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9)
- 2023(12672)
- 2022(10960)
- 2021(10296)
- 2020(8981)
- 2019(20835)
- 2018(20638)
- 2017(39855)
- 2016(21344)
- 2015(24153)
- 2014(24026)
- 2013(23454)
- 2012(21708)
- 2011(19096)
- 2010(18949)
- 2009(17562)
- 2008(17251)
- 2007(15455)
- 2006(13062)
- 2005(11365)
- 学科
- 济(87828)
- 经济(87628)
- 管理(60086)
- 业(59465)
- 企(48792)
- 企业(48792)
- 方法(45674)
- 数学(39828)
- 数学方法(39361)
- 财(27533)
- 农(24874)
- 中国(22312)
- 贸(20112)
- 贸易(20108)
- 易(19711)
- 业经(18846)
- 农业(16339)
- 学(16120)
- 务(15368)
- 财务(15297)
- 财务管理(15253)
- 制(15235)
- 地方(14896)
- 企业财务(14475)
- 和(14424)
- 理论(13781)
- 出(13656)
- 融(12732)
- 金融(12728)
- 银(12639)
- 机构
- 大学(299477)
- 学院(296545)
- 济(126765)
- 经济(124388)
- 管理(120064)
- 理学(104577)
- 理学院(103524)
- 管理学(101695)
- 管理学院(101161)
- 研究(93963)
- 中国(73449)
- 京(61190)
- 财(59156)
- 科学(55512)
- 财经(47689)
- 农(47294)
- 中心(46546)
- 所(45419)
- 经(43547)
- 江(43242)
- 业大(42554)
- 研究所(41248)
- 经济学(40201)
- 北京(37788)
- 范(37744)
- 师范(37384)
- 农业(36995)
- 经济学院(36602)
- 财经大学(35753)
- 州(33846)
- 基金
- 项目(204082)
- 科学(162515)
- 基金(151949)
- 研究(149388)
- 家(131818)
- 国家(130444)
- 科学基金(113369)
- 社会(98485)
- 社会科(92590)
- 社会科学(92561)
- 基金项目(80401)
- 省(77835)
- 自然(72779)
- 自然科(71183)
- 自然科学(71163)
- 自然科学基金(69927)
- 教育(69320)
- 划(65641)
- 资助(62314)
- 编号(60344)
- 成果(48974)
- 部(46834)
- 重点(45160)
- 创(42412)
- 发(42256)
- 国家社会(41358)
- 教育部(40990)
- 科研(40048)
- 人文(39953)
- 创新(39609)
共检索到428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伍再华 叶菁菁 郭新华
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指出,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背景下,收入分配差距和区域社会保障支出不均衡问题不容忽视,这对家庭经济安全与居民幸福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和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支出等省级层面数据,验证了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显著提高了所有家庭的借贷需求且对低等收入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大。(2)社会保障支出对家庭借贷存在挤出效应,且社会保障支出越高的地区,这种效应越明显。(3)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可以减缓收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社会保障支出 家庭借贷行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新华 刘辉 伍再华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度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并验证了家庭是否存在为追求社会地位而借贷的动机。研究表明:(1)收入不平等并不是影响家庭是否借贷的主要因素,但是对家庭的负债规模存在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2)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并不会促使中低收入家庭寻求借贷或提升家庭负债规模,我国家庭并不存在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而进行借贷的动机;(3)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有利于高收入家庭获得更多的正规金融借贷,中低收入家庭则会较多地依赖于非正规金融借贷;(4)户主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家庭经济特征以及家庭所处地区特征均是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再华 叶菁菁 郭新华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并验证了财富不平等扩大会抑制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素养是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户主金融素养水平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与家庭借贷规模。(2)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素养的提高对信贷约束较为严重的农村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3)财富不平等对家庭借贷行为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财富不平等的扩大减少了家庭借贷需求,降低了家庭发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再华 叶菁菁 郭新华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并验证了财富不平等扩大会抑制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素养是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户主金融素养水平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与家庭借贷规模。(2)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素养的提高对信贷约束较为严重的农村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3)财富不平等对家庭借贷行为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财富不平等的扩大减少了家庭借贷需求,降低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和家庭负债规模。(4)随着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的扩大,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应该大力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教育,注重家庭收入分配合理性,从而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玲萍 徐超 曹阳
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阶梯。在收入不均衡情况下,低收入家庭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实现收入阶层的改善。文章采用CFPS2014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费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费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在不同组别呈现异质性:(1)收入差距对教育消费的影响在低收入家庭组显著,在高收入家庭组则不显著;(2)在有成员就读高中及以下教育层级的家庭组显著,在其他家庭组则不显著。在排除了消费的示范效应、克服了因忽视政府质量而导致的内生性偏误以及更换收入差距测度指标后,结果依旧稳健。研究表明,在教育机会平等化前提下,家庭会通过教育消费决策来实现收入阶层的改善。此外,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规避居民"因教致贫"和"因教返贫"风险的重要手段。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杭斌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相对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从地位关注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具有地位商品属性,地位外部性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强化了家庭的地位关注动机,并进一步推高了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水平。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教育支出的竞赛中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重的负担。研究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正由学校教育向影子教育拓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杭斌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相对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从地位关注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具有地位商品属性,地位外部性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强化了家庭的地位关注动机,并进一步推高了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水平。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教育支出的竞赛中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重的负担。研究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正由学校教育向影子教育拓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广肃 樊纲 马光荣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会提高人们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从而促使家庭通过增加可见性支出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证实,收入差距的扩大,促使家庭购置面积更大、花费更高的房屋,同时会显著增加家户的礼金支出。对机制的探究发现,收入差距确实降低了人们自评社会地位,提高了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而且随着收入差距扩大,相对低收入家庭的可见性支出提高幅度更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样本,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利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展开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果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这种显著影响在市场化程度高、男性群体中更加明显。机制路径分析表明,家庭老人照料可以通过限制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参与,减少此类群体的工作收入,从而影响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家庭老人照料能够通过提升房屋价格,间接拔高低收入农户“创业门槛”,从而降低其自主创业意愿,最终影响农户内部财富不平等。论文拓展了农村贫富差距及老龄化的相关研究,为改善农户内部分配格局创建了新的视角及研究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会平 肖瑜君 陈政 陈慧卿 陈国生
社会资本、金融借贷在家庭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18年CFPS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金融借贷与家庭创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社会资本对家庭创业行为存在积极的影响作用,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对家庭创业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规金融借贷的促进作用略大于非正规金融借贷,且结果具有稳健性。(2)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金融借贷在社会资本影响家庭创业行为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3)社会资本对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大;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对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但正规金融借贷对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从城乡区域来看,城镇家庭社会资本对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大于农村家庭,城镇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能够显著促进创业行为,但对农村家庭的作用十分有限,且不显著。由此,文章从不同地域采取差异化措施,促进家庭创业;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完善非正规金融市场和正规金融市场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金融借贷 家庭创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饶育蕾 吴玥 朱锐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社会互动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不同理论,从社会互动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家庭借贷行为、家庭借贷渠道等视角对社会互动对家庭借贷行为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成员的社会互动正向显著推动家庭借贷行为,并且对城市家庭的影响大于农村家庭。同时,对家庭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行为影响更大,社会互动对城市家庭从民间借贷影响大于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影响,而对农村家庭的两种借贷行为影响则相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林常青 涂钰珺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采用probit模型及工具变量法考察了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对家庭债务的影响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调节效应,并从信贷供求的视角进一步检验了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对家庭债务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家庭所持有的债务越多;(2)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负向调节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与家庭债务之间的关系,即家庭的收入水平越低,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越大;(3)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主要通过刺激信贷需求的渠道正向影响家庭债务。本文研究丰富了地区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影响方面的研究,也为从源头上合理控制家庭债务水平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家庭债务 信贷供给 信贷需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力行 周广肃
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借贷约束使得底层家庭无力对子女进行最优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此同时,富裕家庭则不受借贷约束的影响,总体结果是社会流动性减弱。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和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借贷约束确实提高了居民收入和教育的代际传递弹性,降低了社会流动性。在匹配政府公共教育支出数据后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可以缓解家庭层面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提高教育水平的代际流动性。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借贷约束 教育财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伍再华 李伟男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加剧了城乡割裂和社会分化,而且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Probit和Tobit模型,考察了户籍对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并验证了家庭借贷约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户籍是导致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行为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不同户口类型、不同区域相同户籍的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行为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户籍影响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行为的过程中,借贷约束的中介作用确实存在。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乡和区域壁垒,提高农村家庭与贫困地区家庭的收入水平,破除家庭商业保险市场参与的障碍。
关键词:
户籍 借贷约束 商业保险市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诚 尹志超
在中国家庭负债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家庭负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家庭负债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家庭负债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其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准结果表明,家庭负债显著扩大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经营性负债显著提高基尼系数,而消费性负债对基尼系数无显著性影响。其中,高收入群体持有较高比例的经营性负债显著提高家庭收入;而低收入群体较高比例的消费性负债未能促进收入水平的增加,甚至抑制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家庭负债为高收入群体创造收益。异质性分析显示,负债显著提高城市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丰富家庭的收入。
关键词:
家庭负债 收入不平等 财富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