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0)
- 2023(17614)
- 2022(15119)
- 2021(13999)
- 2020(11696)
- 2019(26886)
- 2018(26567)
- 2017(50705)
- 2016(27283)
- 2015(30834)
- 2014(30875)
- 2013(30900)
- 2012(28670)
- 2011(26258)
- 2010(26542)
- 2009(25343)
- 2008(24276)
- 2007(21449)
- 2006(19277)
- 2005(17636)
- 学科
- 济(128008)
- 经济(127854)
- 管理(82465)
- 业(76505)
- 企(62288)
- 企业(62288)
- 方法(51356)
- 数学(44138)
- 数学方法(43742)
- 中国(34427)
- 财(32967)
- 农(31755)
- 业经(26906)
- 学(26308)
- 地方(25904)
- 制(25757)
- 贸(22207)
- 贸易(22193)
- 农业(21751)
- 易(21533)
- 融(19662)
- 金融(19658)
- 银(19609)
- 银行(19564)
- 理论(18969)
- 和(18745)
- 行(18737)
- 环境(18714)
- 体(18474)
- 务(18210)
- 机构
- 大学(409948)
- 学院(403569)
- 济(176422)
- 经济(172979)
- 管理(155030)
- 研究(142895)
- 理学(132966)
- 理学院(131441)
- 管理学(129455)
- 管理学院(128688)
- 中国(107673)
- 京(87682)
- 科学(83465)
- 财(83087)
- 所(71846)
- 财经(65586)
- 研究所(64838)
- 中心(62175)
- 农(60363)
- 经(59591)
- 江(58993)
- 北京(56248)
- 经济学(55699)
- 业大(55194)
- 范(53989)
- 师范(53569)
- 院(51017)
- 经济学院(49842)
- 财经大学(48591)
- 州(47019)
- 基金
- 项目(264263)
- 科学(208947)
- 研究(195943)
- 基金(194471)
- 家(168630)
- 国家(167261)
- 科学基金(143445)
- 社会(127436)
- 社会科(120881)
- 社会科学(120851)
- 基金项目(101846)
- 省(99063)
- 自然(89938)
- 教育(89258)
- 自然科(87814)
- 自然科学(87795)
- 自然科学基金(86266)
- 划(83998)
- 资助(80304)
- 编号(77876)
- 成果(65499)
- 部(60232)
- 重点(59191)
- 发(56318)
- 课题(54312)
- 创(53940)
- 国家社会(53797)
- 教育部(52450)
- 制(51006)
- 人文(50594)
- 期刊
- 济(201533)
- 经济(201533)
- 研究(131097)
- 中国(79277)
- 财(64318)
- 学报(62311)
- 管理(59645)
- 科学(58093)
- 农(55853)
- 大学(48067)
- 学学(45042)
- 教育(43343)
- 农业(38092)
- 融(37532)
- 金融(37532)
- 财经(34717)
- 技术(33600)
- 经济研究(32900)
- 经(29905)
- 业经(28729)
- 问题(26202)
- 贸(21780)
- 技术经济(20820)
- 世界(20043)
- 图书(19801)
- 业(19725)
- 理论(19388)
- 国际(19197)
- 现代(18233)
- 版(18095)
共检索到616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坤荣 王东新 田伟
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制约了消费,也阻碍了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后危机时期,如何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即是运用好收入分配的杠杆,不断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各个环节,努力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化。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国安 洪丽
关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但始终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一方面从理论方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从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劳动供给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得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运用最新的数据和计量研究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主要是采用面板数据和联立方程模型等新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国际和国别研究。总的来看,这些研究对于两者关系的性质和相互影响的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其对明确两者关系的性质及作用机制从而对制定相关政策有着积极作用,但研究结论的分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依然存在,仍需要对两者关系进行全面和更深入的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龙翠红 洪银兴
使用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总体不平等进行分解,实证检验农村不平等、城市不平等以及城乡间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不平等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大;城市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城乡间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农村不平等、城乡间不平等与城市不平等相比,前两者在解释人均产出增长时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经济增长 城乡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惠康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1978-2005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劳动力、投资、教育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有效需求交互影响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且在短期内效果也非常显著。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不平等 有效需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国余
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宏观经济领域重大的研究课题之一。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关收入分配的研究主要围绕着Kuznets的倒"U"假说展开,讨论倒"U"关系的存在性问题。Kuznets之后较早的一些研究结论倾向于认为倒"U"假说是存在的,但之后的一些研究则得到了与Kuznets相反,甚至与"U"型完全不同的其他形态的结论。本文重点梳理了有关收入分配随经济增长呈现倒"U"、正"U"以及"过山车"等变动形态的经典外文研究文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生龙
收入不平等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学者之间的分歧很大,至今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在代际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政策变量因子,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证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同经济增长负相关。然后通过66个国家跨国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一结论。此外,通过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笔者发现,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贫富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没有出现新古典理论所说的收敛情形,反而扩大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章曦 叶阿忠
本文在考虑经济均衡和政策均衡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世代交替模型的两阶段模型,研究了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之间以及它们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短期:(1)随着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增长率的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提高。(2)当再分配系数增加的时候,国民收入增长率下降,即再分配程度和经济增长率负相关。(3)收入差距越小,国民收入增长率越高。利用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建立SVAR模型,分析长、短期经济变量间相互影响,理论模型的结论基本得到了证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其春
企业家(通过金融中介)从家庭借贷来支撑创新。二者在企业家的努力不为外人所见的情形下双方签订信用合同分享创新带来的垄断利润(即蛋糕)。两个有代表性经济人(企业家和家庭)的存在允许人们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里研究收入不平等。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家分配份额的增加一开始会提升增长速度,但是过了一定值后会拉低增长速度;而该份额的增加一直拉大企业家和工人间的收入差距。所以降低企业家获得的蛋糕的份额的分配改革可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企业家来自创新的收入的税率将降低他们的努力程度,从而降低增长速度,但是该税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存款收入的税率提高尽管不会改变企业家的努力程度,但是也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映东 何一 郭建军
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机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两级动力机制:体制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一级动力,是增长的源动力;结构合理化,是增长的二级动力,是增长的可持续动力。 一、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体制创新 造成粗放型增长的原因很多,我们首先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分析。 一般而言,任何形式的增长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然后才有产出的增长。问题在于:由谁决定投入。换句话说,到底是谁赋予增长第一推动力——源动力。 这由体制决定。所谓经济体制,就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制度目标的各种经济运行机制的总和。有四种模式: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茉楠
全球分工(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失衡、全球化资本流动以及美元霸权是全球失衡的根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对全球分工体系中的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严重失衡的一次总调整。从失衡到再平衡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未来全球经济将进入结构调整期。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必须将反周期政策和纠正失衡的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培育中国内生增长的新动力,通过产业轮动与区域轮动启动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 分工失衡 产业轮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燕燕 姜明惠
文章使用42个国家1966-2005年高质量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从时间和截面二维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和中期不平等和增长正相关,即不平等有利于经济增长。
关键词:
收入分配不平等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大千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CGSS数据库,利用非参数方法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并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比较两者效应大小的基础上回答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作用,降低经济增长5.86%;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提高经济增长8.16%;因此,整体而言,收入不平等提高了经济增长2.3%,从而解释了中国经济"高增长、高不平等"并存的现象。时间趋势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相互作用的净效应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结构。地区分组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的净效应呈现递增趋势。不平等分组结果发现,由于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超过了机会不平等的负向作用,努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弱化机会不平等的负面影响,强化努力不平等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冰 章上峰
传统计量模型刻画的倒U型曲线没有拐点或者仅有一个拐点,难以测度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倒U型曲线存在多个拐点的情况。本文利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估计方法,测度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多拐点倒U型曲线。研究发现,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曲线存在三个拐点:经历了凹性的快速上升到凸性的减速上升,然后又到凹性的快速上升最后到凸性的减速上升"过山车"模式。目前处于倒U型的左半部分,上升速度明显减缓。进一步,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预测得到,中国倒U型曲线将出现两个转折点,收入分配不平等在2010年后将趋于平稳,2015年后将趋于缩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艳萍
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自20世纪50年代库兹涅茨提出著名的“倒U”假说以来,中西方学者围绕此假说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大量经济学家用事实来验证此假说的存在,即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证据反对此假说,如有些西方学者针对20世纪70-80年代的“东亚奇迹”,得出了“增长和平等可以同时实现”的重要结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收入不平等程度开始在很多国家加深。因此,在21世纪初,经济学家对增长与分配之间关系的讨论还会继续,但是,讨论和研究的重点将发生变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不平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池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可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贸易开放、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进行理论回顾。通过经验数据对比,可分析中国与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休、中低收入经济休和低收入经济休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技术进步、资源环境、工业化与结构转型、城市化、国际贸易、腐败等方面的现实差距,明确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阶段性转换的事实。应当着力从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科技创新、土地要素和企业家精神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塑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可系统阐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