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3)
2023(13363)
2022(11557)
2021(10903)
2020(9034)
2019(20885)
2018(20677)
2017(40942)
2016(22284)
2015(25052)
2014(25158)
2013(24912)
2012(22990)
2011(20850)
2010(20901)
2009(19250)
2008(18884)
2007(16778)
2006(14893)
2005(13208)
作者
(64260)
(53396)
(52871)
(50579)
(34253)
(25554)
(24061)
(21008)
(20292)
(19274)
(18152)
(18101)
(17133)
(16997)
(16584)
(16392)
(15946)
(15796)
(15364)
(15162)
(13297)
(13154)
(12823)
(12232)
(12018)
(11898)
(11887)
(11708)
(10717)
(10501)
学科
(89256)
经济(89148)
管理(66601)
(64597)
(52944)
企业(52944)
方法(40573)
数学(34619)
数学方法(34162)
(26632)
(25972)
中国(23760)
业经(20290)
(20004)
地方(17899)
农业(17689)
(17019)
(16667)
贸易(16662)
(16179)
理论(16046)
(14660)
(14578)
财务(14507)
财务管理(14481)
(14351)
技术(14189)
(14167)
银行(14131)
环境(13774)
机构
大学(325836)
学院(323590)
(130508)
管理(129838)
经济(127685)
理学(112502)
理学院(111303)
管理学(109504)
管理学院(108915)
研究(106612)
中国(78130)
(68541)
科学(65217)
(62379)
(53196)
财经(49755)
(48679)
研究所(48313)
中心(47485)
(47288)
业大(46103)
(45194)
(44359)
师范(44033)
北京(43469)
经济学(39108)
(38439)
(38415)
农业(37852)
财经大学(36943)
基金
项目(217613)
科学(171521)
研究(162526)
基金(157849)
(136077)
国家(134867)
科学基金(116194)
社会(102320)
社会科(96907)
社会科学(96885)
(84002)
基金项目(83236)
教育(74873)
自然(74563)
自然科(72812)
自然科学(72798)
自然科学基金(71479)
(70893)
编号(67007)
资助(65547)
成果(55918)
(48803)
重点(48098)
课题(46073)
(45908)
(44811)
教育部(42242)
创新(41635)
项目编号(41420)
人文(41400)
期刊
(143872)
经济(143872)
研究(100405)
中国(56240)
学报(49463)
管理(46958)
(46323)
科学(45560)
(44274)
教育(38528)
大学(37757)
学学(35270)
农业(30652)
(28384)
金融(28384)
技术(27001)
财经(24876)
业经(23360)
经济研究(22475)
(21175)
问题(19017)
图书(17938)
理论(16360)
技术经济(15799)
科技(15166)
现代(15022)
实践(14981)
(14981)
(14788)
(14572)
共检索到471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雨  
收入分配是影响共同富裕状态与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国外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集中于两方面:“托底”与“限高”。在调节效应上呈现出双重悖反性:“托底”上的功能积极性与“限高”上的结构局限性,并以悬置分配正义的结构性争议为代价。国内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面临后发追赶型现代化“效率”要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平”要求的双重压力。从调节效应上看,收入分化已经成为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问题。这与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多轨并行、制度缺位、过程正义不完善密切相关。以收入分配为政策干预抓手,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议有:扩大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份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在全体人民中的比重;坚持收入分配规范的法治化取向;维护社会保障体制的分配正义功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丽生  蔡超梅  季拓  占泽英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程。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税收在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中都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国家的统一制度安排下,浙江省结合省情和自身特色,运用税收力量,作出了浙江成绩。本文总结了浙江省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在以调节收入分配为目标的情况下,提出目前我国税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税收政策支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文轩  
税收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社会各界对税收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更多局限于通过收入转移实现再分配进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基于理论逻辑与政策实践相映照、历史经验与发展进路相结合的分析表明,税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是超越再分配调节的,理应在广阔的时代视阈下形成对税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全景认识。进入后小康时代,税收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定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社会分配结构、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缓解空间发展不平衡、助推民主法治建设。对照这六大作用定位的基本要求,目前税收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完善之处。因此,今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找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现代税制,使税收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红娜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本文采用我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异对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二次分配(税收)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家庭,还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异对消费的影响效应均存在,且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消费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低收入群体家庭,而高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相对最小。二次分配(税收)在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的收入消费影响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而在高收入群体家庭的收入消费影响关系中并不存在中介效应。二次分配(税收)在低收入群体家庭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具有促进消费的作用,而在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中,二次分配的中介效应表现为抑制消费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芳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国民共同富裕的任务也迎面而来。根据对我国2015年至2022年收入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我国地区及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不平等导致的人力资本质量差别,就业机会的差别,土地及房屋所产生价值上的差别,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差别等。为了实现我国的共同富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首先,把经营相对独立的产业及高校转移至中、西、东北地区以及县、镇级的行政单位,为这些地区输送人才,增加就业机会;其次,给农村及中、西、东北地区更多财政支持,以建设好道路、学校、医疗等基础设施;最后,完善个体交易农产品、农副产品及手工产品以及线上交易的制度以加强农村及中、西、东北地区的市场化建设,鼓励这些地区的居民更多地参与到生产和销售环节。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钞小静   王灿  
资本主义国家在“黄金时期”形成了劳资联合的调节模式,改善分配关系并激发有效需求,支撑福特主义积累体制有效运行,形成了更快更高质量的增长并提高了更多劳动者的福利水平。法国调节学派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针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了具有动态特征和累积因果循环联系的经济增长框架,分析了工资利润分配方式调整如何通过有效需求扩张的方式反馈到资本再生产以及技术转变的过程,提出生产率、利润(积累与投资)、实际工资(需求)在“正反馈机制”下的协同增长模式,阐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充分借鉴法国调节学派的观点,针对现阶段我国出现的收入分配问题和内需不足的转型困境,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形成更加公平的生产关系以促进更高质量的生产力,以公平促发展。转变我国过去“非平衡”的积累体制,具体需要从完善分配方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就业市场、加强就业保护,“量力而行”完善福利保障体制,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等方面重构调节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丽琴  李琳  王天娇  
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旨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以新型城镇化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断点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1)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共同富裕总指标、物质经济富裕和公共服务普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提升了2.7、3.6和4.3个百分点;(2)目前新型城镇化政策还未在拉近城乡、区域差异的共享富裕方面表现出明显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各维度的推动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东、西部公共服务普惠提升效果明显,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政策倾斜,而对西部地区物质经济的拉动作用都不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权  陈媛媛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是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参与三次分配的全过程,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基于三次分配视域,从纵向、横向和结构三个方面考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剖析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析三次分配视域下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针对我国目前税收制度赋能共同富裕存在的制度短板,提出三次分配视域下我国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政策选择。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岳希明  范小海  
共同富裕既要解决如何"富裕"的问题,又要解决如何"共同"的问题。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特征事实,通过分析共同富裕各收入分配目标的实现路径,探索如何实现"共同",发现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政策的调节力度不足和精准性不够会阻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的政策建议是: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结构,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作用;降低企业的名义社会保险费率,提振中小民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继续深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扩大综合课征范围,优化税率结构,加强对高收入高净值者的税收监管,同时不宜降低最高边际税率,以避免进一步降低平均税率;完善财产税制度,增强直接税的再分配作用;加大普惠性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整体国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尤其是要加大对低收入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教育服务的均等化。这些政策将有力促进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形成,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国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改革成果令人瞩目。但随着体制转轨,在我国地区、部门、个人等诸多领域,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不安。因此,为顺利推进改革,正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何沛芸   云如先   黄斌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与必经之路,教育则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结构,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措施。采用2012-2018年微观与宏观数据就我国收入分配结构现状以及教育的提低、扩中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优化,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但低收入群体仍占较大比重;上海、北京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已超50%,其余地区的收入分配结构正处于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渡的阶段;教育对社会收入分配具有提低、扩中的作用,它能显著降低低收入群体占比,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教育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结构主要通过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提低、扩中作用显著高于基础教育;相较于教育数量扩展,教育质量提升对于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更具改善作用。因此,要将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力基础;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促进高等教育的优质均衡化发展;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元源   秦武   吴亮   陈意锒   李龙真  
选取2012—2021年31个省份相关数据,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分别构建省域共同富裕政策强度和共同富裕水平量化评价体系,并通过ArcGIS刻画两者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省域共同富裕政策对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破除区域协调发展壁垒、实现整体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局上,省域共同富裕政策强度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2)随时间推移,省域间共同富裕政策强度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富裕水平“高—高”集聚地区不断扩大,“低—低”集聚地区不断缩减。(3)当地共同富裕政策通过府际政策学习和涓滴效应产生空间溢出影响区域共同富裕水平。(4)地理区位、制度阶段、经济效率和资源错配4种因素对共同富裕政策的空间效应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期对构建区域政策协调发展机制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贫的重大举措,是共同富裕理论的伟大实践。共同富裕范畴和理论,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核心。以此为指导,设想分五大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第二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第三篇,微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微观领域的实现。第四篇,宏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宏观领域的实现。第五篇,国际经济关系和对外开放既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共建共享,促进世界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敏   朱铭来  
基于1998~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长差分模型,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渠道。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不仅如此,社会保障支出还是实现共同富裕效应的长效机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省内社会保障横向转移支付是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门槛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随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特征。据此,应持续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支出结构,强化省内横向转移支付机制,着力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探索建立省际间社会保障横向转移支付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