24.58%,易返贫人群约占15.42%。过渡期预防返贫应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预警机制和大数据平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实施针对四类脱贫人群的精准防贫策略,从提升收入水平和减小下行波动两方面拓展防贫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苏青松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过渡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底线要求。基于返贫风险发生的内在逻辑,从收入水平和收入波动两大维度来考察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建档立卡户微观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2014—2020年样本县脱贫人口总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有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加;不同收入组间的差距在拉大,内部流动性很强,增加了收入水平的不稳定性;受生命历程、市场因素、外部冲击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脱贫人口依然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从"水平-波动"双维度估算,样本县稳定脱贫人群约占36.49%,暂时性困难人群约占23.51%,边缘人群约占24.58%,易返贫人群约占15.42%。过渡期预防返贫应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预警机制和大数据平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实施针对四类脱贫人群的精准防贫策略,从提升收入水平和减小下行波动两方面拓展防贫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泽峰 左停 林秋香
随着中国政府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防止返贫、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遵循返贫问题的事前干预逻辑,本研究针对现有防返贫预警工具的不足,基于六个国家级脱贫县建档立卡户数据,借助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索并尝试性构建了一种返贫预警模型,为返贫预警工具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宏亮 张佳
基于2018年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剖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户的家庭纯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在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各项收入增长的效果有所差异。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在建档立卡户样本中,房屋政策、产业帮扶政策、转移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收入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且农户享受多元化精准扶贫政策更有利于家庭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房屋政策、产业帮扶政策、转移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对一般户、低保户、五保户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依次增强。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农户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慧 刘爽 郑风田
本文以甘肃、陕西、山西、江西、四川五个中西部省份农户与村级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建档立卡政策的增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建档立卡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的转移支付性收入,但是对贫困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和转移就业收入的增收作用不明显。这一结论说明建档立卡政策虽然有助于国家扶贫资源向贫困户流动,但主要体现为直接的转移支付,并没有提升农户自身的发展能力,因而未能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第一,扶贫资金主要被用于改善外部环境的普惠性项目,对促进贫困户内部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特惠性项目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二,贫困户对"造血式"扶贫项目参与度及效果评价都不高,且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非贫困户对贫困户的挤出效应,使得"造血式"扶贫项目效果打折;第三,扶贫开发催生了"福利依赖"现象,"等、靠、要"心态使得"输血式"扶贫项目更受贫困户的欢迎。最后,本文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扶贫措施及扶贫激励机制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志雄 王娟 丁士军 张银银
在精准脱贫考核评估过程中,脱贫认同是衡量贫困户是否真正脱贫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已脱贫农户的脱贫认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人均收入、脱贫程序规范性、家庭发展能力、脱贫公平感和脱贫成效满意度均对已脱贫户的脱贫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县、村、户不同层面的脱贫考核评估中,应重视脱贫认同这一主观性指标;在脱贫客观标准上,应重视家庭发展能力考核指标的构建,对发展后劲不足但收入暂时达到脱贫线的农户不应强制脱贫,对"硬伤户"的剔除标准应充分考虑农户自身发展能力问题,还应特别关注"因病致贫"农户的长期发展能力问题;精准脱贫不仅要通过鼓励农户参与以体现互动性公平,更要理顺精准管理的体制机制,以体现脱贫考核的过程公平。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脱贫认同 贫困户 参与式扶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广洲 付少平
基于“风险-适应能力-敏感性”框架,文章通过对陕西省两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人口的生计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科学地评价了脱贫人口生计脆弱性,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影响脱贫人口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描述了脱贫人口的生计现状,为衔接过渡时期扶贫政策的制定和脱贫人口生计状况的改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慧莲 王若男 韩旭东 郑风田
基于全国中西部5省419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微观调查数据,测算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的信心,同时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资本和对扶贫政策的认知、评价两个方面选取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脱贫致富比较有信心,仅有8.96%的受访者比较没信心,10.17%的受访者非常没信心,对脱贫致富没信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等、靠、要"的主体。户主的健康状况良好、接受过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更大;合理的人情往来支出有助于增加脱贫致富的信心,但是超出合理限度之后的人情往来支出越多,贫困户对脱贫致富越没有信心;对国家扶贫政策了解程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认为扶贫资源分配公平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对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树卓 高宏伟 彭徽
在贫困的精准治理中,农村反贫困政策创新的合法性值得关注。经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归纳,构建了农村政策创新的合法性评价框架。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为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反贫困政策创新的合法性评价维度和结构。然后,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再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最终获得2个二阶因子8个一阶因子的测量量表。本文为新时期的政策治理"重心下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汉文 李文君
本文以豫西Y县W村为例,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贫困户识别偏离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不同层级行为主体的利益分殊是导致贫困户识别偏离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贫困户识别偏离的技术条件。基层政府、村"两委"倾向于有效利用相对于上级的信息优势,识别并报告符合本级利益诉求、不一定贫困的"贫困户",成功实现贫困户识别工作的目标置换。基于此,可将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措施视为推进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有效技术途径,将有助于减少不同层级之间利益分殊的措施视为推进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有效制度途径。
关键词:
贫困识别 信息不对称 层级关系 利益分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晗霖 王志章 刘新智 刘芮伶
伴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深入,中国贫困人口数量急速下降,每年退出帮扶项目的"精准脱贫家庭"以千万数量激增,这部分人口既处于扶贫项目的退出边缘,又兼具风险脆弱性和返贫可能性,其可持续生计已然成为后扶贫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改良的生计可持续性指数(LSI)并基于BP神经网络评估不同类型精准脱贫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探讨生计策略对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把非农经营活动作为主要生计来源更有益于家庭生计和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对家庭物质层面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于非物质层面作用并不明显;非农生计规模与精准脱贫户家庭整体可持续生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春宇 栾敬东 谢彪
中国政府的反贫困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少贫困地区却长期存在着"扶贫、脱贫、再返贫"的怪圈现象。本文在引入经济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脆弱性与贫困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经济脆弱性的种种表现,如资源环境差、基础设施不足、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收入稳定性差等,并指出这正是农村"扶贫、脱贫、再返贫"怪圈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从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和经济收入状况等方面提出了走出反贫困怪圈的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婵娟
近年来,农村地区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返贫问题相伴相生,影响了我国脱贫质量。本文基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聚焦脱贫户返贫的影响因素,剖析脱贫户主要返贫风险主要集中于疾病、自主发展能力、自然灾害、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研究认为:应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救助",智志双扶"注重培育文化能力,推进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等多渠道构建可持续长效脱贫体系。
关键词:
脱贫户 返贫 稳定脱贫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贺立龙 左泽 罗樱浦
在精准扶贫的新阶段,以单一指标衡量贫困的方式已不合时宜,采用多维度贫困测度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产、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生活与健康及教育5个主维度、16项指标出发,对其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并考察各维度贫困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分析该地区在2006~2013年多维贫困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已有的贫困县标准未能准确反映各县的真实贫困程度,可能导致对贫困县的判定出现误差;而多维度贫困测度法可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精确瞄准致贫原因。2006~2013年地区多维贫困状况虽有缓和,但改善程度有限,甚至个别维度贫困状况呈上升态势。可见,适应精准扶贫要求,应推动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柏 于晓媛 袁鹏举
文章利用贵州省3个民族自治贫困县341户贫困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计量分析模型和广义精确匹配方法研究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生计模式的占比分别提升了13%和15%,但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外出从事非农务工和经商活动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显著提升了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收入、特色畜禽养殖收入和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收入,但产业扶贫对经商活动收入和贫困农户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在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增收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效果较为明显,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在产业扶贫项目引导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并降低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的时间,实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模式向特色农业生产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