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6)
- 2023(9296)
- 2022(7809)
- 2021(7201)
- 2020(5941)
- 2019(13651)
- 2018(13284)
- 2017(25937)
- 2016(13241)
- 2015(14724)
- 2014(14423)
- 2013(13749)
- 2012(12169)
- 2011(10472)
- 2010(9866)
- 2009(8640)
- 2008(8038)
- 2007(6357)
- 2006(4882)
- 2005(3889)
- 学科
- 济(55346)
- 经济(55287)
- 管理(37864)
- 业(37163)
- 企(30756)
- 企业(30756)
- 方法(30306)
- 数学(26743)
- 数学方法(26385)
- 财(17428)
- 农(14286)
- 中国(12723)
- 业经(11901)
- 学(10442)
- 农业(10172)
- 理论(9780)
- 收入(9543)
- 务(9257)
- 财务(9224)
- 财务管理(9205)
- 贸(8995)
- 贸易(8993)
- 易(8738)
- 企业财务(8728)
- 地方(8422)
- 和(8366)
- 技术(8159)
- 环境(7761)
- 制(7734)
- 划(7083)
- 机构
- 大学(180110)
- 学院(178950)
- 济(78206)
- 经济(77007)
- 管理(75071)
- 理学(67105)
- 理学院(66519)
- 管理学(65462)
- 管理学院(65131)
- 研究(51272)
- 中国(37622)
- 财(35056)
- 京(34428)
- 科学(29826)
- 财经(29474)
- 经(27262)
- 经济学(26225)
- 中心(25086)
- 业大(24807)
- 经济学院(23856)
- 农(23281)
- 江(22912)
- 财经大学(22613)
- 范(22282)
- 师范(22056)
- 所(22042)
- 研究所(20470)
- 商学(20309)
- 经济管理(20198)
- 商学院(20115)
- 基金
- 项目(133881)
- 科学(108706)
- 基金(101803)
- 研究(98787)
- 家(87518)
- 国家(86829)
- 科学基金(77436)
- 社会(66807)
- 社会科(63512)
- 社会科学(63499)
- 基金项目(53975)
- 省(51046)
- 自然(49297)
- 自然科(48254)
- 自然科学(48244)
- 自然科学基金(47363)
- 教育(46268)
- 划(42760)
- 资助(40013)
- 编号(38396)
- 部(30775)
- 重点(29944)
- 成果(29283)
- 创(29095)
- 国家社会(29074)
- 发(27964)
- 教育部(27612)
- 创新(27152)
- 人文(27076)
- 科研(26473)
共检索到232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波 胡宗义 龚志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以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为基础,对机会不平等的测度方法进行重构,再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测度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并识别其主要成因。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度为23.61%;性别、原生家庭环境和地区差异是导致收入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性别和原生家庭环境差异对“70后”的影响尤为突出;对于女性而言,原生家庭环境差异是导致收入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以实证结论为基础,结合当前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从保障女性就业权利、基于需求的生命周期特征对收入进行“逆周期”调节和建设全国就业统一大市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雪婷 孟祥宁 徐茜
不平等交换是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现实表现。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看似透明开放的国际交换表象下,中心国家利用国际不平等交换剥削非中心国家的本质并未改变。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以1999~2015年全球180个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为样本,证实了两类国家间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差距较大,国际不平等交换长期存在,非中心国家“隐形财富流失”严重。为从根本上减少国际不平等交换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非中心国家应高度重视本国商品品牌建设与国家软实力提升,鼓励本国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并适当缩小工资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雪婷 孟祥宁 徐茜
不平等交换是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现实表现。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看似透明开放的国际交换表象下,中心国家利用国际不平等交换剥削非中心国家的本质并未改变。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以19992015年全球180个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为样本,证实了两类国家间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差距较大,国际不平等交换长期存在,非中心国家"隐形财富流失"严重。为从根本上减少国际不平等交换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非中心国家应高度重视本国商品品牌建设与国家软实力提升,鼓励本国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并适当缩小工资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莹
基于直接法机会不平等测度,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分析了三者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析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研究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居民机会不平等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女性内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以2000年为分界点,1989—2000年间农村居民机会不平等高于城镇,2000年之后城镇高于农村;西部地区的机会不平等程度较低,而东部地区机会不平等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探析发现,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变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收入不平等的下降阶段,公平合理不平等的贡献率远高于机会不平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有效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微观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基于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理论视角,研究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不平等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努力不平等可通过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创新,机会不平等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扭曲与错配抑制企业创新能力。(2)实证检验表明,由于努力不平等的促进作用与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无显著作用,且机会不平等通过降低社会流动预期和社会信任间接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其中降低社会流动预期效果更为显著。(3)合理企业结构、健全创新激励制度、财政适度的"有为政府"以及高水平的企业人力资本能够降低机会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4)不平等指标对企业非核心创新影响较大,对企业核心创新影响较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创新产业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东 黄旭锋
本文基于代际转移的视角,运用Roemer(1998)对机会不平等的经典分类法,采用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结果发现:我国代际转移所导致的子女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且机会不平等平均可以解释收入不平等的54.61%;在客观环境因素中,出生地和户籍对子女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代际转移是导致子女收入不平等的最关键因素;父亲职业类型在对子女收入塑造方面作用突出;相比之下,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对子女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贡献不大,但是进入21世纪后,母亲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张建勋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正在经受当下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挑战。文章将机会不平等因素引入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模型中,利用反事实函数,通过Shapley分解,获得如下新的认识:(1)经典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机会不平等理论具有一致性,这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2)如果不考虑机会不平等因素,那么经典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成立的;但事实上,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都存在。(3)在我国,如果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分配的负向影响大于公有制对收入分配的正向影响,那么所有制的优势将无法得到有效体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将难以遏制。因此,只有切实地消除或减少各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石大千 张哲诚
以往文献关于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原因在于可能忽略了教育不平等中的结构性因素。本文将教育不平等分解为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应该取决于上述结构因素中效应较大的部分。基于这一假设,本文从微观层面基于环境-努力二分法解构教育不平等,从而测度了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并研究了教育机会不平等与教育努力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机会不平等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教育努力不平等显著缩小了收入差距;由于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的反向作用,总体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再显著。
关键词:
教育机会不平等 教育努力不平等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思斌 段文斌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文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理论内核及形成机理展开分析,揭示出其实质是资本所有权的垄断。首先,由于生产率的国别差异产生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的偏离,高生产率国家获得超额利润,这是第一层次不平等。其次,根据所有权垄断性质和力量的不同对行业进行了二分类,工业及生产性服务行业商品的国际生产价格对国际价值的偏离是第二层次不平等的形式Ⅰ;自然力行业商品的市场价格对国际价值偏离是第二层次不平等的形式Ⅱ,两种形式组成矛盾统一的第二层次不平等。最后运用世界投入产出库(WIOD)2000—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并揭示了时代特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蓝春娣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内涵丰富:用剩余价值、异化劳动、剥削等理论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分配的不正义;将资本主义分配不正义的根源直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来实现正义分配;设想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实现正义分配的分配原则。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缩小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分配正义 收入分配 差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阳
合理适度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深刻理解把握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根源,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调节机制奠定基础。现有文献成果主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计量模型验证影响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成果较少。在广泛梳理国内外文献成果、回顾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演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探究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分析得出相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农业与非农产业间的收入差距是形成这一差距的主要根源,并据此提出相关调节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朝明 王彦西
当前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这样则需厘清学术界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基础的纷争,应回到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分配关系论述的文本性理解上来。可以说,《资本论》的逻辑从研究对象包含了分配关系,收入分配研究服从于剩余价值研究的主线,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是从各种具体收入形式的现象形态入手,而最终抽象出现象形式背后的实质性规定并确定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全景式逻辑扩展的理论解析,可以归纳出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逻辑起点,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超
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进行比较,既是对两种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性进行甄别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寻求能够解决现实中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更为深刻和实用的分配理论的途径。批判实在论作为一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具有超越西方科学哲学的深刻性和科学性。以之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分配理论在科学性上的差异则清晰可见。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相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和科学,对于对策的选择更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朝明 王彦西
当前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这样则需厘清学术界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基础的纷争,应回到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分配关系论述的文本性理解上来。可以说,《资本论》的逻辑从研究对象包含了分配关系,收入分配研究服从于剩余价值研究的主线,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是从各种具体收入形式的现象形态入手,而最终抽象出现象形式背后的实质性规定并确定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全景式逻辑扩展的理论解析,可以归纳出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逻辑起点,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为理论支点的。因此,价值创造提供了分配的对象,价值分配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邵建春
对外开放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就经常项目而言,出口贸易有利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而进口贸易则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二者的净效应表现为对外贸易恶化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就资本金融项目而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减轻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不利于本国的收入分配平等,两者的净效应为外商直接投资活动有益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人民币汇率上升导致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