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
- 2023(1431)
- 2022(1206)
- 2021(1037)
- 2020(953)
- 2019(2235)
- 2018(2228)
- 2017(4998)
- 2016(2553)
- 2015(3135)
- 2014(3225)
- 2013(3211)
- 2012(2630)
- 2011(2246)
- 2010(2205)
- 2009(2021)
- 2008(1963)
- 2007(1811)
- 2006(1733)
- 2005(1556)
- 学科
- 济(12490)
- 经济(12478)
- 业(8377)
- 收入(7503)
- 财(6810)
- 管理(5840)
- 农(5744)
- 方法(5128)
- 中国(4827)
- 数学(4778)
- 数学方法(4751)
- 企(4708)
- 企业(4708)
- 农业(4459)
- 国民(4409)
- 国民收入(4265)
- 富(4132)
- 财富(4132)
- 地方(3571)
- 发(3307)
- 发展(3052)
- 展(3052)
- 镇(2816)
- 分配(2510)
- 城市(2256)
- 制(2220)
- 形成(2188)
- 城镇(2187)
- 业经(2123)
- 城市经济(1972)
- 机构
- 学院(37470)
- 大学(37212)
- 济(19381)
- 经济(19085)
- 管理(14627)
- 理学(12892)
- 理学院(12779)
- 研究(12717)
- 管理学(12615)
- 管理学院(12544)
- 财(9421)
- 中国(9143)
- 财经(7390)
- 京(7362)
- 经济学(6924)
- 经(6795)
- 科学(6643)
- 经济学院(6285)
- 所(6232)
- 农(5992)
- 江(5612)
- 研究所(5532)
- 财经大学(5519)
- 中心(5479)
- 业大(4833)
- 范(4732)
- 师范(4704)
- 北京(4570)
- 院(4415)
- 农业(4371)
共检索到54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禹静 刘靖 邢春冰
本文运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城镇地区男性收入差距对女性婚嫁行为的影响。我们先通过一个搜寻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前者对后者产生影响的机制;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个地区男性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女性越愿意增加其在婚姻市场中的搜寻时间,具体表现为女性更倾向于暂时选择单身,推迟结婚年龄。本文的结果还表明,女性的婚姻选择对中等收入以上的男性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加敏感;大城市中的男性收入差距对女性婚姻选择的影响要高于中小城市。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婚姻选择 搜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白金
使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在用断点回归方法控制养老保险制度对退休行为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婚姻状态对我国城镇女性退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达到养老金领取资格使城镇女性的退休概率显著提高了17.8个百分点;(2)在养老保险政策对城镇女性退休行为施加影响的条件下,与未婚的女性相比,有配偶的、离异的以及丧偶的城镇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均显著下降;(3)城镇女性的退休决策也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个人经济收入、兄弟姐妹人数、子女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为今后调整退休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白金
使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在用断点回归方法控制养老保险制度对退休行为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婚姻状态对我国城镇女性退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达到养老金领取资格使城镇女性的退休概率显著提高了17.8个百分点;(2)在养老保险政策对城镇女性退休行为施加影响的条件下,与未婚的女性相比,有配偶的、离异的以及丧偶的城镇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均显著下降;(3)城镇女性的退休决策也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个人经济收入、兄弟姐妹人数、子女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为今后调整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涛
本文试图从搜寻匹配的视角,解释婚姻推迟现象。从经济学角度看,未婚人口比例上升,实际上是个体在婚姻市场搜寻匹配过程受阻。模型引申含义表明:在男性异质、女性同质的条件下,男性平均差距扩大,使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但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下降;在女性异质、男性同质的条件下,女性平均差距上升,导致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下降,而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使用1995-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处理内生性后,本文发现,人均收入差距扩大是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工资差距分别与女性未婚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但与男性比例显著负相关。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缩小收入差距是遏制婚姻推迟现象的必经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利丽
基于198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UHS)中的夫妻配对样本,利用变异系数的按收入来源分解公式以及基于各种反事实收入分布,考察了单个时点上中国城镇已婚女性就业对家庭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妻子就业具有使家庭间收入分布更加均等化的作用,且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研究结果相比,这种缩小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分阶段的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就业对家庭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存在较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利用不同时点上的方差分解公式考察了已婚女性就业变化对家庭间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已婚女性就业率的下降加剧了家庭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是在1997-2002年间,由于已婚女性就业率下降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银娥 邢乃千 何雅菲
文章利用核密度函数和Logistic模型,对婚姻与女性贫困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群体中,中低收入女性占较大比重,在婚有利于就业女性反贫困;教育对女性反贫效应显著,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在婚与贫困的交互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缓解女性贫困必须围绕影响女性婚姻的因素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女性贫困 婚姻 性别平等 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庆石
根据人口生命表的原理,建立反映人口婚姻转移过程的表,在人口统计学中,叫婚姻表。一它是根据一个假定的同时出生的人口群体(通常为100000人),以及人口分年龄的初婚概率,用一定的数学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口婚姻转移模型,在人口婚姻分析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作用。婚姻表有两种:一种是婚姻粗表,一种是婚姻净表。粗表只考虑结婚一个因素,不考虑“死亡”因素,即假定这个人口总体无死亡。净表则既考虑“结婚”,也考虑“死亡”,即把结婚和死亡两个因素作为人口总体减少的仅有的两种现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蕾 李放
从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表现入手,探讨婚姻状况对城镇化意愿代际差异形成的贡献。基于经济理性假设构建农民工城镇化分层决策模型,并建立多个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两个假说:一是已婚农民工城镇化决策更符合经济理性;二是城镇中对农民工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拉力,而农村中对农民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阻力,城乡社会制度共同影响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决策。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意愿 分层 代际 婚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昊
本文从适婚年龄和婚姻存续状态的角度,利用2002、2007和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并辅以蒙特卡罗模拟考察女性婚姻对工资性收入产生的影响。本文计量工作发现:城镇女性工资存在"婚姻升水",而流动女性工资存在"婚姻诅咒"。此外,"婚姻升水"和"婚姻诅咒"的存在必须依赖"婚姻存续状态",初始婚姻行为并不足以保证"婚姻升水"和"婚姻诅咒"效应持续。蒙特卡罗模拟响应面函数冲击发现,随着工资内生自我强化效应的增强,婚姻对女性工资的影响将从"诅咒"转为"升水"。
关键词:
女性工资 婚姻 蒙特卡罗模拟 响应面函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蔡文祯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对以上迁婚姻衡量的社会流动有积极作用,父亲或本人具有城市户口者在社会流动上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相对优势有随着户口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的改变而逐步弱化的倾向;文章的研究还显示,上迁婚姻的社会流动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婚姻匹配 社会流动 户籍转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建平 王璇旖
分析农村女性婚姻模式演变的基础上,就农村女性普遍存在的"向上婚"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并将其与农户家庭贫困相关联,利用2016年获得的甘肃14个贫困村的社会调查数据,就女性婚姻对其家庭贫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女性婚姻对其家庭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已婚使其家庭致贫的概率降低48.5%;就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而言,女性离户口所在地(娘家)远、有一定技能、家庭拥有较高学历男性、务工人数越多的家庭不容易陷入贫困,而"大家庭"、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家庭老人数对其家庭贫困呈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贫困女性 婚姻选择 减贫效应 性别歧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易翠枝
在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女性的劳动力供给表现出“非理性”现象: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却不降反升。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和分层趋势,说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但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收益,在婚姻市场上也有收益。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导致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在劳动力市场的收益率下降,但只要这一投资行为在婚姻市场的收益率上升足以弥补这种损失,女性增加其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婚姻市场 教育匹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爱光,郑学毅,张万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浙江省人口迁移流动十分活跃。在迁移流动行列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迁移人群——外省婚迁女性,数量很大。她们给浙江省人口的婚姻、生育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迁入浙江女性人群的现状与特点 外省籍女性迁入浙江的婚姻迁移,是指外省女性以婚嫁方式、以在浙江农村择偶落户为目的而进行的迁移。改革开放以前,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锐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打工经济的盛行,农村婚姻的高消费已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婚姻市场要价。通过对一手实证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高于城市且逐年上升,支付内容主要为婚房和彩礼,支付主体主要为男方父母和家庭。金钱至上的婚恋观念对婚姻市场要价具有推动作用,婚姻女性市场要价与家庭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成正比,与家庭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成反比,家乡文化对婚姻市场要价影响较大,而个人和原生家庭收入、女性个人的社会性别意识以及打工经历对婚姻的市场要价影响不显著。可见,农村婚姻市场要价更多的是家庭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其更多的是受到农村家乡文化的影响,相比经济理性,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社会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