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7)
2023(5889)
2022(4924)
2021(4374)
2020(3804)
2019(8406)
2018(8092)
2017(15940)
2016(8433)
2015(9356)
2014(9072)
2013(9195)
2012(8569)
2011(7737)
2010(7592)
2009(7145)
2008(7112)
2007(6586)
2006(5836)
2005(5199)
作者
(25527)
(21269)
(21152)
(20064)
(13482)
(10361)
(9663)
(8335)
(8286)
(7555)
(7396)
(7115)
(6912)
(6818)
(6696)
(6694)
(6427)
(6282)
(6195)
(6064)
(5323)
(5201)
(5077)
(5054)
(5030)
(4807)
(4698)
(4493)
(4366)
(4266)
学科
(35225)
经济(35057)
(25584)
管理(22104)
(18684)
企业(18684)
方法(18587)
数学(15044)
数学方法(14916)
(13991)
中国(12553)
(11307)
保险(11216)
(10642)
收入(9043)
(8502)
业经(8444)
(8208)
银行(8185)
(7753)
(7567)
(7203)
金融(7202)
理论(7181)
农业(7073)
(6215)
(6018)
财务(6011)
财务管理(5989)
企业财务(5707)
机构
大学(124803)
学院(121631)
(54203)
经济(53204)
管理(46064)
研究(43078)
理学(39359)
理学院(38939)
管理学(38236)
管理学院(38020)
中国(36248)
(28797)
(25993)
科学(25979)
(23010)
财经(22502)
(22112)
(20647)
研究所(20049)
中心(19747)
业大(18519)
经济学(18410)
农业(18242)
(18192)
财经大学(17186)
经济学院(16685)
北京(16551)
(15382)
(13789)
(13754)
基金
项目(82829)
科学(65721)
基金(63459)
研究(56679)
(56627)
国家(56132)
科学基金(47875)
社会(40469)
社会科(37186)
社会科学(37170)
基金项目(32540)
自然(31302)
自然科(30666)
自然科学(30654)
(30257)
自然科学基金(30161)
资助(26992)
(26508)
教育(25414)
编号(20562)
(19204)
重点(18586)
国家社会(17300)
成果(16722)
教育部(16667)
(16651)
科研(16570)
(16460)
创新(15686)
人文(15639)
期刊
(56533)
经济(56533)
研究(41179)
中国(24613)
学报(22877)
(21900)
(20812)
科学(20266)
大学(17478)
(17280)
金融(17280)
管理(16948)
学学(16758)
农业(13686)
财经(11860)
(10119)
经济研究(10102)
教育(8655)
技术(7979)
业经(7449)
问题(7193)
(7065)
统计(6410)
(6355)
业大(5928)
技术经济(5815)
理论(5784)
(5764)
世界(5438)
(5395)
共检索到186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翔  宋寒冰  吴博文  
本文在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寿命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考察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应。根据省级宏观截面数据估计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退休时的平均余命,并据此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参保群体的内部收益率。研究发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呈现微弱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虽然低缴费基数参保者内部收益率略高于中、高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但其内部收益率因相对较短的寿命而大大降低。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参保职工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别,对低收入参保者予以特别关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丽  罗锋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翠琴  薛惠元  
通过政策分析发现,新农保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补贴方面,在本质上是财政的再分配,其中个人账户部分体现为代内再分配,基础养老金部分体现为代际再分配。新农保制度几乎对所有制度内人群都具有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净转移额来度量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程度,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测算发现:在现行财政补贴政策下,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群、缴费困难群体、寿命长的人群、女性农民、长期缴费的人群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政府缴费补贴越多,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越高,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捆绑式缴费"政策产生了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康博威  
针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有限,并且对不同就业类型人员采取有差别的制度安排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发展。那么,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收入再分配?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公平发展?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对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因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产生的收入再分配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立航  陈霞  
本文利用年金、贴现现值及其相关模型,以广东省的GZ市和SG市为例,定量分析改革前后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出新计发办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人们增加缴费金额、延长缴费时间,但同时也削弱了制度对代内再分配的互助共济功能的结论,提出在执行新计发办法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制度对初次分配中马太效应的修正功能,防止出现代际再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梅  姚露  
基于制度和个人两个维度,选择终身净转移额、内部收益率、养老金替代率差距三大指标,运用精算方法,定量分析了"并轨"改革后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再分配和代际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职工养老保险新制度可以发挥正向的代内再分配效应,也可能会引起代际不公平;收入再分配效应受到工资增长率、利率和缴费年限的综合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浩  
文章借助于"黄金律"的概念,将养老保险计划再分配效应的效率量化,从而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效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代际交叠模型,对如何实现"黄金率"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搭配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养老保险的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上的探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建强  
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收入再分配有三种形式 :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再分配 ,劳动者代际间收入的再分配 ,同代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实现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有多种具体办法 ;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与公平与效率问题紧密关联 ,应谨慎把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雷针  高传胜  
收入差距近年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建立的风险分散与共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运行结果客观上会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用。本文从筹资环节、给付环节、体系结构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并剖析了当前养老保险存在的制度碎片化、设计不科学、统筹层次低以及出现"逆调节"现象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从整合制度、扩大覆盖面、限制个人账户继承比例、建立筹资"累进"与待遇给付"累退"机制等方面着手,改革优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多渠道筹资,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志涛  
本文基于终生收入法构建基础养老金的精算模型,通过测算净收益额与净收益率发现: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能够调节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公平差异化的工资增长率有利于强化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但现行缴费机制的"累退性"弱化了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甚至可能导致逆向调节效应;基本不存在地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工资增长率和养老金待遇调整比例越高,受益企业越多且受益程度越大,代际再分配效应越强;如果利率大于养老金增长率,参保者都将遭受损失,对高收入企业尤为不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海珍  曹航玮  
一般认为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明显的收入再分配,并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那么,在实施延迟退休之后,随着缴费期的延长,对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呢?基于此,以《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首先测算当前退休年龄下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并比较不同的退休年龄以及预期寿命对延迟退休政策下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居民预期寿命达到一定年龄时,推迟退休年龄能优化再分配收入格局,且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给付压力;(2)由于延迟退休会缩短养老金的领取年数,如果预期寿命没有达到一定年龄,此时若一味过度推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保险成为居民的"负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祁祥  林山君  
以现收现付制为基本运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减少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其重要作用,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它的可持续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一个生命周期模型里分析了现收现付制缴费率和制度回报率对其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劳动供给的扭曲效应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的现行制度给出了一个调整方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申曙光  
本文对改革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然后基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利用精算方法与数据定量分析了改革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再分配和代际再分配效应,最后得到如下结论:与原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新养老保险制度明显减弱了代内再分配效应,并且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代际不公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穆怀中  宋丽敏  
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集中体现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缩小收入差距和有利于流动人口养老金异地接转两大主要功能。本文从收入再分配入手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及实现路径,构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系数总模型和分系数模型,提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两类型"和"五方案",并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给付水平、收入再分配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检验确定了替代率10%的中央统筹模式为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起步最优方案,进而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长庚  张松彪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收入再分配功能是养老保险制度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为此,本文基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产生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分别从利率、缴费年限和参保者寿命对我国三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革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逆向收入转移效应,1997年改革方案具有较强的代内再分配效应,2005年的改革方案普遍提高了各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险待遇,但可能加重下一代养老负担。最后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收入再分配功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