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8)
- 2023(10621)
- 2022(8944)
- 2021(8393)
- 2020(7183)
- 2019(16101)
- 2018(15763)
- 2017(30487)
- 2016(15657)
- 2015(17203)
- 2014(16307)
- 2013(15519)
- 2012(13716)
- 2011(11829)
- 2010(11380)
- 2009(9945)
- 2008(9018)
- 2007(7447)
- 2006(5750)
- 2005(4388)
- 学科
- 济(58899)
- 经济(58846)
- 业(50077)
- 管理(49565)
- 企(42290)
- 企业(42290)
- 方法(30731)
- 数学(27373)
- 数学方法(27003)
- 财(19052)
- 技术(17105)
- 农(16310)
- 中国(15617)
- 业经(13735)
- 技术管理(12549)
- 农业(11572)
- 务(10429)
- 财务(10397)
- 地方(10379)
- 财务管理(10376)
- 贸(10042)
- 贸易(10035)
- 理论(9876)
- 企业财务(9852)
- 易(9773)
- 制(9718)
- 收入(9614)
- 划(8762)
- 银(8684)
- 银行(8672)
- 机构
- 学院(200102)
- 大学(198690)
- 管理(87176)
- 济(86526)
- 经济(85154)
- 理学(77461)
- 理学院(76784)
- 管理学(75624)
- 管理学院(75226)
- 研究(57148)
- 中国(42644)
- 财(38166)
- 京(38127)
- 科学(32266)
- 财经(31471)
- 经(29017)
- 中心(28526)
- 经济学(27449)
- 业大(27388)
- 江(27053)
- 农(25186)
- 经济学院(24984)
- 所(24245)
- 范(24081)
- 财经大学(23909)
- 师范(23852)
- 商学(23747)
- 商学院(23521)
- 经济管理(23229)
- 北京(22378)
- 基金
- 项目(149537)
- 科学(122358)
- 基金(112288)
- 研究(112127)
- 家(96215)
- 国家(95414)
- 科学基金(85843)
- 社会(75369)
- 社会科(71697)
- 社会科学(71683)
- 基金项目(60123)
- 省(59087)
- 自然(54561)
- 自然科(53506)
- 自然科学(53494)
- 自然科学基金(52580)
- 教育(52523)
- 划(48876)
- 编号(43898)
- 资助(43437)
- 创(37718)
- 创新(34312)
- 部(33754)
- 成果(33117)
- 重点(32960)
- 国家社会(32243)
- 发(31825)
- 教育部(30349)
- 人文(30089)
- 制(29833)
共检索到269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新驱动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基础。基于需求诱致创新理论,分析认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收入差距较大,不利于技术创新。对1996-2006年世界上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收入差距较大,通过与日韩等国比较,发现中国消费率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政策含义方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以及提高其收入是缩小收入差距和刺激消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新驱动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基础。基于需求诱致创新理论,分析认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收入差距较大,不利于技术创新。对1996-2006年世界上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收入差距较大,通过与日韩等国比较,发现中国消费率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政策含义方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以及提高其收入是缩小收入差距和刺激消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本文构建了一个连续收入分布和创新不确定环境下企业产品创新的数理模型,突破了以往研究中收入两分法、不区分企业类型及消费者匹配的局限性。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发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消费者收入水平与收入差距的不同组合对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会产生迥然不同的影响:当经济体处于中低收入阶段时,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会抑制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但当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后,如果收入差距未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缩小,不仅自主创新将会受到抑制,经济增长也将陷入停滞。这一微观机制解释了许多贫富分化严重的后发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阶段后,无法顺利转型为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本文还运用中国内资企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推论。本文有助于厘清收入水平与收入差距的不同组合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的不同影响机理,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参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的产业升级断档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技术推动"因素,而现有一些研究过于偏重其中某一个因素或割裂两者关联性。基于现有研究不足,给出存在多重均衡的产业创新升级模型,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分析"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的成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增长陷阱形成的机理不同。"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随着中等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逐渐缩小,中等收入国家的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如果此时该国经济无法顺利转型为创新驱动,则其产业升级便会出现断档,以至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应该通过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寻求"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之道。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行业而言,需求推动和技术拉动所起到的作用迥然不同: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高,"需求拉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低,"技术推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有效地制定产业政策,重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升级断档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欢 徐康宁
本文选取1985~2014年数据,利用VAR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这三个指标的动态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探究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和程度强弱。实证结果得出:收入差距会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速提高,但长期不利于经济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是经济滞涨和潜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而消费需求旺盛能持续稳定地带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其水平主要由经济发达程度和基尼系数大小共同决定。我国自中等收入阶段以来的发展情况符合国际上成功跨越"陷阱"国家的基本趋势,即消费率在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阶段之间呈现出U型消费拐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即政策应侧重于调结构和以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宏观配套政策,配合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从而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彭刚 李逸浩
在我国经济发展起步阶段,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人口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输送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国家经济通过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迅速发展。但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提高已经不能通过简单的引进就能实现,工资的增加也大幅度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如若不能突破这种瓶颈,那么中国经济必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只有通过利用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助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刚 李逸浩
1.建立健全竞争性市场机制。目前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等保护还有待完善,市场上出现大量的知识产权盗用、无序竞争等不良现象。同时,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竞争能力差距较大,不宜用行政手段过多的支持垄断企业。因此,必须首先着力于建立健全竞争性市场机制。只有具备公平的市场机制,不同企业之间才能高效地参与市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傅缨捷 曹野
融资约束是制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利用中等收入国家行业层次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融资约束放松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对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融资约束的放松,能够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中金融部门规模扩张与效率提高以及特定领域金融改革所带来的融资约束放松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长期看,放松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于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陶爱萍 张万丽 束克东
包容性创新因其包容性而促进消费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因其创新性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文章在探析包容性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从而有利于我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包容性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能直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且包容性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西部﹥中部﹥东部效应;包容性创新能够通过优化消费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及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从而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剑辉
经过35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获得了年均9%—10%的快速增长,至2014年,GDP总量达到63.6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约748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突破。但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已呈现出原有增长动力显著减弱的态势,如若应对不力,在相当程度上将面临跌落"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制度体制陷阱"、"社会危机陷阱"、"技术创新陷阱"、"国际收支失衡陷阱"和"生态陷阱"等五个方面的现实挑战,亟需加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纲
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竞争力下降。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不等于必然丧失竞争力,如果能够不断提高生产力,就不会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丧失竞争力,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福利陷阱,是工资、福利的提高快于生产力的提高,拉美和欧洲的问题也都缘于此。中等收入阶段不应推行高福利,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还得过低收入国家的苦日子。我国的特殊问题在于非城市化陷阱,即农民工不能城市化、人不能城市化的陷阱。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保持几十年正常的高增长,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厉以宁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技术模仿带来的问题。要让模仿切实起到技术进步的助推剂和实现后发优势的作用,就要注意如何避免因模仿而出现的制度陷阱,因此需要一个能摆脱局部利益束缚又必须廉洁有效的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