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2)
2023(9949)
2022(7697)
2021(6730)
2020(5518)
2019(12032)
2018(11777)
2017(22483)
2016(12242)
2015(13591)
2014(13397)
2013(13048)
2012(11757)
2011(10403)
2010(10101)
2009(9234)
2008(8869)
2007(7881)
2006(7092)
2005(6433)
作者
(38476)
(32119)
(31925)
(30277)
(20323)
(15582)
(14382)
(12593)
(12510)
(11153)
(11153)
(10728)
(10503)
(10234)
(10141)
(10011)
(9707)
(9679)
(9330)
(9270)
(8262)
(7940)
(7785)
(7429)
(7424)
(7108)
(7104)
(7031)
(6587)
(6500)
学科
(51197)
经济(51122)
(35007)
管理(34130)
(25414)
企业(25414)
方法(21532)
数学(19176)
数学方法(19030)
(17886)
中国(15895)
(15752)
农业(12700)
业经(12639)
(11223)
(10339)
贸易(10336)
收入(10174)
(10030)
地方(9628)
(9321)
产业(7924)
(7763)
银行(7718)
(7680)
环境(7616)
(7471)
金融(7470)
(7337)
技术(7313)
机构
大学(178847)
学院(177802)
(75488)
经济(74186)
管理(65680)
研究(64895)
理学(57545)
理学院(56901)
管理学(55800)
管理学院(55526)
中国(47535)
科学(42204)
(40993)
(37841)
(34175)
(32929)
农业(32661)
业大(32565)
研究所(31532)
中心(28491)
财经(26513)
(26489)
(24346)
经济学(24070)
(23496)
北京(23351)
(22112)
经济学院(21847)
师范(21700)
农业大学(21596)
基金
项目(126880)
科学(99577)
基金(94359)
(86493)
国家(85779)
研究(84391)
科学基金(72038)
社会(56781)
社会科(53834)
社会科学(53818)
基金项目(49811)
(48767)
自然(48317)
自然科(47254)
自然科学(47234)
自然科学基金(46440)
(42060)
教育(37535)
资助(37443)
编号(31280)
重点(28933)
(27409)
(27375)
(26308)
计划(25418)
科研(25037)
国家社会(24818)
创新(24721)
成果(23577)
(22928)
期刊
(81404)
经济(81404)
研究(49981)
(37547)
学报(37348)
中国(33907)
科学(32073)
大学(27401)
学学(26329)
农业(25070)
(23665)
管理(23573)
(15207)
金融(15207)
经济研究(14722)
业经(14069)
(13423)
教育(13417)
财经(12988)
技术(12257)
(11191)
问题(11110)
业大(10660)
(10179)
商业(9373)
农业大学(9164)
科技(8725)
(8177)
技术经济(8172)
世界(7937)
共检索到257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少甫  徐卫超  
基于宏观经济学的拉姆塞—卡斯—库普曼斯(RCK)模型理论,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消费惯性和内生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收入分配、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报酬占比、收入再分配中的财政支出比例均对消费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反映二元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结构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城镇化对消费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化程度每提高1%,消费率将提高0.025%;分东、中、西部地区的估计结果说明,收入分配和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齐云  宰吾  
本文利用我国1992-2012年间1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也即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扩大总消费;在考虑了1998年的住房改革因素后,近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并不大。因而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改善收入分配的政策是最佳政策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新华  伍再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素君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发展为提高全民生活水平"这一终极目标的体现,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应注重消费的持续增长。基于此,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对消费需求的发展进行分析,着重梳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以及伴随该进程的消费需求演进过程,并进一步对这两者进行耦合研究,以期为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雷潇雨  龚六堂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多种类型消费者(城市市民、城市非市民及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城镇化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选取全国176个城市2001年到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提高能够推动城市消费率的增长,但城镇化速度过快则会阻碍消费率增长。实证显示这一关系在我国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区别,中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通过扩大人口规模来提高城市生产能力和消费率增速,而东部城市只有通过提升农民工福利待遇,才能够促进消费率增长。进一步,本文还通过参数估计给出了我国城市人口集聚效应的产出弹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霜  
自新城镇化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居民收入及消费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我国1978-2017年城镇化率和居民消费率的相关数据,探究新城镇化进程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新城镇化主要通过收入效应、示范效应、集聚效应以及结构效应影响居民消费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新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带动作用明显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带动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章喜  张广君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影响着个人收入水平的变动及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从而对进口贸易规模及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通过VAR模型的构建、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图,对城镇化发展影响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影响中国进口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长期、相互的影响作用,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变化对进口贸易增长具有正态效应。应采取相应措施,通过个人收入分配媒介,发挥城镇化对进口贸易的刺激效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顾严  
一是资源配置由"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互动"。引导资源要素从乡→城、中西部→东部的单向流动为主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双向互动转变。从缩小地区差距的角度,应有序推进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力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派生需求,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人口一定要随产业的转移而流动。资金、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钱东平  
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建立考虑人口因素的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城镇化率与总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的扩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助于扩大我国居民总消费,但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利于城乡收入分配调节。因此,基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农村收入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应是: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增加总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开宇  汪发元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选择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城镇化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对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传递到周边地区。在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城镇化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应正确认识数字经济的作用,充分激发消费潜力,逐步完善县域城镇的布局,努力促进城乡协调,综合促进生产要素的协调,克服经济发展瓶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若痴  武靖州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已成为各级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共识,但实际历程中,我国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并没有使消费率相应同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在对城乡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城乡消费和区域消费差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等诸多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的影响,我们只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真正长效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得坤  李凌  
利用地市级面板数据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密度与居民消费率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因此,只有逐步改变过去"摊大饼"式、粗放扩张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增强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降低运人的成本、运物的成本和知识传播的成本,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少甫  范兆媛  
利用动态系统GMM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城镇化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城镇化质量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镇化质量只对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对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中部不显著,且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更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少甫  范兆媛  
利用动态系统GMM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城镇化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城镇化质量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镇化质量只对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对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中部不显著,且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在铭  
对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是否会导致消费率下降,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也正在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经济新常态势必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主流消费理论为构架,分析收入分配状况对消费率影响的内在机理,对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经济新常态下,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消费率,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