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4)
2023(4440)
2022(3698)
2021(3673)
2020(3038)
2019(7068)
2018(6767)
2017(12781)
2016(6462)
2015(7546)
2014(7289)
2013(7440)
2012(7087)
2011(6589)
2010(6211)
2009(5796)
2008(5659)
2007(4666)
2006(4075)
2005(3837)
作者
(17357)
(14875)
(14689)
(14248)
(9459)
(7024)
(6523)
(5788)
(5737)
(5352)
(4950)
(4846)
(4766)
(4753)
(4610)
(4553)
(4411)
(4353)
(4113)
(3856)
(3717)
(3510)
(3474)
(3417)
(3392)
(3316)
(3089)
(2985)
(2956)
(2898)
学科
(33158)
经济(33130)
(17415)
方法(15822)
管理(15362)
数学(15064)
数学方法(15012)
中国(12319)
(11802)
(9781)
企业(9781)
(9690)
(9164)
贸易(9158)
(9077)
收入(8724)
农业(8551)
(6007)
(5786)
银行(5786)
(5648)
(5547)
关系(5424)
业经(5233)
(5056)
金融(5056)
国民(4990)
(4646)
环境(4544)
出口(4331)
机构
大学(100248)
学院(96113)
(56240)
经济(55767)
研究(39577)
管理(38172)
理学(33284)
理学院(32974)
管理学(32761)
管理学院(32584)
中国(32385)
(22700)
(21622)
经济学(19542)
科学(19524)
(19004)
财经(18590)
经济学院(17744)
(17460)
研究所(17397)
中心(17029)
(16209)
北京(14214)
财经大学(14133)
(13647)
业大(12481)
科学院(12460)
农业(12442)
经济管理(12268)
研究中心(12243)
基金
项目(65410)
科学(53836)
基金(53205)
研究(48763)
(47046)
国家(46770)
科学基金(40045)
社会(35900)
社会科(34260)
社会科学(34256)
基金项目(26994)
自然(23471)
自然科(23022)
自然科学(23016)
自然科学基金(22683)
资助(22231)
教育(20899)
(19314)
(18015)
中国(17738)
国家社会(17601)
编号(17565)
(17277)
教育部(15297)
重点(14578)
成果(14391)
人文(14044)
(13975)
社科(13301)
重大(13290)
期刊
(54574)
经济(54574)
研究(32753)
中国(18417)
(15791)
(14359)
科学(14176)
学报(13051)
管理(12756)
大学(10769)
经济研究(10593)
学学(10123)
农业(10079)
财经(9978)
(9931)
金融(9931)
(8979)
(8776)
世界(8737)
国际(8068)
问题(7988)
技术(6632)
(6466)
业经(6081)
技术经济(5609)
统计(5249)
教育(5106)
经济问题(4952)
资源(4612)
社会(4197)
共检索到145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文章采用1983-2015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收入不确定-居民消费-经常账户余额决定框架下对中国经常项目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优于预期"的正向不确定具有扩大居民消费,恶化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作用;"劣于预期"的负向不确定可以减少居民消费,进而改善一国经常账户余额。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收入不确定方向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收入正向不确定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作用不显著,收入负向不确定显著地加剧了近年来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持续性经常账户顺差与收入负向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常账户收支平衡出现持续性顺差,尤其2001年以后出现顺差额大量增加。对经常账户构成项目的分解分析表明,大量顺差的出现与收益项目和单边转移项目的某些变动有关系,这些变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对货物贸易总量及其分解部分的初步计量检验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在所考察期间内都未显示出相对于非汇率因素的突出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盼盼  马光荣  徐建炜  
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在2002~2008年期间迅速扩大,本文利用修正后的资金流量表分解住户、企业和政府对其差异性的贡献。研究发现,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扩大不仅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而且在短期内也具有波动性特征,前者主要来自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持续增加,而后者源于企业和政府的短期投资倾向发生变化。居民部门的储蓄倾向增加与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部门的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收入迅速上升密切相关,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增加则与财政情况的好转、社保净收入增加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有关;企业和政府投资倾向出现的短期波动与经济周期景气和政府宏观调控密切相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卫东  谢峰  
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快速收窄,国际收支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传统产业出口创造顺差能力减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进口扩大,旅行逆差畸高加剧服务贸易逆差,以及投资收益保持结构性逆差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收窄。国内经济放缓背景下,2019年中国经常账户预计将维持顺差,但考虑到高质量供给增长不足拖累出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进口,特殊的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维持投资收益逆差,以及中长期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未来中国或提前出现经常账户逆差格局。这不利于经济赶超,且将加大国际收支脆弱性。今后一段时期,需从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经常账户平衡,警惕经常账户逆差引致的金融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持续、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彻底扭转中国经常账户失衡,迫在眉睫。文章基于居民消费能力的视角,对中国经常账户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居民消费能力、投资率、净国外资产比率和人口抚养比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其中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经常账户的重要因素且与经常账户余额/GDP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伟  杨娇辉  王凯立  
本文旨在考察国家心理文化中的不确定性规避以及长期导向因素对中美之间经常账户不平衡的贡献。首先,本文从心理文化因素对贴现因素的影响入手,构造心理文化对经常账户影响的简单理论分析框架,得出心理文化中长期导向程度越高、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越低的经济体,其经常账户顺差(逆差)越大(越小)的结论。其次,在69个经济体1981~2014年数据的基础上,有效验证了上述心理文化异质性确实是经常账户的重要影响因素。再次,进一步量化国家心理文化因素对经常账户余额的贡献:优势分析发现,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导向程度对经常账户的解释力超过了财政余额、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政府冲销干预等因素;外部平衡评估的分析发现,在2014年中美4.36%的经常账户余额差异中,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导向因素的贡献高达2.71%。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翟晓英  翟晓鸣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论证了收入不平等和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数量关系。首先构建了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关系的两期模型,研究表明:低收入人群的跨期消费决策受到参照群体(高消费群体)消费外部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收入不平等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与金融发展程度相关。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经常账户越容易产生赤字;当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低收入人群获得自由借贷的范围和水平受到限制,普遍推迟当前消费,进而导致经常账户盈余。文章还基于中国1980-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对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是造成中...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绍保  
基于Caballero(2006)提出的"资产短缺"假说及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本文导出"未调整的资产短缺指数"是反映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状况的最恰当指标。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控制变量引入和中国经济数据,本文研究证实,除本币实际汇率低估、世界经济增长等因素外,"未调整的资产短缺"也是造成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的重要诱因。结合对"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发生逆转的原因分析,本文重点强调,在新兴经济体遭遇大的负向外部冲击时,债券市场发展不仅利于缓解其"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也利于防止其银行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过度累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1%。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红忠  秦泰  
本文基于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考虑消费倾斜因素,对我国的经常账户动态路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可以分为消费倾斜部分和消费平滑部分;相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跨期价格,我国居民更加偏好未来消费;消费平滑部分则准确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特征。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很大程度上是居民基于对未来消费的偏好和对净收入变动的预期而选取最优消费路径的理性结果,并非长期失衡的表征。相应地,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从外部均衡转向鼓励居民消费、优化收入分配,以实现居民福利的改善。与此同时,经常账户顺差扩大的趋势也将得以缓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邱嘉锋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额顺差,2005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06年达到1774.6亿美元,增幅高达74%。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快速增长,全年顺差达2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顺差呈现特殊的结构特点,2005年以来顺差激增有其一般原因,也有个别顺差国的特殊原因。巨额顺差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削减顺差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对我国外贸顺差状况和原因进行一些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幼平   张澍   吴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斌  刘颖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经常账户逆差341亿美元,这是自中国入世以来经常账户季度记录首次出现逆差的情况。2019年经常账户再次恢复顺差。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对中国的经常账户收支状态产生了长远影响。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引致外需疲软、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短期内中国经常账户大规模顺差状况难以持续。比较中国同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发展路径,从长期看中国经常账户变动有望步入新常态,进入平衡波动阶段,整体维持在合理区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本文沿着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的路径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GDP受消费率的影响,而一国的消费率又受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受消费率显著负向影响,而消费率受金融发展程度的显著影响。在对金融发展程度变量的处理上,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发展的10个指标,对这些金融发展代理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提取它们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来获得一个金融发展的综合变量,从而避免某单一变量或几个变量代表性不足的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