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4)
- 2023(9272)
- 2022(7628)
- 2021(7124)
- 2020(5754)
- 2019(12946)
- 2018(12678)
- 2017(22208)
- 2016(13353)
- 2015(14734)
- 2014(14448)
- 2013(13562)
- 2012(12539)
- 2011(11399)
- 2010(11320)
- 2009(9936)
- 2008(9680)
- 2007(8716)
- 2006(7907)
- 2005(6880)
- 学科
- 济(41865)
- 经济(41700)
- 管理(30521)
- 业(28868)
- 企(22747)
- 企业(22747)
- 教育(20426)
- 方法(20260)
- 中国(19079)
- 数学(16348)
- 数学方法(16154)
- 财(14953)
- 农(13977)
- 学(13369)
- 理论(12018)
- 业经(10633)
- 农业(9484)
- 收入(9400)
- 贸(8398)
- 贸易(8397)
- 易(8186)
- 技术(7919)
- 和(7694)
- 制(7560)
- 发(7024)
- 教学(6799)
- 地方(6536)
- 务(6512)
- 财务(6504)
- 财务管理(6489)
- 机构
- 大学(183697)
- 学院(176009)
- 研究(68209)
- 济(64430)
- 经济(62991)
- 管理(59303)
- 理学(52096)
- 理学院(51313)
- 管理学(50178)
- 管理学院(49826)
- 科学(43660)
- 中国(42384)
- 京(40596)
- 农(36564)
- 所(35441)
- 教育(33927)
- 范(33889)
- 师范(33500)
- 研究所(32677)
- 业大(30269)
- 财(29327)
- 农业(29152)
- 中心(28732)
- 师范大学(27815)
- 江(27530)
- 北京(26257)
- 院(24414)
- 财经(23413)
- 技术(22262)
- 经(21475)
- 基金
- 项目(122694)
- 科学(97730)
- 研究(89438)
- 基金(87577)
- 家(79414)
- 国家(78582)
- 科学基金(65186)
- 社会(57393)
- 社会科(53035)
- 社会科学(53016)
- 教育(49388)
- 省(48370)
- 基金项目(45598)
- 划(44448)
- 自然(42610)
- 自然科(41664)
- 自然科学(41647)
- 自然科学基金(40962)
- 编号(36246)
- 资助(34575)
- 成果(31292)
- 重点(29642)
- 部(28981)
- 课题(28855)
- 发(26923)
- 创(25918)
- 教育部(25048)
- 科研(24017)
- 创新(23903)
- 计划(23301)
共检索到266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德巧 叶英 孙中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曙虹
学校教育哲学是基于学校实践活动、存在于学校个体情境中的一种观念性存在,是由本体观、属性观、目的观、人性观和实践观组成的结构体系。这一体系所体现出的整体性、创生性、过程性等功能,可以提示学校纠正"碎片化"思维,在教育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完善学校教育哲学观念要素,协调各要素关系,使其协同、持续地发挥作用,形成促进学校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从未来发展来看,人们对学校教育哲学的观念要素及其结构体系的认识也必须立足于动态建构,以保持学校教育哲学观念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金燕
学校教育在收入分配正义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为了回应这一问题,本研究借鉴最近兴起并逐渐在分配正义领域占据统领地位的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尝试在正义的视野下来构建学校教育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分解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原生运气影响收入的中介作用,这一作用被认为是"非正义"的;二是作为选择运气影响收入分配的中介作用,这被认为属于正义的范畴。本文进一步将这一理论模型转换为实证模型,并应用CHNS数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收入分配的这两种作用都有所表现,且都得到强化。尤其是前者,学校作为维持和传承原生禀赋分配不平等的中介机制作用得到快速的强化,这是由于原生运气在...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收入分配 运气均等主义 责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健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同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关注并能够实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追求公平的教育价值转型,形成了"促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伟 王少国
消除价格变动,以绝对标准衡量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主要受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两个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各自的影响机理发现,收入增长并不必然会引起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收入差距扩大也不一定会引起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两种效应对比重变化的影响方向决定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在居民收入密度曲线上的位置。本文选用相关划分标准,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密度曲线,初步验证了以上结论,并实证分析了20多年来两种效应对我国城乡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关键词:
中等收入者 对数正态分布 因素分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吉志
看了北师大教授肖川所著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深深地被那凝练、隽永、雅致、精当的表达所吸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云虹 刘强
本文基于对贫困的分解,运用贫困弹性的动态特征,选取《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城市住户分组数据,深入分析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因素对中国1991-2009年间城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速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城市绝对贫困率下降起决定性作用,但收入分配恶化对城市相对贫困率上升有显著影响。(2)收入水平越高,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强,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弱,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小。因此,我国今后的城市减贫,应在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以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为重点。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收入分配 城市贫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托马斯·波克维茨 阚维
长期以来,在美国学校教育中高扬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原则,即超越传统民族国家忠诚归属界限,带有普世价值的全球公民意识,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和个人进步的重要思想,进入学校课程系统,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理性与合理性精神、时间概念的转变和进步主义思想的推动,使得世界主义在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中长久不衰。它以改造儿童的方式推动社会变革,对人文学科,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世界主义又是一个主张包容、却推行社会排斥的系统,主要体现在:它通过问题解决、赋权原则、自由解放、言论开放和选择权利等手段,引导儿童的成长;但又对学校教育中的学生进行分类,以换喻、分类等方式,塑...
关键词:
世界主义 理性与合理性 社会排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谷忠玉 郭齐家
文章分析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动因 ,指出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有关 ,而且与社会中坚力量的推动及女性自身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女性自身的解放 ,对社会改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近代 女性 女子学校 教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严先溥
从短期来看,收入分配改革可以提高居民即期购买力,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长远来看,则有助于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可靠支撑在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意愿偏弱的情况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显然有着多重的积极意义。从短期来看,收入分配改革可以提高居民即期购买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增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任国强 夏立明
有效需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投资需求,一部分为消费需求。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各种手段,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消费需求 基尼系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靳共元 王冬梅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劳资之间。通过对社会总消费函数和人均消费函数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发现,社会总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大低于人均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了社会总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人均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幅偏离。因此,要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必须努力缩小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改善地区之间收入分配状况,加强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先盛
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影响居民的总消费和总储蓄、政府消费、社会总投资这一机制来影响需求结构。基于此,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1985年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对需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居民/(政府收入+企业收入)的下降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是导致居民消费/社会总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出口总额这三大需求结构指标下降的显著原因;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还会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对于上述结果,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可能原因,并就如何改善收入分配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琦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虽向企业和政府严重倾斜,但政府的转移支付分配力度尚显不足,导致居民可获得的国民收入分配份额下降趋势明显,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居民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受到严重制约。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应建立劳动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劳动者收入结构;不断完善住房、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调整和改革税收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垄断行业定期分红机制。
关键词:
国民收入分配 消费需求 初次分配 再分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忠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