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2)
2023(12141)
2022(10242)
2021(8809)
2020(7530)
2019(16999)
2018(16431)
2017(31528)
2016(17293)
2015(19228)
2014(19283)
2013(19345)
2012(18230)
2011(16703)
2010(16616)
2009(15336)
2008(14935)
2007(13623)
2006(11898)
2005(10638)
作者
(54557)
(46083)
(46004)
(43708)
(29114)
(22270)
(20756)
(18181)
(17128)
(16011)
(15921)
(15023)
(14675)
(14417)
(14379)
(14282)
(14233)
(13713)
(13272)
(13100)
(11775)
(11278)
(11186)
(10644)
(10394)
(10280)
(9983)
(9932)
(9294)
(9231)
学科
(94249)
经济(94172)
管理(49656)
(45122)
方法(37087)
(34518)
企业(34518)
数学(33391)
数学方法(33169)
(21181)
地方(20901)
(20840)
(20432)
中国(20166)
业经(16858)
环境(16797)
(15107)
贸易(15103)
农业(14773)
(14598)
地方经济(13734)
(13190)
(12195)
(11497)
金融(11495)
(11211)
银行(11157)
(11097)
(10909)
财务(10894)
机构
大学(263783)
学院(262697)
(120671)
经济(118560)
管理(97721)
研究(94629)
理学(85096)
理学院(84071)
管理学(82698)
管理学院(82217)
中国(68801)
科学(59905)
(54289)
(52831)
(50586)
(49747)
研究所(45742)
业大(43999)
中心(42192)
农业(42141)
财经(41091)
经济学(39038)
(38579)
(37269)
经济学院(35256)
北京(33666)
(33055)
(32249)
师范(31799)
财经大学(30282)
基金
项目(178258)
科学(139541)
基金(131354)
研究(121500)
(117683)
国家(116770)
科学基金(98427)
社会(80513)
社会科(76523)
社会科学(76498)
基金项目(70378)
(69629)
自然(64723)
自然科(63249)
自然科学(63224)
自然科学基金(62112)
(59080)
教育(53985)
资助(52725)
编号(45808)
重点(40915)
(39929)
(38987)
(36812)
成果(35557)
科研(35160)
计划(35063)
创新(34664)
国家社会(34410)
教育部(32830)
期刊
(131932)
经济(131932)
研究(74383)
学报(48739)
(46642)
中国(44611)
科学(42434)
(38868)
大学(35240)
学学(34080)
管理(33449)
农业(31069)
经济研究(23049)
(21203)
金融(21203)
财经(21143)
技术(20542)
业经(19563)
(18307)
问题(17598)
(16759)
教育(16103)
技术经济(15147)
统计(13798)
(13786)
(13392)
商业(13099)
(12411)
世界(12177)
业大(12042)
共检索到379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云辉  郝时雨  
基于STRIPAT模型和EKC假说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收入差距和经济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收入差距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2)经济集聚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3)碳排放强度、收入差距和经济集聚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经济集聚在收入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在收入差距不同的地区因地制宜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华臣  孙丰凯  
本文采用中国1998年至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为"公平"(城乡收入分配优化)何以提升"效率"(碳减排视角的经济效率)提供了较好的诠释。实证过程充分考虑了模型的内生性、异质性及碳排放分布问题,提高了估计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无论是泰尔指数还是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都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内涵于工业化进程的传统城镇化以及城乡分割下的城乡消费差异构成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碳排放的内在逻辑;工具变量估计和分位数回归证明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结果是稳健的,但不考虑城乡收入差距的内生性会高估对碳排放的影响,而且泰尔指数对碳排放的影响在低分位状态比高分位状态更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臻  严燕  邱保印  黄敏  
依赖于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对于强调"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浙江省,需要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碳排放的关系,从而探索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能源消费和能源-碳排放2个基本判断模型,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对浙江省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减排目标的协调能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即开发新能源技术,促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经济优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丹  叶蜀君  
本文选取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区数据组成连续完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测算金融集聚与基尼系数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衡量金融集聚程度的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股票市场筹资额、保费收入,金融集聚知识溢出及政府作用与基尼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集聚规模、人力资本和市场开放度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区域间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集聚是造成区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依据各地区差异化的资源禀赋优势设计匹配的金融集聚发展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樨樨  
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法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人才集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并能够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人才集聚水平的提高对就业和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秀娟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3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全国和东、中、西部两个层面去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7年前,金融集聚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1998年后,金融集聚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中部和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方向影响不显著,但1998年后金融集聚显著缩小了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在1978—2013年和1978—1997年两个时间段都会明显地拉大其城乡收入差距。1997年成为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拐点,原因可能是源于1996年的农村金融改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代彦  袁畅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中国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空间集聚和路径依赖现象;整体上,产业集聚会缩小本地区及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并且相关影响呈现出长期增强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和行业差异。基于此,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发展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城乡融合等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俞彤晖  
以中国199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采用面板门槛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流通产业集聚、地区经济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流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效率之间具有典型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流通产业集聚抑制地区经济效率提升,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一定门槛值后,流通产业集聚开始对地区经济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流通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动态关联。第三,地区经济效率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且在流通产业聚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跃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与经济集聚和政府干预的现实背景相关。以政府干预为中介变量,系统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经济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首先提出待检验的研究假说,进而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设定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联;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经济集聚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干预下的经济集聚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研究还表明:非农就业、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分别在企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政府干预下的非农就业、技术进步和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不能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笑颜  
文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讨论了中国碳排放及其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1995~2004年)。发现人口数量、煤炭能源消费和水电能源消费在各影响因素中对我国碳排放的关联度高;其次为石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因素;最后为核电与GDP。表明,人口增长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经济活动中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选择远比经济增长本身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重要。同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预测方法对我国碳排放的可能量做出了相应预测(2010~2015年)。结果说明,如果在人口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不调整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的碳排放将会持续增长,而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也将会愈加严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仇娟东  赵景峰  
地区差距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在空间中体现的重要经济问题,其在空间的直观表现是要素与经济的非协同集聚。本文在该非协同集聚视角下分析了地区差距形成的一般过程、构造了测度指标并描述了1952年以来的时序演进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地区经济发展的要素投入入手,提出了三个可能导致地区差距变化的因素,选取1978—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的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检验了相关因素对我国地区差距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劳动力流动壁垒、资本边际产出差异和技术吸收能力对要素与经济的非协同集聚起到推动作用,而非农劳动生产率在阻止其扩大方面起了一定作用。最后,在总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施应玲   余欣玥  
电力行业作为直接使用一次能源的最大部门,是落实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点行业。为厘清电力行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或抑制来源,论文构建了LMDI模型,从国家及省域两个层面对2006—202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从国家及省域两个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效应均为电力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火电燃料转化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均为电力碳排放的抑制因素,电源结构效应、工业电耗强度效应在全国层面为电力碳排放的抑制因素,但在各省份中的影响效果及程度各有不同。论文以主要抑制因素为变量,利用系统聚类法将30个省份划分为六大区域,针对各区域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减排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施应玲   余欣玥  
电力行业作为直接使用一次能源的最大部门,是落实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点行业。为厘清电力行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或抑制来源,论文构建了LMDI模型,从国家及省域两个层面对2006—202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从国家及省域两个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效应均为电力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火电燃料转化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均为电力碳排放的抑制因素,电源结构效应、工业电耗强度效应在全国层面为电力碳排放的抑制因素,但在各省份中的影响效果及程度各有不同。论文以主要抑制因素为变量,利用系统聚类法将30个省份划分为六大区域,针对各区域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减排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及添正  邓宏兵  张天铃  
【目的】本文旨在测度生产性服务业微观企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具体作用程度,为激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在集聚理论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两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从企业进入的角度出发,构建既反映宏观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集聚,又能体现微观企业进入动态性“增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复合加权集聚指数,并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最后,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前一期碳排放效率对于本期碳排放效率影响较大,呈现“雪球效应”。(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均会由负转正。相对于短期效应,长期效应更为显著。(3)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市场化三大约束机制均表现出显著的单门槛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缓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结论】基于正“U”型曲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影响机制与约束机制作用下,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芳  
本文通过数据面板模型分析2007-201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其中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起到促进作用,而服务业竞争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从各行业角度分析,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而交通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和计算机产业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