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9)
2023(9021)
2022(7041)
2021(6468)
2020(5131)
2019(12020)
2018(11920)
2017(23598)
2016(12708)
2015(14528)
2014(14812)
2013(14342)
2012(12643)
2011(11517)
2010(11714)
2009(11012)
2008(10925)
2007(9916)
2006(8801)
2005(8394)
作者
(36475)
(30273)
(30091)
(28885)
(19443)
(14366)
(13763)
(11727)
(11716)
(10997)
(10343)
(10242)
(9807)
(9649)
(9563)
(9504)
(9078)
(8862)
(8793)
(8367)
(7618)
(7525)
(7265)
(7103)
(6912)
(6823)
(6796)
(6446)
(6179)
(5816)
学科
(60469)
经济(60411)
管理(35631)
(35235)
方法(28457)
(28424)
企业(28424)
数学(24789)
数学方法(24259)
中国(16719)
(16202)
(14996)
业经(13754)
(12161)
理论(12062)
农业(10756)
(9938)
(9332)
金融(9332)
(9208)
贸易(9200)
(8873)
(8845)
收入(8837)
银行(8835)
地方(8831)
(8486)
(7851)
(7794)
(7476)
机构
大学(190870)
学院(189143)
(82333)
经济(80736)
管理(74119)
理学(63884)
理学院(63280)
研究(62225)
管理学(61870)
管理学院(61548)
中国(48652)
(40717)
(38014)
科学(35904)
(30983)
财经(30321)
研究所(27790)
(27695)
(27644)
中心(27396)
经济学(26617)
北京(26069)
(25939)
业大(24802)
(24611)
师范(24410)
经济学院(23776)
财经大学(22714)
(22463)
(22141)
基金
项目(120530)
科学(96155)
基金(89350)
研究(88344)
(77266)
国家(76702)
科学基金(66879)
社会(57622)
社会科(54708)
社会科学(54692)
基金项目(45534)
(45301)
自然(42753)
自然科(41869)
自然科学(41862)
教育(41591)
自然科学基金(41107)
(38361)
资助(37970)
编号(35912)
成果(29124)
重点(27171)
(26857)
(25144)
(24696)
课题(24524)
国家社会(24333)
教育部(23740)
创新(23098)
大学(22919)
期刊
(92836)
经济(92836)
研究(59636)
中国(36197)
管理(30586)
(29325)
学报(25882)
科学(25754)
(23720)
教育(21661)
大学(20822)
学学(19451)
(18408)
金融(18408)
技术(18140)
财经(16074)
农业(15694)
经济研究(15660)
业经(14477)
(13954)
问题(11957)
统计(11426)
技术经济(10401)
(10150)
商业(9342)
决策(9157)
理论(9074)
(8974)
图书(8907)
现代(8881)
共检索到284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秀武  胡日东  
文章根据墨菲等人的收入分配与工业化关系理论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推动我国工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居民特别是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购买力不强仍然是阻碍工业化进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合理要素价格的形成,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万青  魏作磊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宏观层面的定义,消费和投资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成因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非外部失衡造成,而是内部失衡造成,也即是消费相对不足与投资相对过度的结构性失衡。基于实证结论,本文认为要根除流动性过剩,仅靠货币政策不行,还要依靠包括结构性调整和金融改革在内的中长期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项东  
工业化理论主要发端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经济学关于工业化的理论可以分为立足于落后国家立场、基于发达国家立场以及新制度主义工业化理论三个派别。发展经济学工业化理论总结了世界工业化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工业化的一些共同规律,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但是,西方工业化理论存在忽视发展中国家实际的根本弊端。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正确方向,从实际出发,创建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理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礼伯  沈坤荣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较大影响,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我国学者的高度关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该文就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对产业发展的启示等三个方面对现有国内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熊维刚  吕麒  
刘大钧是民国时期著名经济学家,其工业化思想的要旨是:以国家统制的方式,通过协调轻工业与重工业、农业与工业、国家经济与区域经济等关系,快速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以达到国防安全与民生富裕的双重目标。刘大钧的工业化思想比较充分和集中地反映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的现实与趋势,把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于秋华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中国工业化方面有诸多论述,主要包括中国工业化的目标是要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工业化的主体是国家及其国有企业、工业化的重点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有着深刻影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以及一系列政府政策的思想渊源。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为新中国的全面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对中国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长期性估计不足,过急过快的目标要求反而造成"欲速则不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守英  王瑞民  
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经验研究证实了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反向关系。中国大规模农户的土地生产率远低于小规模农户,单纯扩大土地规模无法实现农业规模报酬,以农业部门要素组合重构与连续性变化为特征的农业工业化,更主要依赖农业各环节服务规模的扩大和分工水平提高,这是实现农业规模报酬的可能途径。山东以供销社为主体进行农业生产要素重构,通过土地托管而非土地流转推动服务规模化,在标准化、易监督的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搭建为农服务中心集约化供给不可分割的大型农业投入,发挥村级组织作用降低服务规模化组织成本,既通过分工效率提升实现了服务环节的规模报酬,又避免了单纯农场规模扩大引致的监督成本上升。本文认为,在农户家庭经营制度下,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工业化与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宋佳馨  
随着全球进入低利率时代,中心国家流动性泛滥导致的极端跨境资本流动事件频发。跨境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在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波动和金融稳定的同时,是否会对其产业结构造成影响?本文搜集整理了154个国家和地区1980—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将资本流动划分成常规时期和大规模流入时期,研究发现,常规时期跨境资本的流入不会对制造业比重造成影响,而在大规模资本流入时期,资本流入会显著降低一国的制造业比重,产生“去工业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规模资本流入主要是通过财富效应渠道使居民消费上升,导致了非贸易品部门的扩张和贸易品部门的相对萎缩,并且无论是在OECD国家还是在非OECD国家,财富效应渠道的作用都是显著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发现,在大规模资本流入时期,加强资本管制能够有效地抑制非OECD国家的制造业比重下降幅度,对“去工业化”进程产生减缓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廷春  
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工业化理论提出:提高交易效率,可以促进分工深化,而工业分工深化的过程就是工业份额不断增加的工业化过程。这对正在进行工业化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通过完善市场体系、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重构信用体系、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政府信息系统等措施,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华  陈迅  
近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证券市场存在一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本文对规模效应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规模效应在不同国家的检验结果异同、与其他异象的关系、规模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检验规模效应的实证研究方法的优劣等角度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并从总体研究视角,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研究背景以及全新的实证研究方法等方面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毅  东童童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国家战略,近年来颇受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界等相关领域的重视。国外学者对"两化融合"发展的研究较早,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对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对"两化融合"发展的内涵、路径以及相关经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情况看,"两化融合"经历了政策的演变和推进,试验区建设也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是传统工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两化融合"与"互联网+"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利  
本文分析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居民(包括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并没有完全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在"十五"和"十一五"的大部分时间,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国家税收的增速却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日益严重,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文章认为,在城市化滞后的情况下,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的重工业化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劳动力价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强  孙剑平  
西方经典经济学家关于收入分配的主要思想理论有:古典经济学派收入分配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凯恩斯及后凯恩斯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等。在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进入深水区,有必要对西方收入分配的主要思想理论进行厘清,以汲取其合理内核。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近年来甚至呈现出失衡的局面,进而对我国的消费和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回溯法可推导出"低价工业化"增长机制是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得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我国增长机制的转变;收入分配失衡的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