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2)
- 2023(12884)
- 2022(11072)
- 2021(10449)
- 2020(8842)
- 2019(20624)
- 2018(20047)
- 2017(39241)
- 2016(21490)
- 2015(24534)
- 2014(24495)
- 2013(24417)
- 2012(23381)
- 2011(21203)
- 2010(21192)
- 2009(19870)
- 2008(19881)
- 2007(18059)
- 2006(15923)
- 2005(14382)
- 学科
- 济(93000)
- 经济(92816)
- 管理(58245)
- 业(56870)
- 企(43688)
- 企业(43688)
- 方法(42739)
- 数学(37043)
- 数学方法(36684)
- 农(29157)
- 中国(29041)
- 财(27918)
- 贸(22461)
- 贸易(22454)
- 易(21981)
- 业经(19160)
- 农业(18985)
- 制(18644)
- 学(17452)
- 地方(17295)
- 银(15063)
- 银行(15042)
- 和(14761)
- 出(14591)
- 行(14503)
- 融(14295)
- 金融(14291)
- 策(14231)
- 务(13601)
- 财务(13561)
- 机构
- 大学(312048)
- 学院(308584)
- 济(141367)
- 经济(138713)
- 管理(118577)
- 研究(111583)
- 理学(101536)
- 理学院(100390)
- 管理学(98869)
- 管理学院(98263)
- 中国(86700)
- 财(66714)
- 京(66449)
- 科学(63305)
- 所(56346)
- 财经(51860)
- 中心(51222)
- 研究所(50690)
- 农(50659)
- 经(47302)
- 江(46572)
- 经济学(45556)
- 北京(42808)
- 业大(41639)
- 经济学院(41304)
- 范(41188)
- 师范(40885)
- 农业(39451)
- 院(39442)
- 财经大学(38454)
- 基金
- 项目(199236)
- 科学(158199)
- 研究(149279)
- 基金(147673)
- 家(127591)
- 国家(126515)
- 科学基金(108035)
- 社会(98920)
- 社会科(92978)
- 社会科学(92949)
- 基金项目(76348)
- 省(73618)
- 教育(68264)
- 自然(66383)
- 自然科(64842)
- 自然科学(64822)
- 自然科学基金(63745)
- 划(63266)
- 资助(61881)
- 编号(60054)
- 成果(51021)
- 部(47127)
- 重点(44868)
- 发(43341)
- 国家社会(41829)
- 课题(41258)
- 教育部(40905)
- 创(40434)
- 人文(39184)
- 性(38694)
- 期刊
- 济(155280)
- 经济(155280)
- 研究(98801)
- 中国(62113)
- 财(51104)
- 农(46547)
- 学报(44434)
- 科学(42256)
- 管理(41577)
- 大学(34307)
- 教育(32413)
- 学学(31946)
- 融(31925)
- 金融(31925)
- 农业(31317)
- 经济研究(26513)
- 财经(26404)
- 技术(24908)
- 业经(23056)
- 经(22841)
- 问题(21139)
- 贸(20630)
- 国际(17567)
- 世界(17449)
- 业(17216)
- 图书(16304)
- 统计(16105)
- 技术经济(15758)
- 理论(14245)
- 策(13831)
共检索到475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凤林 雷鹏飞
本文运用CGSS2008的数据对公共支出通过调节收入差距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收入差距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中国区(县)一级的公共支出总量不仅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还通过缩小收入差距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教育支出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微弱降低了居民幸福感,各项公共支出对收入差距幸福负效应的调节作用均对中等收入群体显著,对高收入群体不显著,教育和社保支出对低收入群体显著。政府应继续增加公共支出总量投入,同时重点增加教育投入。在提高医疗卫生和社保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在安排各项公共支出时应向低收入者倾斜,以...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居民幸福感 公共支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鹏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关键词:
中国居民 收入差距 主观幸福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继东 章逸然
政治身份会影响收入差距吗?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通过分解方法把政治身份对收入的影响分解为价格效应和禀赋效应,进而定量地分析了价格效应和禀赋效应在党员与非党员收入差距中的贡献度。研究结果发现,价格效应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相对较小,政治身份带来的收入差距主要由个体禀赋差异决定,其中教育水平差异在禀赋效应中的贡献约为50%。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与2003年相比,价格效应导致的收入差距在总体差距中占比显著减小;党员身份的收入溢价及其价格效应的作用机制更多在体制内发生,市场化缩小了政治身份的收入溢价。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经济转型过程中政治身份带来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党员身份 收入差距 禀赋效应 价格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述磊
以居民主观幸福感为民生指标,本文运用CGSS(2013)数据定量检验了非正规就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显著降低;非正规就业市场上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更是显著降低了女性主观幸福感;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通货膨胀率上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损失也会显著增加。此外,受教育年限对女性和中、西部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该尽力消除城乡、行业和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努力促进劳动力市场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述磊
以居民主观幸福感为民生指标,本文运用CGSS(2013)数据定量检验了非正规就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显著降低;非正规就业市场上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更是显著降低了女性主观幸福感;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通货膨胀率上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损失也会显著增加。此外,受教育年限对女性和中、西部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该尽力消除城乡、行业和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努力促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促使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走向正规岗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汤凤林
近年来我国正陷入"幸福悖论",这引发人们对公共政策目标定位的重新思考。政府公共政策目标应该由经济增长向居民幸福感最大化转变;公共支出政策主要是通过提供能有效满足居民幸福生活需求的公共产品来提升其幸福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居民幸福生活的公共需求变化要求支出政策公平与效率的最佳权重相应变化。以公共支出结构变化过程中居民幸福感变化的数据为基础,从居民幸福感视角对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幸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基于幸福视角的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除不合理收入差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君安
晋升能提升幸福感是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晋升空间对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如何,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文章基于CGSS2006的数据,研究了晋升与员工幸福感之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职务晋升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幸福感;薪资等级晋升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幸福感;职务晋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要大于薪资晋升对幸福感的影响;预期具有晋升机会会显著提高员工的幸福感;换单位获得晋升机会对员工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晋升 企业员工 薪资等级 幸福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幸福感 区域差异 城乡差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国的"幸福悖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区域和城乡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幸福感 区域差异 城乡差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身永 文雯
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配偶收入影响自身幸福感的两种影响渠道:经济支持渠道和收入比较渠道。通过这两种渠道,配偶收入对自身幸福感分别产生正效应和负效应,综合影响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进而,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微观数据,我们采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配偶收入和自己的收入均对自身"潜在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配偶收入的影响程度小于自己的收入。这表明,就对幸福感的影响而言,自己的收入和配偶的收入并不完全是同质的。第二,对年龄较大的群体和高收入群体,配偶收入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而对年龄较小的群体和低收入群体,配偶收入的正向影响则是显著的。这表明,人们在不同经...
关键词:
配偶收入 经济支持 收入比较 生活幸福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新静 李亚楠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之后选取了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四个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和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晋梅
在我国社会保障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为评价和完善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和数据上的支持,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简称CHNS)的家庭收入数据,参照OECD国家核算体系,对现行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的收入调节功能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测算和分析。首先,将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统分为养老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大类,在此基础上,测算1989-2015年间的收入调节功能及效果,并从城乡、地域、时间及构成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论为:(1)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政策,对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并在2000年后效果快速提升,在2015年居民基尼系数降低幅度达到0.102;(2)支出规模的不平衡导致收入调节效果存在着极大的城乡差异,并且差异一直在加剧,2015年城镇地区的调节效果是农村地区的5倍多,以致加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3)养老金在居民转移性收入中的占比,以及对收入调节的贡献率均在90%以上,而社会救助类收入和社会福利类收入的比例及收入调节的效果都极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将伟 寇宏伟 黄燕芬
本文通过CGSS2015数据和有序Logit模型,从"租购不同权"带来的住房权利不平等、住房财富效应导致的家庭资产不平等和区域异质性三个维度论证了住房不平等对居民社会地位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权利不平等和住房财富不平等对居民社会地位认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东部地区十分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居民单位性质与住房分配状况的交互项不显著表明,住房市场化改革使得以单位为基础的福利分房对居民社会地位认知的影响不复存在。未来应当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抑制房地产投机带来的住房分配不平等现象,以租购同权破除当前基于住房产权的城市公共资源享受资格权利不平等现象,防范和化解住房分配不平等导致的社会地位认知分化风险。
关键词:
房价 住房分配 不平等 社会地位认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立新 潘春阳
本文致力于从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维度——收入差距和机会不均——对中国的"Easterlin悖论"进行解释。利用CGSS(2005)和CEIC(2005)的数据,本文分别对居民总体、各收入阶层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进行考察,我们发现:(1)机会不均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普遍的负面影响,且其对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损害更为严重;(2)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也存在负面影响,但其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存在差异,收入差距显著损害了低、中低和高收入阶层的幸福感,而对中上收入阶层的影响并不显著;(3)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城乡分割与政治身份是影响居民对机会不均容忍程度的内在原因。因而保障中国社会机会均等程度,适当缩小收入差...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机会不均 居民幸福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屹立
家庭的负债能够平滑收入、促进消费而提高个体福利,但也可能带来相应的财务压力从而降低福利水平。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发现:家庭债务对幸福感有负面影响,但这是由非银行债务带来的。分群样本检验发现,家庭债务对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低收入群体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也均是由非银行债务带来的。高收入群体没有受到债务的显著影响,而银行负债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感有显著正面作用。进一步提升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银行信贷可得性对于提升国民幸福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家庭债务 幸福感 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家庭债务是否降低了幸福感?——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证据
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收入增长、收入差距和居民幸福感——国际与国内的经验证据
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978-2008)
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个综合分析框架
收入水平、收入差距与主观幸福感研究——基于六省份CGSS 2017调查数据的分析
收入、保险与居民幸福感研究——来自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经验证据
收入、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分析
收入差距、努力指数与居民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