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8)
2023(15782)
2022(13611)
2021(12923)
2020(10805)
2019(25225)
2018(24638)
2017(47355)
2016(25401)
2015(28492)
2014(28084)
2013(27553)
2012(25093)
2011(22452)
2010(21829)
2009(19676)
2008(18806)
2007(15776)
2006(13356)
2005(11541)
作者
(68983)
(57592)
(56804)
(54344)
(36519)
(27295)
(26032)
(22735)
(21912)
(19968)
(19523)
(19357)
(17969)
(17867)
(17776)
(17334)
(17161)
(16901)
(16379)
(16289)
(13992)
(13916)
(13653)
(13041)
(12855)
(12781)
(12486)
(12342)
(11407)
(11248)
学科
(101391)
经济(101280)
管理(70607)
(67602)
(54812)
企业(54812)
方法(49741)
数学(44215)
数学方法(43663)
中国(28379)
(27466)
(27269)
业经(21897)
(19796)
贸易(19785)
(19756)
(19321)
农业(18547)
地方(18043)
(17402)
(16054)
财务(15985)
财务管理(15951)
(15562)
环境(15478)
技术(15367)
理论(15152)
企业财务(15131)
(14603)
银行(14569)
机构
大学(350183)
学院(346381)
(145458)
经济(142751)
管理(141256)
理学(123915)
理学院(122646)
管理学(120503)
管理学院(119893)
研究(115975)
中国(87373)
(74037)
科学(70141)
(63941)
(55863)
中心(52794)
财经(52375)
(51802)
研究所(51420)
业大(50595)
(48203)
北京(46831)
(46065)
经济学(44782)
(44680)
师范(44295)
(42767)
经济学院(40568)
农业(40372)
财经大学(39554)
基金
项目(247634)
科学(196212)
基金(183028)
研究(181550)
(159428)
国家(158179)
科学基金(136967)
社会(116319)
社会科(110372)
社会科学(110343)
基金项目(96747)
(92848)
自然(88775)
自然科(86798)
自然科学(86776)
自然科学基金(85211)
教育(82857)
(79116)
资助(75719)
编号(72981)
成果(58166)
(55756)
重点(54865)
(51936)
(51438)
国家社会(49065)
课题(48866)
教育部(48384)
创新(48034)
科研(47681)
期刊
(146657)
经济(146657)
研究(100350)
中国(60252)
学报(53110)
管理(50470)
科学(49836)
(47466)
(46238)
大学(41396)
学学(38794)
教育(35427)
农业(32987)
技术(29898)
(26613)
金融(26613)
财经(24945)
经济研究(24932)
业经(22953)
(21293)
问题(19196)
图书(18697)
(17715)
理论(16549)
技术经济(16403)
科技(16240)
(16017)
统计(15508)
世界(15459)
(15398)
共检索到489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春良  易君健  
本文在扩展的犯罪经济学模型中推导了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行为的作用机制,并利用1988~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计量分析。在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省份固定效应及其他相关社会经济变量之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收入差距每上升1%将导致刑事犯罪率显著上升0.37%,绝对收入差距每上升1%,刑事犯罪率将显著上升0.38%,该结论在一系列敏感性分析中保持稳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雪  苏群  周春芳  
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导致居民的住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还可能致使行为人寻求非正当渠道获取财富,甚至产生报复等极端行为,由此致使刑事案件增多。文章利用1999–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住房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的角度对刑事犯罪率不断攀升做出解释,并构建收入差距这一中介变量分析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比、教育、福利支出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对犯罪率攀升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并且以房价收入比衡量的住房支付能力越差,犯罪率越高。另外,房价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涛  阎耀军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在这种结构变革之下,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影响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利用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城市化发展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存在基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单门限效应",当城市化水平进入较高的区制(城市化水平高于45%)时,收入差距的增大对刑事犯罪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离婚率和人均GDP都与刑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张家平  
关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往多是基于线性模型开展的。而在实际中由于受诸多其他因素影响,二者之间存在动态的非线性效应。本文使用我国1981—2012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非线性STR模型对此问题开展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两者存在的正向非线性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阶段变化特征。具体主要分为七个阶段,即1986年之前的平衡I期、1986—1993年间的急剧波动I期、1993—1998年间的平衡II期、1998—1999年间的上升期、1999—2002年间的平衡III期、2002—2008年间的急剧波动II期和2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涛  阎耀军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在这种结构变革之下,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影响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利用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城市化发展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存在基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单门限效应",当城市化水平进入较高的区制(城市化水平高于45%)时,收入差距的增大对刑事犯罪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离婚率和人均GDP都与刑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毛颖  
中国日益严重的刑事犯罪是和谐社会建设道路上的一大挑战。究竟什么导致了中国刑事犯罪率的不断攀升?在减少刑事犯罪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有力措施?本文试图从政府民生支出的角度对之加以解释。本文首先在文献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假说;然后利用中国(1995—2008)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进行验证;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发现:民生支出的增加对刑事犯罪率的攀升具有抑制作用;但随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民生支出对刑事犯罪率的抑制作用逐渐被削弱。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政府必须转变控制犯罪率的策略,从简单的通过国家机器维稳走向关注民生的道路。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盈江  
聋人刑事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非常棘手的问题。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它的根源,结合从事聋教育多年的实践经验,加之参加公、检、法机关办案过程中承担手语翻译的实践经历,以聋人犯罪动机为主线,结合典型案例对聋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进行剖析,为家庭、社会、学校、司法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学斌  
重大刑事案件直线上升,案件的构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1978年以前,湖北省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在千起左右浮动。但从1979年开始逐年增多,到1983年出现第一次波峰。经过“严打”第一战役,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受到沉重打击,刑事大案大幅度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1984年的刑事大案比上年下降了2.53%。但由于种种原因,从1985年开始,刑事大案又开始回升,1986年和1987年分别比上年递增9.5%和18.1%。1988年继续增加,1990年猛增到2万多起,出现第二次波峰。就1990年而言,全年刑事大案比“严打”开始时的1983年上升4.03倍。1991年1至9月,全省大案又比去年同期上各11.1%,可见,大案上升的势头仍在持续。重大刑事案件的构成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刑事大案在全部案件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1979年,我省重大刑事案件占全部案件的比重仅为4.88%,以后逐年递增,1984年开始突破1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智新  梁翠  
依据31个省域数据,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在地理空间上并不是完全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在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效、降低刑事犯罪率的分析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刑事错案率对刑事犯罪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庆祖杰  
根据在特殊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参加公、检、法机关办理聋哑人案件的实践经验 ,归纳出聋哑人犯罪的特点 ,剖析聋哑人犯罪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同益  
针对中国不断攀升的犯罪率,文章借助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和PMG模型研究了外来人口比重与刑事犯罪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考察了户籍制度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在过去的户籍制度下,外来人口比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刑事犯罪率,但这主要是由外来人口中的暂住人口的增加导致的,户籍迁入人口的增加没有对犯罪率产生显著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放松户籍管制、提高外来人口获得当地户口的概率(入户概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刑事犯罪率,而且当入户概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外来人口的增加将不再对犯罪率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和犯罪的机会成本出发为理解外来人口与犯罪率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易梦洁   李嘉晟   申广军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当前文献集中关注扶贫政策的经济影响,而忽略了其社会效果。本文基于中国裁判文书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国家级贫困县刑事案件数和刑事犯罪人数的年增长减速20%以上。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县经济增长是减少刑事犯罪增长的主要渠道,就业改善在精准扶贫降低犯罪的影响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本文揭示了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背景下扶贫与维护社会治安的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平安中国助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伯凡  曹建华  
现有关于犯罪率的研究普遍忽略了空间因素的影响,研究框架局限于单一地区内部,忽略了区域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计算犯罪率的莫兰指数,我们发现我国的刑事犯罪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那么这种空间相关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呢?基于对现有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提出了两个假说:第一,某一区域相邻区域的犯罪率对该区域的犯罪率具有正向影响;第二,收入水平、人力资本、福利支出、城市化和公共安全支出不仅仅会影响本地区的犯罪率,还会影响相邻地区的犯罪率。我们选取了1998-201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样本,利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这两种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假说1成立,本地区的犯罪率对相邻地区的犯罪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殊琦  柳庆刚  
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收入差距、失业率、城乡绝对收入水平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并且对执法警力支出可能产生的内生性影响进行稳健性讨论。分析得出收入差距与犯罪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失业率对犯罪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城乡绝对收入水平对犯罪率产生反向的影响。在减少收入分配不公的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加强法制建设,有利于降低犯罪率,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