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9)
- 2023(13353)
- 2022(11700)
- 2021(10738)
- 2020(9104)
- 2019(20762)
- 2018(20769)
- 2017(40144)
- 2016(21410)
- 2015(23851)
- 2014(23828)
- 2013(23874)
- 2012(22180)
- 2011(20258)
- 2010(20184)
- 2009(18579)
- 2008(17759)
- 2007(15579)
- 2006(13912)
- 2005(12313)
- 学科
- 济(102793)
- 经济(102689)
- 管理(60055)
- 业(53342)
- 企(43082)
- 企业(43082)
- 方法(41136)
- 数学(35744)
- 数学方法(35388)
- 学(24283)
- 中国(23696)
- 农(23455)
- 地方(23147)
- 财(22998)
- 业经(20001)
- 农业(16303)
- 理论(15374)
- 制(15294)
- 和(14513)
- 地方经济(14401)
- 贸(14120)
- 环境(14112)
- 贸易(14111)
- 易(13578)
- 融(12429)
- 金融(12428)
- 技术(12079)
- 银(11985)
- 银行(11929)
- 划(11690)
- 机构
- 大学(314365)
- 学院(309557)
- 济(129778)
- 经济(127085)
- 管理(121578)
- 研究(109535)
- 理学(105167)
- 理学院(103979)
- 管理学(102150)
- 管理学院(101604)
- 中国(78633)
- 科学(68902)
- 京(67306)
- 财(56798)
- 所(55888)
- 农(52162)
- 研究所(51078)
- 中心(47878)
- 业大(47709)
- 财经(45412)
- 江(44845)
- 北京(42728)
- 经(41337)
- 范(41016)
- 农业(40977)
- 师范(40462)
- 经济学(39775)
- 院(39535)
- 州(36023)
- 经济学院(35497)
- 基金
- 项目(213128)
- 科学(165950)
- 基金(154368)
- 研究(153430)
- 家(135632)
- 国家(134523)
- 科学基金(114353)
- 社会(96597)
- 社会科(91427)
- 社会科学(91397)
- 省(82620)
- 基金项目(81723)
- 自然(74645)
- 自然科(72851)
- 自然科学(72830)
- 自然科学基金(71525)
- 教育(69477)
- 划(69419)
- 资助(64078)
- 编号(61283)
- 成果(50246)
- 重点(47636)
- 部(46453)
- 发(45688)
- 创(43266)
- 课题(42334)
- 科研(40773)
- 创新(40432)
- 大学(40148)
- 国家社会(39932)
- 期刊
- 济(146488)
- 经济(146488)
- 研究(94756)
- 中国(56338)
- 学报(52530)
- 科学(47317)
- 农(46840)
- 管理(46757)
- 财(41638)
- 大学(39062)
- 学学(36822)
- 农业(32685)
- 教育(31806)
- 技术(28108)
- 经济研究(24322)
- 融(23395)
- 金融(23395)
- 财经(22978)
- 业经(21438)
- 经(19709)
- 图书(18849)
- 问题(18745)
- 技术经济(16208)
- 业(16199)
- 理论(15245)
- 科技(14448)
- 版(13937)
- 现代(13802)
- 实践(13670)
- 践(13670)
共检索到457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在一个收入不平等环境中考察了两种类型的惩罚机制对于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社会偏好的普遍存在,引入惩罚机制可以显著且稳定地提高公共品供给水平,不过基于个体的惩罚机制效果更好;惩罚主要针对违背公平准则的行为,被试也会主动调整以避免被惩罚;处境较好的被试的惩罚倾向较低,并且被惩罚的可能性较高。这些结论对制定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公共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何其新
在一个标准的公共品自愿供给实验环境中,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通过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和出场费不平等3种方式体现的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偏好、公共品自愿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公共品自愿供给是可能的,不过在多期重复中明显下降;二是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都会对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出场费不平等的影响则不确定;三是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主要可由互惠和不平等厌恶理论所解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收入不平等、社会偏好和公共品自愿供给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公共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闫佳 章平
大量的公共品博弈实验研究使用分散式同侪惩罚机制来验证惩罚在促进合作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但在现实中基于个体之间的互相惩罚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将惩罚权力集中在部分参与者手中。所以,本文从真实公共领域的特征出发,将惩罚的执行者设定为一位组内成员,由其既作为参与者也作为管理者。并且,实验设置区分了随机决定和投票决定两种管理者的产生方式。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发现,管理者产生方式并不会影响个体在惩罚局时的公共品自愿供给量,但决定出的管理者自身及所执行的差异化惩罚政策才会显著作用于个体在惩罚局时的公共品自愿供给量。这在理论与实践中为当前我国"推进社区自治、创新管理体制"方面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浩然 夏静文 关雯琦 林斌斌
本文通过构建实验室实验引入现实社会中常见的淘汰式惩罚机制,探究该机制对团队合作行为的影响。在引入淘汰式惩罚机制的重复公共品博弈中,每位团队成员均能观察到其他成员每轮对公共品的贡献,且每4轮获得一次永久性淘汰其他成员的投票权利。当某成员被不少于半数的其他成员投淘汰票后会被逐出团队,意味着其将不能再参加后续博弈轮次并获得收益。研究表明,各团队均有成员使用该惩罚机制淘汰其他团队成员,从而在重复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团队的人均贡献并将其维持在较高水平。成员的个人贡献低于团队人均贡献的相对程度越大,其被惩罚的概率就越大。贡献高于团队人均水平的成员比贡献低于人均水平的成员更愿意实施惩罚。在撤掉该惩罚机制后,之前形成的高水平合作未能继续维持。
关键词:
淘汰 惩罚 合作 公共品博弈 实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崇金 聂左玲 岳军
文章基于Fischbacher和Gchter(2010)实验方法,以中国被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个体社会偏好异质性、预期形成方式,以及两者对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社会偏好的异质性与预期的动态调整共同决定了实验被试的公共品投资行为,具体而言,异质性的个体基于自己的观察不断地更新对他人公共品投资的预期,进而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文章不仅为国际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被试的证据,同时,也为完善我国公共品供给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社会偏好 异质性 预期 公共品实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洪东
经济证据和经验事实支持了存在既能产生更大的经济平等,又能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状态。不平等的分配经常出现无效激励结果、使协调失灵,这样的经济要得以运转,代价巨大。相反,一个更加平等的经济体容易为低成本解决协调失灵所必须的信任和合作的形成。财富的再分配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同时又能促进更大的平等。
关键词:
协调失灵 治理结构 不完备合同 监督成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斯涅
实验方法是经济学家研究公共物品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有关公共物品自愿缴费机制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越发清晰全面地揭示出人类的偏好特征以及影响公共物品集体筹资结果的因素。这些研究涉及被试者人口学特征、初始资金分配方式、组群形成方式及结构、引致集体感、交流、社会信息、决策时间机制、反馈机制、实验任务表述方式等因素对公共物品自愿缴费结果的影响。此外,实验也揭示出人类偏好类型的稳定性以及条件性合作行为在人群中的普遍存在。最后,实验经济学对公共物品自愿缴费问题的研究还呈现出重要的方法学进展,即实地招募被试者进行实验以及设计比传统实验更贴近真实社会情境的任务;研究者借此得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人们在面临类似现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大千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CGSS数据库,利用非参数方法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并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比较两者效应大小的基础上回答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作用,降低经济增长5.86%;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提高经济增长8.16%;因此,整体而言,收入不平等提高了经济增长2.3%,从而解释了中国经济"高增长、高不平等"并存的现象。时间趋势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相互作用的净效应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结构。地区分组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的净效应呈现递增趋势。不平等分组结果发现,由于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超过了机会不平等的负向作用,努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弱化机会不平等的负面影响,强化努力不平等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安 宋紫峰
本文在一个典型的公共品实验环境中,考察了公共品覆盖人群大小、个体投资于公共品的边际收益、初始禀赋和社会关系对于其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影响,验证了对公共品自愿供给现象的不同解释;同时,通过将之与已有的源自不同国家的相似实验研究进行对比,继而说明经济个体的社会偏好的某些固有稳定性。这个结论对于我们理解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尤其是公共品自愿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品 自愿供给 实验经济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连洪泉 周业安 陈叶烽 叶航
本文利用序贯公共品实验研究社会距离影响群体合作行为的效应及途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群体合作水平在合伙人情境中显著高于陌生人情境。不同社会距离使个体互惠预期在陌生人情境中显著低于合伙人情境,并形成明显不同的互惠预期直接和间接自愿供给效应。实验结果也识别出合伙人情境中影响先行动者公共决策的两个行为因素:前期合作方决策信息及自身同样角色经历。研究结果对于后续理论研究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社会距离 公共品自愿供给 社会困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波
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是经济学中有关个人理性与社会困境的经典问题。在公共物品供给博弈中,至少有一个人提供公共物品(志愿服务)是最优结果,但往往出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不相容、个人最优选择与集体最优选择相背离的现象,导致公共物品供给要么缺失、要么过剩的"双重困境",即"志愿者困境"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经济学方法被引入公共物品问题的研究,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前沿的手段。有关公共物品自愿缴费机制的实验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范式,大量实验表明人群中普遍存在稳定的偏好类型和条件性合作行为。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引入不确定性和异质性,利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不对称成本对"志愿者困境"博弈结果的影响,分析信息在博弈中的作用及条件性合作行为的可能性。结果发现:(1)博弈者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能出现不一致的"反直观"结果;(2)不确定性对博弈者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信息越透明、越充分,个人行为越接近纳什均衡策略的直观结果;(3)对其他博弈者成本的不确定性会增强志愿服务行为的激励,进而存在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潜在可能;(4)个体异质性与信息不对称使得博弈者协调合作的可能性很低,出现公共物品供给过剩的"第二重困境",导致集体福利无法实现帕累托改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崇金 史丹
大量实验研究显示,被罚者能够立即"可知的"利他惩罚可以有效地维系公共品自愿供给合作,这是破解社会合作难题的突破口。但近年来,这种实验设计招致诸多质疑。本文重新审视了人们的利他惩罚意愿,分析了人们对他人的利他惩罚预期及其对社会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更为严格意义上的利他惩罚确实存在,但利他惩罚威胁不足以维系社会合作,搭便车者往往会低估他人的利他惩罚。基于当前中国社会的利他惩罚乏力、利他惩罚预期不足的基本判断,本文提出,应积极拓展利他惩罚渠道、畅通惩罚作用路径,在私人惩罚与公共惩罚的互动中,形成有力的失信惩戒机制,从而进一步强化利他惩罚对违规、卸责、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威慑。这是当前推进社会治理的...
关键词:
利他惩罚 预期 公共品实验 社会治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生龙
收入不平等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学者之间的分歧很大,至今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在代际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政策变量因子,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证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同经济增长负相关。然后通过66个国家跨国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一结论。此外,通过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笔者发现,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贫富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没有出现新古典理论所说的收敛情形,反而扩大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昭玲
经济全球化被认为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但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不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惟一因素,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方面会对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群体的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总体看来,经济全球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国家间收入的差距,而对一国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两方面的;能否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取决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熙保
关于描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库兹涅茨假说是否存在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本文把人类发展指数作为发展水平的指标,得出了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并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从理论上支持了这一假说。本文认为,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也存在冲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主要是由经济不平衡发展引起的。结论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是一个低收入国家快速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变的必经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