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
- 2023(1154)
- 2022(934)
- 2021(858)
- 2020(800)
- 2019(1866)
- 2018(1774)
- 2017(3437)
- 2016(1855)
- 2015(2120)
- 2014(2204)
- 2013(2264)
- 2012(2131)
- 2011(1793)
- 2010(1846)
- 2009(1542)
- 2008(1603)
- 2007(1558)
- 2006(1281)
- 2005(1118)
- 学科
- 济(8201)
- 经济(8196)
- 收入(7125)
- 财(5918)
- 业(5011)
- 方法(4399)
- 国民(4237)
- 数学(4205)
- 数学方法(4167)
- 国民收入(4122)
- 富(3975)
- 财富(3975)
- 管理(3737)
- 农(3341)
- 农业(2875)
- 企(2435)
- 企业(2435)
- 分配(2316)
- 中国(2221)
- 贸(1725)
- 贸易(1725)
- 易(1709)
- 关系(1547)
- 税(1360)
- 税收(1327)
- 财政(1253)
- 人民(1214)
- 收(1206)
- 融(1188)
- 金融(1188)
- 机构
- 大学(26337)
- 学院(25640)
- 济(13623)
- 经济(13378)
- 管理(10731)
- 理学(8973)
- 理学院(8924)
- 管理学(8828)
- 管理学院(8795)
- 研究(8627)
- 中国(6605)
- 财(6465)
- 京(5598)
- 财经(4884)
- 经济学(4834)
- 经(4540)
- 经济学院(4406)
- 科学(4165)
- 所(4128)
- 中心(3824)
- 北京(3687)
- 研究所(3682)
- 财经大学(3651)
- 江(3471)
- 农(3272)
- 院(3135)
- 业大(3011)
- 范(2945)
- 师范(2934)
- 经济管理(2879)
共检索到39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锦春 谢建国
本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环境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可以通过国内消费需求、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持有国外债券三个途径实现对经常项目的影响。长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能够提高国内总需求,减少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的国外债券持有量;短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会降低中国低收入阶层消费,促进美国低收入阶层消费增加;收入不平等改善会减少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而改善美国经常项目顺差,金融深化则会放大其作用幅度。本文结论显示,维持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适度的金融自由化水平有助于我国经常项目"再平衡"。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金融自由化 经常项目 失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锦春 谢建国
通过构建一个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二元经济背景下人口结构变迁与城乡收入分配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使用198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命题的检验结果表明,无限劳动力供给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是造成我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重要原因,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难以调控这种持续性的经常项目失衡。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经常项目出现顺差的局面仍将持续,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嬗变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这一问题将有所缓解。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锦春 谢建国
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环境下的两国跨期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金融自由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并使用72个国家1973-2002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进口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存在差异;金融自由化程度加深不仅会促进进口,也会恶化经常项目并放大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常项目和进口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恶化会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规模,而我国经常项目的结构性失衡根源在于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维持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适度的金融自由化水平有助于我国经常项目结构性失衡的调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翟晓英 翟晓鸣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论证了收入不平等和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数量关系。首先构建了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关系的两期模型,研究表明:低收入人群的跨期消费决策受到参照群体(高消费群体)消费外部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收入不平等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与金融发展程度相关。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经常账户越容易产生赤字;当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低收入人群获得自由借贷的范围和水平受到限制,普遍推迟当前消费,进而导致经常账户盈余。文章还基于中国1980-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对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是造成中...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经常账户 金融发展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建国 赵锦春 林小娟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68个国家4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劳动参与率以及收入不平等对进口需求的影响。结论显示:收入不平等与劳动参与率显著影响一国的进口需求,这是贸易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进口需求存在差异化影响,而人口增长率与劳动参与率的不同组合将导致一国具有不同的国际收支倾向。本文检验结果显示,如果这种国家间劳动参与率差异以及国内收入不平等状况在短期内无法改变,那么新兴经济体国家贸易盈余的累积与发达国家贸易赤字并存的失衡贸易结构仍会维持。
关键词:
劳动参与率 收入不平等 进口需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冰晖 封肖云
贸易不平衡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目前国际贸易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目前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使用WIOD数据库中的39个国家1995-2009年的数据样本对贸易余额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贸易余额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显著为负,即贸易余额的增加有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这种缓解作用在越发达的国家中表现越明显,并且实证结果较为稳健。鉴于此,我国应当理性看待当前的巨额贸易顺差,在稳定外汇和缩小收入差距之间进行权衡,还要加快发展经济,争取早日跻身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冰晖 封肖云
贸易不平衡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目前国际贸易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目前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使用WIOD数据库中的39个国家1995-2009年的数据样本对贸易余额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贸易余额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显著为负,即贸易余额的增加有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这种缓解作用在越发达的国家中表现越明显,并且实证结果较为稳健。鉴于此,我国应当理性看待当前的巨额贸易顺差,在稳定外汇和缩小收入差距之间进行权衡,还要加快发展经济,争取早日跻身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本文从经济增长、发展机会、社会公众态度反应以及政治稳定等角度出发,通过对美国和中国的不平等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各自的收入不平等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和特点,从而说明,不能简单地用基尼系数作为判断收入分配差距大小的惟一依据来判定现实的收入分配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判定收入不平等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何等性质、何等程度的影响,并以此来分析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以及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比较 理论含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文章运用199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视角,考察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总体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创新带来了不同收入阶层内部的分化;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农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显示出农业创新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创新水平和农业创新水平具有缩小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扩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总体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雅丽
对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的解释一般是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民高储蓄率、大量FDI流入和过分优惠的对外资政策等方面来进行。本文认为在这些因素后面的一个共同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发达。在从理论上和国际经验上对金融发展和经常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我国不发达的金融体系对经常项目顺差影响的具体机制,并认为只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我国金融业才能促进内外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经常项目 贸易顺差 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帅旭 包明友
国外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是导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进而引发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和中美两国经常项目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后认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大幅增长先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增长,美国充当国际商品"最后需求人"的角色是导致国际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力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张天顶 李洁
近些年,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成为经济研究者、国际机构和各国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以及商务经济研究报告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构建了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的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应用该结构性模型考察了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政府财政收支以及对外净资产等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利用52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到2004年经济数据就理论模型所关注的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对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常项目 失衡 结构性模型 实证研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霞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子样本数据以及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各可观测因素对自营者和受雇者收入分布的解释能力存在何种差异,及其在2005—2012年间所发生的变化。考虑到就业方式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首先采用转换回归模型对自营者和受雇者的收入方程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基于回归分析的分解分析方法,利用Shapley分解过程对自营者收入的Gini系数和受雇者收入的Gini系数分别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流动人口而言,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正在减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甘小芳 许少强
本文以2002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相关数据为统计对象,采用跨期均衡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中国、美国和日本3个国家经常项目失衡的原因,结果发现: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由此形成长期的依赖性超前消费行为习惯是美国持续性逆差的内在原因;日本持续性顺差的原因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长缺乏信心;过于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经济内部消费者福利合理安排是当前中国经常项目巨额顺差的内在原因。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治理经常项目失衡的关键措施不在增加收入而在减少刚性支出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