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78)
2023(14835)
2022(12904)
2021(12347)
2020(10454)
2019(24593)
2018(24201)
2017(46454)
2016(25278)
2015(28688)
2014(28408)
2013(28421)
2012(26319)
2011(23712)
2010(23631)
2009(21933)
2008(21478)
2007(18783)
2006(16625)
2005(14830)
作者
(72392)
(60453)
(60051)
(57318)
(38696)
(28884)
(27252)
(23772)
(23059)
(21640)
(20650)
(20545)
(19350)
(19042)
(18716)
(18667)
(17962)
(17577)
(17305)
(17230)
(15108)
(14930)
(14682)
(13761)
(13519)
(13347)
(13336)
(13100)
(12195)
(11919)
学科
(107110)
经济(106998)
管理(69546)
(65758)
(52958)
企业(52958)
方法(51247)
数学(45045)
数学方法(44368)
中国(30177)
(27850)
(25990)
(22839)
业经(21088)
(20569)
贸易(20555)
(20038)
农业(18939)
地方(18721)
(18361)
理论(17378)
(15903)
(15348)
银行(15304)
(15233)
金融(15232)
环境(14880)
(14641)
技术(14399)
(14244)
机构
大学(365020)
学院(358619)
(148730)
经济(145824)
管理(139795)
研究(124834)
理学(121309)
理学院(119938)
管理学(117486)
管理学院(116860)
中国(94467)
(78937)
科学(76772)
(66348)
(63252)
研究所(57602)
(57122)
中心(55425)
财经(53600)
业大(52709)
北京(50681)
(50582)
(48968)
(48115)
师范(47703)
经济学(45902)
(45074)
农业(44601)
经济学院(41275)
(40995)
基金
项目(244075)
科学(192052)
基金(179426)
研究(176792)
(157198)
国家(155965)
科学基金(133126)
社会(112313)
社会科(106489)
社会科学(106461)
基金项目(93775)
(91370)
自然(86551)
自然科(84655)
自然科学(84637)
自然科学基金(83076)
教育(81415)
(78330)
资助(76047)
编号(70244)
成果(58467)
(54919)
重点(54351)
(50827)
(49500)
课题(48706)
教育部(47316)
国家社会(46988)
科研(46717)
大学(46286)
期刊
(159125)
经济(159125)
研究(109123)
中国(70512)
学报(59021)
科学(54228)
管理(52209)
(52054)
(48816)
大学(45043)
学学(42059)
教育(40625)
农业(36335)
技术(30840)
(29727)
金融(29727)
财经(26628)
经济研究(26459)
业经(23025)
(22842)
问题(20971)
(19669)
图书(19473)
(18232)
统计(18180)
技术经济(18024)
理论(17499)
(16692)
科技(16639)
世界(16419)
共检索到532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宋涛  魏下海  涂斌  余玲铮  
本文首先基于一个新古典生产模型,推导得出:当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个体的边际劳动收入递减;进而构建一个国民总劳动收入函数,并严格证明了当个体的边际劳动收入递减时,基尼系数增大会降低国民总劳动收入(份额)。199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而历年国民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分解结果表明:1996-2010年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下降有15%是由于收入差距扩大所导致,其中1996-2008年基尼系数增大导致劳动份额下降1.37个百分点,2008-2010年基尼系数下降导致劳动份额增加0.47个百分点,基尼系数的"倒U"型变化能引发劳动份额呈U型演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赵景  李金城  
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从产业结构、制度和劳动者谈判力等角度展开分析,相关观点对某一特定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却无法诠释世界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为此,文章从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重新审视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成因,采用供给面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结果显示,中国的技术进步整体上呈现资本偏向性,即更有助于提高资本边际产出而恶化劳动收入分配地位。文章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方向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决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稻葵  刘霖林  王红领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份额在初次分配中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及当前导致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不断下降的结构性因素。本文发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趋势呈现U型规律,即劳动份额先下降后上升,转折点约为人均GDP6000美元(2000年购买力平价)。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该U型规律的理论模型。这一发现为库兹涅茨"倒U曲线假说"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解释。本文还发现,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动趋势是基本符合这一规律的。此外,影响我国劳动份额的因素还包括产业结构以及劳动者相对谈判能力的变化。这些发现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两年左右在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可能进入上升通道,中央政府...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下降显著,有很多文献试图给出经济学的解释。本文将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并重点考察基于中国事实的研究情况。现有研究主要从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两大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给出了解释,但是无论是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还是对它的理论解释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特别地,本文认为从对外开放的视角出发对于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入占比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而劳动收入占比会随着"不完全城市化"阶段向"完全城市化"阶段的转变而显著提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形成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也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提高劳动要素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各种因素,本文的结果依然基本稳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本文根据中国制度环境构建一个包含劳动力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的模型,旨在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微观决定机制。主要结论是:(1)工资率、生产技术和税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具有多样性。(2)垄断和改制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常可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由于作用稳健,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宏观调控时,宜于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政策工具。(3)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让企业自主选择改制深度和分享比例,将产生劳动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赢的格局,有助于实现"两个提高"和"包容性增长"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慧文  
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一定的前提下,现实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劳资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劳动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受制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因此本文认为制度因素是造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低工资制度的形成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低工资制度的延续以及由此形成的以低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其他一系列厂商偏向的制度环境是我国劳动者缺乏讨价还价能力、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因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使得要改变这种偏向型的制度环境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中国奇迹",但劳动者对这一经济成果的分享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近年来,GDP中劳动报酬占比的逐年下降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都不尽相同。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1997~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劳动收入份额及其演变的地区差异,发现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地区有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其后,建立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对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构成。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劳动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农村劳动力从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高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非农部门,将直接导致整个经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通过改变非农部门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谈判能力来影响非农部门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间接影响整个经济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但现阶段仍可以通过调整国内的产业分布格局形成劳动力需求竞争态势、增加农村居民在第一产业的收入以提升保留工资、建立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协调谈判能力来逐步改变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振华  
文章基于现阶段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事实,对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的适度水平进行了国内外系统梳理。通过考察劳动报酬特别是劳动收入份额现状、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宏观经济效应、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意义、提升路径及方式。文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国家发展事实表明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国外早期研究集中于要素收入的决定及要素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近期主要集中要素收入份额演变、估算方法及影响;但劳动收入份额研究仍存在不足,理论、内容和对策研究方面有待深入剖析;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展  葛扬  
本文采用基于理论方法构建的数据,分析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1978-2018年的变动情况,着重考察其自2008年以来不断上升的原因,并分解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以探索增长的动力和行业来源。从动力来源角度,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的进一步上升主要来自实际劳动报酬的上升,其次是TFP增长率的下降,而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抑制作用在增强。从行业角度来看,2008-2018年,农业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下降,大部分工业部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增长贡献被一部分工业部门带来的增长损失抵消掉,服务业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进一步上升的主要行业来源。努力提升劳动力回报和TFP应是政府制定旨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涂奕  
劳动收入份额能够有效反映一国收入分配政策、产业结构、工资制度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等因素。本文通过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历史,分析各时期数额变化的原因,总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类因素,对研究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磊  郭玉清  
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分配理论以劳动力是稀缺资源作为其前提假设,与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分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时解释力不足。文章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稀缺要素假定,基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假定的二元经济模型和中国数据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二元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解释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趋降的原因,提出促进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禀赋、审慎干预劳动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