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7)
- 2023(11624)
- 2022(9224)
- 2021(8063)
- 2020(6596)
- 2019(14744)
- 2018(14522)
- 2017(28508)
- 2016(15407)
- 2015(16711)
- 2014(16530)
- 2013(16313)
- 2012(14908)
- 2011(13181)
- 2010(13126)
- 2009(11983)
- 2008(11551)
- 2007(10232)
- 2006(9199)
- 2005(8351)
- 学科
- 济(70023)
- 经济(69946)
- 管理(41266)
- 业(40932)
- 企(29786)
- 企业(29786)
- 方法(29184)
- 数学(26331)
- 数学方法(26156)
- 中国(21714)
- 农(20204)
- 财(18638)
- 地方(15566)
- 业经(14833)
- 学(14645)
- 农业(14385)
- 贸(12621)
- 贸易(12616)
- 易(12215)
- 制(12113)
- 产业(10839)
- 收入(10686)
- 环境(10061)
- 银(9876)
- 银行(9823)
- 融(9819)
- 金融(9819)
- 发(9411)
- 行(9365)
- 体(9288)
- 机构
- 大学(223188)
- 学院(221708)
- 济(96821)
- 经济(95069)
- 研究(82019)
- 管理(81345)
- 理学(71211)
- 理学院(70350)
- 管理学(68991)
- 管理学院(68628)
- 中国(59746)
- 科学(52430)
- 京(47628)
- 农(46901)
- 所(42519)
- 财(41952)
- 研究所(39148)
- 业大(38429)
- 农业(37348)
- 中心(35772)
- 财经(33935)
- 江(32501)
- 经济学(31561)
- 经(31129)
- 院(30049)
- 北京(29346)
- 经济学院(28715)
- 范(27850)
- 师范(27372)
- 财经大学(25369)
- 基金
- 项目(156931)
- 科学(124025)
- 基金(117427)
- 家(106621)
- 国家(105816)
- 研究(104803)
- 科学基金(89642)
- 社会(71156)
- 社会科(67626)
- 社会科学(67608)
- 基金项目(62219)
- 省(59969)
- 自然(59769)
- 自然科(58475)
- 自然科学(58455)
- 自然科学基金(57459)
- 划(51638)
- 资助(47044)
- 教育(46784)
- 编号(38170)
- 重点(36126)
- 发(34411)
- 部(34247)
- 创(32027)
- 国家社会(31226)
- 计划(30815)
- 科研(30566)
- 创新(30190)
- 成果(28948)
- 教育部(28755)
- 期刊
- 济(102826)
- 经济(102826)
- 研究(65506)
- 学报(43939)
- 农(41668)
- 中国(39941)
- 科学(38542)
- 大学(32455)
- 学学(31275)
- 财(30619)
- 管理(29428)
- 农业(27964)
- 经济研究(18908)
- 融(18795)
- 金融(18795)
- 财经(16935)
- 业经(16457)
- 技术(15755)
- 教育(15585)
- 问题(15461)
- 业(15013)
- 经(14733)
- 业大(12121)
- 版(11731)
- 商业(11291)
- 技术经济(10686)
- 贸(10443)
- 科技(10349)
- 农业大学(10297)
- 统计(10271)
共检索到321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翟世贤 张彩萍 白军飞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5省1450户城乡调查数据,采用双尾截取Tobit模型考察了收入和城市化对巴氏奶和常温奶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当前常温奶占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巴氏奶的市场份额将显著上升。在不考虑不消费牛奶的家庭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增长与城市化导致的家庭巴氏奶消费占比将最高达34.9%,远高于当前的22.7%。考虑到收入与城市化对中国城乡居民牛奶消费总量也有显著正影响,这意味着,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城乡居民对巴氏奶需求总量的增长速度会比巴氏
关键词:
巴氏奶 常温奶 消费结构 收入 城市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翟世贤 张彩萍 白军飞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5省1450户城乡调查数据,采用双尾截取Tobit模型考察了收入和城市化对巴氏奶和常温奶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当前常温奶占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巴氏奶的市场份额将显著上升。在不考虑不消费牛奶的家庭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增长与城市化导致的家庭巴氏奶消费占比将最高达34.9%,远高于当前的22.7%。考虑到收入与城市化对中国城乡居民牛奶消费总量也有显著正影响,这意味着,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城乡居民对巴氏奶需求总量的增长速度会比巴氏奶消费占比的增长速度更快,这无疑将显著改变中国当前液态奶市场的基本格局。由于巴氏奶与常温奶对加工、储运、零售等环节的要求截然不同,需求端的这一结构性变化趋势必将直接影响中国奶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区域布局和贸易格局等。因此,本文结论对中国牛奶相关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巴氏奶 常温奶 消费结构 收入 城市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于海龙 闫逢柱 李秉龙
针对当前高品质乳品不断进入市场,而消费者对该类商品缺乏基本认知的问题,本文以高品质有机液态奶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消费者的认知对高品质有机液态奶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对有机液态奶的认知显著影响其支付意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被告知有机液态奶相关信息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有机液态奶的概率,比没有被告知相关信息的消费者高出11个百分点,即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液态奶认知水平的提高,其购买高品质乳品的概率也随之上升。
关键词:
认知 支付意愿 有机液态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于海龙 闫逢柱 李秉龙
针对当前高品质乳品不断进入市场,而消费者对该类商品缺乏基本认知的问题,本文以高品质有机液态奶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消费者的认知对高品质有机液态奶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对有机液态奶的认知显著影响其支付意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被告知有机液态奶相关信息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有机液态奶的概率,比没有被告知相关信息的消费者高出11个百分点,即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液态奶认知水平的提高,其购买高品质乳品的概率也随之上升。
关键词:
认知 支付意愿 有机液态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贵霞 张一品 吴迪
中国奶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尽合理,影响了奶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分析了液态奶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奶产业链中乳品零售商(超市)的利润率远远高于乳品企业和奶农,奶农的收益状况受到乳品企业和零售商的双重价格转移的影响,这是影响液态奶产业链平稳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Shapley值方法,根据产业链中各方对合作联盟的贡献程度,得出最终的利润分配方案为:奶农获得整个产业链利润的24.5%,乳品加工企业23.7%,超市51.8%;提出了降低奶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加强液态奶产业链各环节的相互合作、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议价能力、建立合理...
关键词:
液态奶 产业链 利润分配 价格转移 双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山水 肖海峰
在特征价格模型理论框架下,液态奶产品价格可被分解为营养属性束中各含量特征值的隐含价格/支付意愿。在此基础之上,声称标签和认证标志通过向消费者释放“含量信号”和“质量信号”进一步提高液态奶的营养属性支付意愿和产品特征价格。本文基于430份网络交易数据,采用协方差分析法(ANCOVA)对模型中营养属性的支付意愿和声称标签、认证标志的增值效应进行测算分析。回归结果显示:(1)消费者具备对液态奶的蛋白质、脂肪和钙三类营养属性的特征需求,其支付意愿依次为1.060元、0.356元和0.091元;(2)高蛋白声称标签对营养属性支付意愿提高具有3.4%的增值效应;(3)有机认证、A2奶认证和娟姗牛认证标志的溢价水平高达43.1%、53.3%和29.1%。此外,基于子样本回归的异质性分析和倾向匹配得分法(PSM)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声称、认证的增值效应虽在细分组别下程度表现略有不同,但在种类和方向上与整体模型基本一致,上述结论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还进一步结合对调查样本的描述性分析,提出帮助中国液态奶行业发展的两点建议:尽快建立合适的声称标签行业标准和推广多元化产品认证标志体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贯春
基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双重视角,本文试图研究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在系统梳理金融结构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发展现状提出了待检验的系列研究假说,并采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能力存在差异,致使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影响;金融结构通过信贷配置功能影响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加速城市化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且城市化的中介作用要强于经济增长。由此可见,以"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为导向,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管制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将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城市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贯春
基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双重视角,本文试图研究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在系统梳理金融结构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发展现状提出了待检验的系列研究假说,并采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能力存在差异,致使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影响;金融结构通过信贷配置功能影响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加速城市化来降低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城市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剑峰
随着中国“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的认同并不代表品牌的忠诚,满意度并不能全面反映品牌忠诚度,但是忠诚度是以满意度为基础的。获得顾客的忠诚是参与竞争取胜的保证。本文依据品牌忠诚度理论,从国内液态奶市场状况入手,以北京市场蒙牛液态奶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标统计、问卷调查,运用加权的方法,对蒙牛液态奶品牌忠诚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针对蒙牛液态奶品牌忠诚度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升蒙牛液态奶品牌忠诚度,对其他液态奶品牌的构建与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国才 余益民 罗筱梅
我国经济增长带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以我国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收入增长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可以带动居民在食品、服饰、居住、科教文化、娱乐以及医疗方面支出的增加。其中,收入水平的增长对于我国居民在人均居住支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方面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收入水平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居民消费支出向精神消费以及身体健康消费方面倾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欣
农民收入的增长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依靠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阶段,城市化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文运用1978~2013年数据研究了城市化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而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劳动型技术替代、土地型技术替代、人均资本存量、农村人力资本情况、政府涉农支出、一产比重等渠道来实现的。
关键词:
城市化农民收入影响机制协整理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淑芳
通过选用全国1978~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均呈正向影响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叙春
结合消费需求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本文研究了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决定机制及如何实现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研究发现:除医疗保健、交通与通信外,各商品的价格增长都会显著提高其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份额;食品价格增速过快是抑制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原因;除教育外,收入增长对其他六类消费结构的升级都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食品、衣着和居住等物质型消费的门槛值要低,而交通与通信、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服务型消费的门槛值要相对更高。将消费与生产联系起来,本文探讨了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适时、适地和合乎收入水平的产品供给,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向 王庆芳
基于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城市化、服务业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研究发现,三者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和服务业就业比重都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城市化与服务业彼此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也反映了城市化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为
本文探讨了 90年代农民消费结构 ,说明消费结构改变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收入的提高 ,而是农民的大幅度流动 ,并通过模型验证了经验假说。作者阐述了农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它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将是暂时的。要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城市化将农民转移出去 ,发展第三产业 ,改变收入的增长源 ,变自给性消费为市场消费。农民消费结构的自主性改变才能真正启动中国的内需 ,才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城市化 内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