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9)
- 2023(9265)
- 2022(7796)
- 2021(7108)
- 2020(6181)
- 2019(14343)
- 2018(14450)
- 2017(27131)
- 2016(14795)
- 2015(16291)
- 2014(16344)
- 2013(15743)
- 2012(14399)
- 2011(13004)
- 2010(13150)
- 2009(12709)
- 2008(12475)
- 2007(11247)
- 2006(10187)
- 2005(9573)
- 学科
- 济(56951)
- 经济(56859)
- 管理(43356)
- 业(38586)
- 企(32407)
- 企业(32407)
- 财(21685)
- 方法(21247)
- 制(18392)
- 数学(18099)
- 数学方法(17867)
- 中国(17237)
- 农(15720)
- 体(14150)
- 业经(12956)
- 学(12081)
- 银(11715)
- 银行(11687)
- 融(11302)
- 金融(11295)
- 行(11202)
- 体制(10927)
- 地方(10791)
- 税(10412)
- 理论(10384)
- 农业(10232)
- 收入(10109)
- 务(10057)
- 财务(10019)
- 财务管理(9990)
- 机构
- 大学(200950)
- 学院(199148)
- 济(84897)
- 经济(83095)
- 研究(72400)
- 管理(71043)
- 理学(59731)
- 理学院(59091)
- 管理学(58031)
- 管理学院(57639)
- 中国(56081)
- 财(45828)
- 京(43192)
- 科学(41084)
- 所(36651)
- 财经(33905)
- 农(33229)
- 研究所(32578)
- 江(32449)
- 中心(32222)
- 经(30667)
- 北京(27516)
- 经济学(27486)
- 业大(27440)
- 院(26397)
- 范(26106)
- 师范(25800)
- 农业(25727)
- 财经大学(24950)
- 州(24755)
- 基金
- 项目(126979)
- 科学(99796)
- 研究(95523)
- 基金(91701)
- 家(80170)
- 国家(79499)
- 科学基金(67294)
- 社会(61612)
- 社会科(58303)
- 社会科学(58294)
- 省(49433)
- 基金项目(46762)
- 教育(45316)
- 划(41524)
- 自然(40897)
- 自然科(39964)
- 自然科学(39951)
- 自然科学基金(39245)
- 编号(38301)
- 资助(37647)
- 成果(33898)
- 重点(29415)
- 制(29323)
- 部(28939)
- 课题(28535)
- 发(26949)
- 创(26323)
- 国家社会(26271)
- 性(25655)
- 教育部(25195)
共检索到325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迄今为止,尽管存在不少学派号称在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上另辟蹊径、另立门户,但回头看无非在凯恩斯的反周期调控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然率"之间徘徊。其规律是,在经济增长期强调自由放任,到经济低迷期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家强 王志峰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三个现象:一是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在西方重新热销,社会大众掀起重读马克思的思想论著、论辩自由资本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孰优孰劣的浪潮。二是美欧国家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负担,开始推动改革,削减在医疗、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编者按2013年1月18号,国家统计局出人意料地公布了过去十年来的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这个出自官方的权威数字,自2003年至今始终位于0.47-0.50之间,一直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基尼系数表征的是一国居民的贫富差异程度,所以这一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印证了大众的一个普遍判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已经从之前饱受诟病的绝对平均主义,变成了今天惊人的贫富不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利广安
一、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成就收入分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的分配体制进行了多方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范章
文章主张通过推行"职工持股计划"(ESOP)、发行小额股票、社保基金等公共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等方式,让广大职工及中低收入家庭获得"财产性收入",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一个补充。此外,文章提出用"土地使用权"入股和"财产性收入"对农民、农民工、拆迁户进行补偿,以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安定与和谐。最后,文章还澄清了一些理论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强 孙剑平
我国垄断行业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均具特殊地位。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垄断行业收入及其分配体制方面的研究,从收入分配的基础、收入分配与垄断、经济增长的关系、行业收入差距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对有关进展的具体评述,提出了可以进一步推进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
垄断行业 收入分配 分配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李妙华 陈昌明
如果说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破除了厂网不分的问题,那么,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由此而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建设?本文第一部分在分析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遗留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二部分提炼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确立的体制性框架的基本要素,或者说为实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目标所需要进行的系统性的制度建设。第三部分根据第二部分所提炼出的逻辑框架,对各地区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第四部分结合各地区电力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输配电价 售电侧 电力市场 发用电计划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勇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在分税制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这个体制框架发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同时也逐渐显露和积累了一些问题。基层财政之困、地方债务风险、土地财政的失控等弊端逐渐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央财政需要进一步收权还是放权?如果要收权(或放权),收(或放)的是哪些"权"?怎么收权(或放权)?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争议。带着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财税体制变革的历史脉络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走向的同时,提出了明确央地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并对其进行合理划分才是关键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
财税体制 收权 放权 分税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华清君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围绕合理配置政府间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权财力、明晰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边界、推动开放型经济新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大举措,体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目标。实行让人民享受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生活的财税政策,从根本上体现了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价值理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文章基于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讨论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公有住房私有化改革产生的分配效应。文章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以优惠价购买了公有住房的人群的基本特征,二是以优惠价购买公有住房所形成的补贴规模及其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年限对购房行为有显著影响,党员身份、教育程度、工作单位和职位性质等都会影响以优惠价购买公有住房的行为,而住房价格对购房行为却只有非常有限的影响;此外,以优惠价购买公有住房所形成的补贴具有加剧人际福利分布不均等的效应。
关键词:
住房改革 补贴 不均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慧娴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号角。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两年来,按照《决定》和《方案》部署,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出台,新预算法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实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不断扩大,财政体制改革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磊
本文在分析和比较了两种相对极端的单一供水机制———集中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水资源现状、现行水法制度、国外一些国家在制定水资源分配机制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水资源分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基于集中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存的具有信息反馈的双级控制决策的混合供水机制模式。
关键词:
水资源分配 集中机制 市场机制 混合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彦锋 侯微怡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通过构建中期预算改革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核心目标的理论联系,分析中期预算框架提高财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中期预算框架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是增强财政稳定性、助力财政提质增效、实现最优财力均衡的理想“支点”。目前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期预算改革的深化面临诸多阻力,难以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中期预算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推进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规划统筹和可操作性,大力提质增效,让财政更好地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鲍明
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的投资问题鲍明生产和需求的矛盾是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承认我国经济所具有的周期性并揭示其周期运行的成因和特性,对于把握我国经济运行的脉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手段以及正确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红霞 刘天琦
2013年8月1日,被称为我国税制改革"重头戏"的营改增试点正式推向全国,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平衡。时隔近20年后,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施行,中央与地方政府收支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财权财力逐渐向中央集中,而地方财权事权严重失衡。近些年来,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卖地为生,造成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并引发地方债台高筑,甚至出现地方政府破产的风险。本文将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营改增后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影响,并提出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营改增 分税制 财政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