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2)
- 2023(10417)
- 2022(8713)
- 2021(7994)
- 2020(6676)
- 2019(15508)
- 2018(15073)
- 2017(28945)
- 2016(15397)
- 2015(17603)
- 2014(17456)
- 2013(17679)
- 2012(16593)
- 2011(15308)
- 2010(15133)
- 2009(14561)
- 2008(14427)
- 2007(12587)
- 2006(11072)
- 2005(10458)
- 学科
- 济(75284)
- 经济(75168)
- 管理(49303)
- 业(46011)
- 企(37234)
- 企业(37234)
- 方法(36603)
- 数学(32562)
- 数学方法(32387)
- 财(23682)
- 中国(21815)
- 农(18239)
- 制(17885)
- 贸(15535)
- 贸易(15527)
- 易(15181)
- 业经(14907)
- 银(12909)
- 银行(12892)
- 融(12873)
- 金融(12871)
- 体(12454)
- 行(12367)
- 农业(12184)
- 务(12064)
- 财务(12044)
- 财务管理(12013)
- 学(11759)
- 企业财务(11497)
- 收入(10483)
- 机构
- 大学(238371)
- 学院(231857)
- 济(113197)
- 经济(111464)
- 管理(90222)
- 研究(80538)
- 理学(78081)
- 理学院(77267)
- 管理学(76416)
- 管理学院(75956)
- 中国(63970)
- 财(55312)
- 京(49454)
- 财经(43829)
- 科学(41807)
- 经(40198)
- 经济学(38595)
- 所(38533)
- 中心(35643)
- 经济学院(34838)
- 研究所(34424)
- 财经大学(33010)
- 江(32481)
- 北京(31691)
- 农(30693)
- 院(28728)
- 范(28126)
- 师范(27929)
- 业大(27753)
- 商学(26092)
- 基金
- 项目(150119)
- 科学(121682)
- 基金(115536)
- 研究(112512)
- 家(99081)
- 国家(98363)
- 科学基金(85644)
- 社会(78553)
- 社会科(74816)
- 社会科学(74803)
- 基金项目(59445)
- 省(52702)
- 教育(51902)
- 自然(51368)
- 自然科(50264)
- 自然科学(50251)
- 自然科学基金(49459)
- 资助(48263)
- 划(45355)
- 编号(42432)
- 部(37087)
- 成果(36297)
- 国家社会(35026)
- 制(34323)
- 重点(33456)
- 教育部(33276)
- 人文(31426)
- 中国(31140)
- 创(31126)
- 发(31109)
- 期刊
- 济(119902)
- 经济(119902)
- 研究(76325)
- 中国(44960)
- 财(43000)
- 管理(34657)
- 学报(31008)
- 科学(30707)
- 农(27602)
- 大学(25441)
- 融(24471)
- 金融(24471)
- 学学(23743)
- 财经(23727)
- 经济研究(21221)
- 教育(20688)
- 经(20410)
- 农业(18456)
- 技术(17860)
- 问题(16516)
- 贸(16136)
- 业经(15596)
- 世界(13824)
- 国际(13624)
- 统计(11885)
- 技术经济(11848)
- 理论(10826)
- 策(10510)
- 业(10494)
- 经济问题(9940)
共检索到352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磊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关于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理论模型。接着,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中国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性地考察了三类收入差距变量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发现,这三类收入差距变量确实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Granger原因,并且在样本区间内,城镇基尼系数、农村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分别可以解释居民消费率下降幅度的33.6%、18.3%和42.8%。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但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海云 陈立泰 黄仕川 郭春丽
城乡经济增长的非一致性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及对策研究对全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本角度,对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固定参数与动态参数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都表现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城乡收入差距在长期内对小学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学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小学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内呈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文章根据检验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正柱 石葳
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劳动力市场扭曲长期累积的结果。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抑制作用,劳动力配置扭曲对其的抑制作用更强;随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表现出持续增强的特征;同时,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城镇化效应和劳动力流动效应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城镇化效应在劳动力市场扭曲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群力 彭有为
将数字技术特征融入行业生产函数,构建产业数字化与行业收入差距的数理模型,量化产业数字化水平,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态势,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产业数字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倒U形”影响在技术渗透难度较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或市场属性较强的行业中显著,在技术渗透难度较高或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仅呈现收入差距扩大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优化可以解释产业数字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但生产效率提升仅能解释收入差距扩大的部分。研究结论为规范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优化数字经济新时代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树培 高连水 魏下海
文章将人力资本结构因素纳入到贸易开放与发展中国家内部收入差距关系的分析框架之中,通过理论推理和实证检验考察了贸易开放、人力资本结构对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机制、条件与力度。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对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不但与其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类型有关,还与该国的产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人才供给)结构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人力资本结构升级速度慢于贸易产品结构升级速度,是贸易尤其是出口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条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宾 陈波
海内外左翼学者均认为经济金融化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卡尔多模型,通过数理分析论证了金融化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必然性,然后分别运用HP滤波分析、门限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和定量分析了经济金融化对美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HP滤波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美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与日益攀升的金融化率有着密切联系;门限回归结果显示,当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低于或等于19.64%时,经济金融化水平每提高1%,基尼系数就提高0.3877%;当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高于19.64%时,经济金融化水平每提高1%,基尼系数就提高0.566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定量刻画了金融化及其他控制变量对美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经济金融化形成了金融资本偏倚型的收入分配模式,会造成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状况持续加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海鹏 叶慧 张俊飚
在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扩展的基础上,分析和验证了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应用联合国统计司公布的中国1986-2002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数据,通过计量模型论证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假设。结果发现,收入差距扩大会刺激二氧化碳排放,收入差距越大这种影响的效果就会越恶劣。而且收入差距因素还会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促使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加强,延迟转折点的到来。因此,我国目前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为目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这将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EKC曲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但内需仍然不足,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扩展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构建了总体内需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内需的影响,并利用1991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正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弱;而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其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现:适度的人口增长有助于扩大内需,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内需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与内需呈现"倒U型"关系,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地区经济增长对扩大内需均具有积极影响。最终结论表明:我国少儿抚养比的不断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对内需产生了双重抑制,"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的人口结构新特征是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助于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扩大内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但内需仍然不足,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扩展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构建了总体内需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内需的影响,并利用1991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正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弱;而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其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现:适度的人口增长有助于扩大内需,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内需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与内需呈现"倒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扩大内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罗超平 朱培伟 张璨璨 胡猛
由于城乡差异的存在,互联网发展和普及带来的数字红利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和时变性,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非线性影响,且这种影响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制约并表现出地区和群体异质性。采用2003—2018年中国31个样本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互联网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可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更强的抑制效应,且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促进效应大于城镇居民;互联网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制约,且大部分省区市的城镇化水平还未达到最优临界值,具有一定提升空间。因此,应注重互联网发展的整体推进和区域差异,致力于多维度降低城乡数字鸿沟,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制度创新促进城乡要素合理双向流动和要素红利释放,通过互联网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吕吉 李 桥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卫生支出在全国层面上显著地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是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的存在。引入交互项考察地区效应发现,以上结论依然稳健,且由于西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强于东部导致西部地区政府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强于东部。此外,新农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吕吉 李桥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卫生支出在全国层面上显著地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是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的存在。引入交互项考察地区效应发现,以上结论依然稳健,且由于西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强于东部导致西部地区政府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强于东部。此外,新农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金楼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将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和日益严峻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联系起来,厘清两者之间的客观联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价值。在阐明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机理的前提下,运用我国1994-2014年的省级年度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寻求缩小这一差距的改革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箐岚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既是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的新常态下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关系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问题。文章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产品价格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为目的,对农产品相对价格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利用理论基础与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农产品价格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相对价格降低将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除此之外,还受到包括货币供给数量、城镇化率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其他要素的影响和制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春苗 任常青
金融地域性排斥会扩大收入水平的地理差异,而金融包容通过降低融资门槛、提升金融减贫效应、改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城乡经济包容性增长等路径有利于弥合地域间收入分配不平衡。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服务渗透性、可得性和使用性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发现:我国当前金融包容度整体偏低,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中西部远低于东部。使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包容度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弥合作用;其作用大小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金融包容度更低的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边际效用更大,金融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程度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