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1)
- 2023(13267)
- 2022(10871)
- 2021(10057)
- 2020(8705)
- 2019(19655)
- 2018(19215)
- 2017(38165)
- 2016(19756)
- 2015(21939)
- 2014(21566)
- 2013(21182)
- 2012(18952)
- 2011(16325)
- 2010(16123)
- 2009(14884)
- 2008(14759)
- 2007(12925)
- 2006(11015)
- 2005(9987)
- 学科
- 业(90053)
- 济(84453)
- 经济(84358)
- 企(80375)
- 企业(80375)
- 管理(72194)
- 方法(42606)
- 数学(34516)
- 数学方法(34150)
- 财(32188)
- 业经(29094)
- 农(27646)
- 制(24190)
- 银(23036)
- 银行(22890)
- 务(22331)
- 财务(22298)
- 财务管理(22266)
- 行(21455)
- 企业财务(21100)
- 中国(20573)
- 农业(20385)
- 技术(17961)
- 融(16205)
- 金融(16204)
- 策(15265)
- 理论(15124)
- 划(14816)
- 和(14543)
- 体(14134)
- 机构
- 学院(273284)
- 大学(266999)
- 济(120960)
- 管理(119063)
- 经济(118943)
- 理学(102405)
- 理学院(101613)
- 管理学(100349)
- 管理学院(99829)
- 研究(76046)
- 中国(72454)
- 财(60108)
- 京(53136)
- 财经(47847)
- 经(43739)
- 农(41949)
- 科学(41671)
- 江(40823)
- 中心(39411)
- 经济学(37830)
- 业大(36533)
- 财经大学(35864)
- 所(34568)
- 经济学院(34523)
- 商学(33438)
- 商学院(33146)
- 农业(32699)
- 州(32323)
- 北京(32194)
- 经济管理(31823)
- 基金
- 项目(183555)
- 科学(148945)
- 基金(138889)
- 研究(136443)
- 家(117815)
- 国家(116772)
- 科学基金(105327)
- 社会(91652)
- 社会科(87149)
- 社会科学(87126)
- 基金项目(73684)
- 省(71253)
- 自然(67489)
- 自然科(66078)
- 自然科学(66062)
- 自然科学基金(64952)
- 教育(61973)
- 划(58141)
- 资助(56140)
- 编号(53630)
- 创(41871)
- 部(41688)
- 成果(40378)
- 重点(40038)
- 业(38969)
- 国家社会(38961)
- 发(38484)
- 创新(38333)
- 制(37218)
- 人文(37164)
- 期刊
- 济(128025)
- 经济(128025)
- 研究(80076)
- 财(50358)
- 管理(47844)
- 中国(46267)
- 融(42898)
- 金融(42898)
- 农(38272)
- 科学(33621)
- 学报(31589)
- 大学(26530)
- 技术(26336)
- 学学(25821)
- 农业(25073)
- 财经(24263)
- 业经(22955)
- 经(20767)
- 经济研究(20087)
- 教育(16673)
- 问题(16670)
- 技术经济(16203)
- 财会(15494)
- 业(15482)
- 现代(14062)
- 理论(13849)
- 商业(13403)
- 统计(13065)
- 策(12767)
- 贸(12465)
共检索到402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平 秦怡
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推进共同富裕是否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立足于企业部门杠杆视角,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企业债务违约和银行破产特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理论模型预测显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提高企业部门杠杆率,增加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其作用机制在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消费投资比下降,为企业部门加杠杆创造条件,但消费率和杠杆率的反向变动会造成企业实际收益率降低和违约风险上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敞口扩大。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上述理论推演成立的经验证据与微观基础。此外,本文还发现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上述结论隐含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两个重大目标的内在逻辑自洽一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左敏 孔庆峰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出1998-2014年7 032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从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视角深入研究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信贷融资约束与企业的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会因企业所处供求端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需求端的商业信用仅与企业出口决策显著正相关而与出口强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供给端的商业信用则与企业出口强度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左敏 孔庆峰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出1998-2014年7 032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从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视角深入研究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信贷融资约束与企业的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会因企业所处供求端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需求端的商业信用仅与企业出口决策显著正相关而与出口强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供给端的商业信用则与企业出口强度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左敏 孔庆峰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出1998-2014年7 032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从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视角深入研究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信贷融资约束与企业的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会因企业所处供求端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需求端的商业信用仅与企业出口决策显著正相关而与出口强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供给端的商业信用则与企业出口强度显著负相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近年来,同业负债成为商业银行进行表内监管套利的重要资金来源。同业负债扩张导致同业杠杆率攀升,这会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何种影响?文章阐述了同业杠杆率攀升的本质是同业影子信贷扩张,并考察了它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随着同业杠杆率的攀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呈现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第二,同业杠杆率对信贷风险的影响因银行规模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国有五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同业杠杆率攀升有助于缓解信贷风险;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同业杠杆率的攀升,信贷风险增加。第三,在考虑同业存单后,除了大型国有银行外,同业杠杆率攀升会加剧其他银行的信贷风险。第四,同业杠杆率攀升会抑制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文章将影子信贷扩张的经济后果研究从如何影响流动性风险拓展至如何影响信贷风险,并为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监管、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同业业务 监管套利 信用风险 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好文 王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书彬
随着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自身对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内在需求,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国外金融机构常用的风险度量KMV模型,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具体特征,对KMV模型进行改进,并利用动态违约距离估计最优违约距离,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141家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分违约特征,并以此建立的信用评级结果分布良好,能够较好地适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度量要求。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违约距离 KMV模型 信用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和转型的深入,产能的整合、淘汰力度加大,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在这一大环境下,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整体出现下滑,前几年经济高速增长时被掩盖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也引发了我们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更多反思。关于单个授信客户信用风险的防范客户层面的信用风险防范,包括授信项目的审批和贷后管理等,是目前国内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资源和精力主要投入的领域。在这方面,国内银行目前都遵循着"审贷分离"这一基本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斌 范瑞
基于2007-2016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的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杠杆率对其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杠杆率监管有效降低了上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且信用风险的发生具有持续性;商业银行自身特征变量对于信用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和拨备覆盖率与其杠杆率负相关,资产规模的增长提升了其信用风险;货币供给的扩张促使上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提升,固定资产投资与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显著正相关,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抑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扩大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丽萍 吴军 杨戈
本文从高风险企业作为影子银行资金需求者的角度,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发现在加息条件下,高风险企业杠杆率攀升幅度是低风险企业的4倍且持续时间更长。这不仅与高风险企业利润下滑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有关,还与高风险企业贷款规模出现短暂"超调"有关,反映出高风险企业融资链条上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和企业三方博弈的现象。由此,本文建议加速降低"坏杠杆",减缓降低"好杠杆",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股权融资功能,以避免企业过度缩表和经济的下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馨 叶兵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分析,指出巴塞尔协议Ⅱ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改进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 巴塞尔协议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莲丽 郭立宏 李建勋 杨涛
基于证据理论,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建立用于证据信息量生成的信度函数、评价指标以及适用于信用风险的证据合并规则,通过理想化系统思想和遗传算法实现合并权值的求解,并给出测度方法的演算步骤和各参数对测度精度的影响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获得一个量化的信用风险测度值,且拥有84.6%以上的判别精度。
关键词:
证据理论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云 李秀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方法。主要介绍内部评级法的含义及其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使用要求,重点分析内部评级法的内部评级模型计算出的关键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部评级法 风险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宗益 胡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