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2)
2023(4372)
2022(3521)
2021(3193)
2020(2754)
2019(6202)
2018(5882)
2017(11315)
2016(6164)
2015(6425)
2014(6600)
2013(6552)
2012(6142)
2011(5065)
2010(5363)
2009(4923)
2008(4814)
2007(4277)
2006(3481)
2005(3266)
作者
(17502)
(14622)
(14126)
(13951)
(9408)
(6989)
(6615)
(5484)
(5340)
(5339)
(4954)
(4890)
(4692)
(4672)
(4609)
(4390)
(4299)
(4220)
(4166)
(4112)
(3751)
(3535)
(3501)
(3433)
(3292)
(3240)
(3229)
(3165)
(2994)
(2981)
学科
(20679)
经济(20652)
(18698)
管理(16185)
(13663)
企业(13663)
(12356)
审计(12137)
方法(11233)
数学(9244)
数学方法(9138)
收入(8527)
(7058)
中国(6819)
(6059)
财务(6046)
财务管理(5974)
各类(5869)
企业财务(5805)
农业(5618)
(5367)
(5163)
(4621)
金融(4621)
(4498)
银行(4492)
国民(4398)
技术(4286)
业经(4261)
(4220)
机构
大学(81973)
学院(81414)
(33340)
经济(32600)
管理(29612)
研究(27874)
理学(25832)
理学院(25536)
管理学(25125)
管理学院(24964)
中国(22221)
(20053)
(17883)
科学(16708)
财经(15622)
(14855)
(14569)
(14335)
中心(13138)
研究所(12738)
(12538)
业大(11928)
财经大学(11925)
农业(11574)
经济学(10938)
北京(10438)
(10076)
经济学院(9987)
(9806)
(9714)
基金
项目(55962)
科学(44220)
基金(42219)
研究(39109)
(38014)
国家(37703)
科学基金(31929)
社会(25941)
社会科(24754)
社会科学(24745)
基金项目(21916)
自然(21008)
(20876)
自然科(20497)
自然科学(20490)
自然科学基金(20149)
教育(18012)
(17845)
资助(17509)
编号(14357)
(12994)
重点(12994)
(12818)
成果(12365)
国家社会(11576)
(11462)
科研(11458)
教育部(11179)
(10878)
创新(10847)
期刊
(32638)
经济(32638)
研究(26087)
中国(20989)
(18576)
学报(14924)
(12765)
科学(12349)
大学(11211)
学学(10801)
管理(9807)
审计(9417)
农业(8478)
(8263)
金融(8263)
财经(7824)
教育(6908)
经济研究(6880)
会计(6813)
财会(6664)
(6641)
技术(5256)
(4717)
(4580)
业经(4407)
问题(4316)
通讯(4254)
会通(4239)
(3713)
统计(3704)
共检索到125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廖冠民  吴溪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自2006年度起明确引导注册会计师高度关注收入确认中的舞弊风险(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研究发现:在相关准则生效前后,操控性收入均伴随着更高的财务舞弊概率,且准则生效前后这种关联性并无显著差异;而非标准审计报告与操控性收入的相关性在舞弊审计准则生效后显著提高。进一步测试显示谨慎度的提升主要针对调增性(而非调减性)的操控性收入,且传统的盈余管理指标(包括操控性应计额和非经常性损益)并不能解释审计师针对操控性收入的谨慎度提升。总体而言,本文证据表明,在舞弊审计准则中强调收入确认的特别风险有助于提高审计师的执业谨慎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俞校明  
本文在借鉴国际和美国等的舞弊审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修订我国现行舞弊审计准则的必要性,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修订我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鑫  张龙平  
本文以我国2007—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作为文本语料,从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视角考察管理层语调操纵对审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年报文本信息存在异常积极的语调时,为弥补风险溢价审计师会增加审计收费,且上述关系仅在民企和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中显著;事务所行业专长及其品牌知名度会进一步强化异常语调与审计费用的正相关性;当文本信息存在异常积极的语调时,审计师会提高审计质量,以降低审计风险,且这一关系仅在高审计费用溢价的企业中显著。进一步,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审计师会关注到管理层语调操纵行为,并识别出其背后潜在的经营风险问题,出于职业谨慎的考虑,审计师会通过增加审计投入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对年报文本信息的异常语调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在做出决策时考虑了语调操纵对审计实践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从文本信息视角丰富了审计定价和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还对信息使用者深入认识年报中的语调信息有所裨益。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魏德娥  
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一是谨慎性原则在收入准则中的体现。收入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标准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如商品销售交易中,要求企业正确判断是否将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蒋姝蕾  
随着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事项增多,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作了具体规定,本文分析了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是会计的不确定性,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运用及应用的利与弊,提出了完善谨慎性原则的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宏明  季瑶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西方财务会计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为:"不预计利润而预计所有损失",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为:"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从整体上讲谨慎性原则是实现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保障,也是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发挥个人职业判断所应遵守的重要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此的运用更是显而易见。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昕  
2016年12月,财政部批准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的一系列影响广泛的审计报告准则。与原审计报告准则相比,本次准则修订的最大变化在于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将增加关键审计事项部分,由此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量,从而使审计更透明,审计报告更具相关性和信息价值。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秦荣生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完成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后出具的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引言 1.本准则的目的是为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时,考虑舞弊与错误的责任方面规定标准和提供指南。 2.在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以及评价和报告其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舞弊与错误引起的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 3.“舞弊”是指管理人员、雇员或第三方中的某个或某些人的导致会计报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舞弊可能包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龙  
风险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 ,民间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自然也受到风险的影响。面临不断升级的“诉讼爆炸” ,审计职业界的“生存危机”感绝非危言耸听。研究审计风险成因、制定防范措施、积极有效地迎接挑战 ,是民间审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众多的风险预防措施中 ,提倡审计应有的职业谨慎 ,以引起职业界的广泛关注 ,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本文拟就审计应有的职业谨慎的涵义、假设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发表一些看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小娟  翟路萍  
为了与国际趋同,财政部修订颁布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的颁布实施,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关系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界定审计关系人的基础上,站在不同关系人的角度,分别从有利性、不利影响及防范措施等方面阐述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给第一、第二、第三关系人带来的利与弊,不但可以帮助不同关系人趋利避害,实现共赢,而且可以为推动新准则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小娟  翟路萍  
为了与国际趋同,财政部修订颁布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的颁布实施,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关系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界定审计关系人的基础上,站在不同关系人的角度,分别从有利性、不利影响及防范措施等方面阐述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给第一、第二、第三关系人带来的利与弊,不但可以帮助不同关系人趋利避害,实现共赢,而且可以为推动新准则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艳萍  曹莉莎  
我国现行的标准审计报告虽然格式统一,内容简明,但其包含的信息内容却较少,为此2016年我国财政部出台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从内容和格式上对现行的标准审计报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本文以首份采用新审计准则出具的2016年晨鸣纸业标准审计报告为例,探讨了晨鸣纸业的标准审计报告改进的背景、内容以及改进之后给企业、财务报告预期使用者及瑞华会计事务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崑  张立民  
本文以我国2001~2002年出台的相关审计监管政策为例,讨论审计监管对审计师变更和后任审计师谨慎性的影响。由于证监会2001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以下简称14号文)增强了非标审计意见之于上市公司的不利后果,因此可能推动了机会主义审计师变更的增加。我们发现,在14号文出台后,前期非标审计意见同审计师变更的正相关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且大所向小所的审计师变更频率显著上升。但是,没有证据表明,相比于未变更公司而言,变更公司的后续审计意见改善程度更高。并且,在2000~2002年,后任审计师针对变更公司的谨慎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