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7)
- 2023(2049)
- 2022(1847)
- 2021(1695)
- 2020(1405)
- 2019(3123)
- 2018(3134)
- 2017(6246)
- 2016(3250)
- 2015(3665)
- 2014(3637)
- 2013(3747)
- 2012(3423)
- 2011(2973)
- 2010(2841)
- 2009(2668)
- 2008(2644)
- 2007(2534)
- 2006(2340)
- 2005(1839)
- 学科
- 济(13533)
- 经济(13399)
- 业(9495)
- 管理(8314)
- 收入(7687)
- 企(7491)
- 企业(7491)
- 方法(7486)
- 财(7474)
- 农(6337)
- 中国(4771)
- 数学(4688)
- 数学方法(4631)
- 国民(4458)
- 业经(4450)
- 农业(4421)
- 理论(4349)
- 国民收入(4280)
- 和(4214)
- 富(4131)
- 财富(4131)
- 社会(3907)
- 企业经济(2973)
- 经济理论(2963)
- 制(2949)
- 学(2829)
- 分配(2709)
- 教育(2188)
- 人事(2128)
- 人事管理(2128)
- 机构
- 大学(46313)
- 学院(45080)
- 济(19871)
- 经济(19470)
- 管理(17899)
- 理学(15868)
- 研究(15712)
- 理学院(15655)
- 管理学(15330)
- 管理学院(15234)
- 中国(11691)
- 财(10336)
- 京(9600)
- 科学(8805)
- 财经(7962)
- 所(7591)
- 中心(7531)
- 经(7244)
- 江(6875)
- 农(6865)
- 研究所(6788)
- 范(6748)
- 师范(6715)
- 经济学(6435)
- 北京(6116)
- 业大(5881)
- 财经大学(5873)
- 经济学院(5740)
- 社会(5711)
- 师范大学(5522)
共检索到69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闰丙金
目前,人们对收入和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化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仍然争论不休。作者引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变量对这一问题在中国大陆的状况进行检验。用2006年的"全国城乡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在Ologit回归中采取解释变量梯次引入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变化、收入公平、社会阶层认同状况对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且这种影响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收入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的结论是,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中国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状况和程度显著不同。增加居民收入并提高收入的公平性,改善公共卫生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管理参与状况,对增强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大宇
文章以职业为基础对我国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使用WVS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差异,企业经营管理者、下层办公室人员和城市体力劳动者的幸福感水平都高于农民阶层。这一研究结果大体上支持社会地位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的理论假设。
关键词:
阶层 社会地位 主观幸福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明忠 刘子玉
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对7031个农村居民样本的幸福感水平进行多维刻画,运用OLS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水平。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水平高0.138个单位。利用工具变量法再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阶层认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娱乐休闲和开展商务活动的频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线上商务活动频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最大。在不区分上网活动目的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应在男性和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区分上网活动用途后发现,女性群体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的频率越高,其幸福感的提升越明显;具有较低人力资本的群体线上娱乐休闲的频率越高,其幸福感的提升越明显。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居民 幸福感 社会经济地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殷金朋 陈永立 倪志良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在教育场域理论下,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考察了公共教育投入对社会阶层和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对社会阶层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公共教育总体投入和各层次投入均有效提升了居民幸福感,但不利于阶层认同和社会流动,且中下层居民对公共教育投入的阶层向上流动效应更为敏感。公共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伴生了负向隧道效应,对居民幸福感和社会阶层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检验了社会阶层对公共教育投入幸福效应的中介作用,发现主观阶层认同和代际流动的间接作用更为显著。我们同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等克服数据的同源性问题,所得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申云 贾晋
香烟是人们社交符号和身份标识的一个载体,是社交圈子文化和社会阶层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基于全国11个省份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分析了香烟社交对居民社会阶层认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香烟价格与香烟消费支出对居民社会阶层认同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香烟价格和香烟消费支出分别表现出单一门槛效益和双重门槛效应,并且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低社会阶层认同的群体以香烟这一媒介透过物质上的平等和精神上的平等来融入高社会阶层认同群体的圈子,实现其社会阶层认同的跃升。因此,需要加强圈子文化所衍生的隐性社会结构力量所诱发的权力腐败与公权力异化的监督,防止官员"圈子文化"背后的腐败利益圈,进一步强化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从而降低居民社会阶层认同上的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申云 贾晋
香烟是人们社交符号和身份标识的一个载体,是社交圈子文化和社会阶层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基于全国11个省份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分析了香烟社交对居民社会阶层认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香烟价格与香烟消费支出对居民社会阶层认同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香烟价格和香烟消费支出分别表现出单一门槛效益和双重门槛效应,并且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低社会阶层认同的群体以香烟这一媒介透过物质上的平等和精神上的平等来融入高社会阶层认同群体的圈子,实现其社会阶层认同的跃升。因此,需要加强圈子文化所衍生的隐性社会结构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邵蕊
依据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有序概率模型,考量住房差异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较少住房面积和无住房产权负向影响居民社会公平感;较多住房面积和拥有住房产权正向影响居民社会公平感;一套住房产权比多套住房产权更能促进居民社会公平感的提升。社会阶层认同和社会阶层预期在较少住房面积和无住房产权群体中表现出正向调节作用;在较多住房面积和拥有住房产权群体中表现出中介作用。住房差异在社会阶层上向流动时正向影响居民社会公平感。鉴于此,应保障住房权利,强化社会阶层预期,提高居民社会公平感。
关键词:
住房差异 社会公平感 社会阶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胡永健
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为基础,在恰当的理论假设下,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城乡居民不同年龄层次收入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观幸福感会随之提升;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幸福程度先下降后上升。这些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收入 年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鹏程 韩贵鑫 王小洁
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选择形式,创业既能提供就业岗位,又会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影响个体的主观社会阶层感知。本文利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了微观个体创业及区域创业精神对个体主观社会阶层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个体创业显著提升了创业者的主观社会阶层,细分创业类型的研究表明,个体工商户创业和私营企业主创业对主观社会阶层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看,区域创业精神对当地居民的主观社会阶层有着正向外溢效应。中间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收入/预期社会阶层是个体创业和区域创业精神影响主观社会阶层的正向中介,但区域个体工商户创业率对居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重视创业对社会阶层的塑造作用、营造公允良序的创业环境以及提升个体工商户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贡献度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业 主观社会阶层 区域创业精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丽
利用2015年太原市城镇居民的个体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健康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和健康对幸福都有积极的影响,且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发生作用,收入不仅能够直接改善人们的幸福状况,而且还能通过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间接提升其幸福水平。此外,还证实了收入和健康对幸福的影响存在一种替代效应,即健康对幸福的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强,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随着健康的恶化而减弱。
关键词:
收入 健康 主观幸福感 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丽
利用2015年太原市城镇居民的个体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健康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和健康对幸福都有积极的影响,且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发生作用,收入不仅能够直接改善人们的幸福状况,而且还能通过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间接提升其幸福水平。此外,还证实了收入和健康对幸福的影响存在一种替代效应,即健康对幸福的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强,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随着健康的恶化而减弱。
关键词:
收入 健康 主观幸福感 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为了探讨提升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心理韧性量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北京市842名3-6年级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探析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认同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公立学校、女生、低年级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2)流动儿童老家总认同和城市总认同在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上起中介作用,依据拒绝认同理论,流动儿童通过拒绝城市总认同、提高老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社会认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任春荣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的基本人际关系,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变量。以往研究多着眼于教师职业道德,而忽视了师生互动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家庭,打着家庭所处阶层的烙印这一客观现实。基于三个城镇27所小学70名教师、1 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和访谈资料,分析师生关系与学生所处社会阶层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的阶层差异。结果显示,学生主观感知到的公平感、师生的语言含义理解、参与机会、人际互动的判断方式等方面存在阶层差异,并且阶层差异得到教师群体的印证。师生关系的阶层差异事关教育公平,改善师生关系需要培养教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维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到:我们要"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的一份子、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每当回顾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是心潮澎湃,感触良多。1988年,我在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在《金梭和银梭》的歌声的激励下,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刻苦学习。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小芹 简小鹰
经验调查呈现出: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阶层的关联问题。研究发现:地权变革是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与重组过程。已经严重分化的农民及其对土地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流转意愿是土地流转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自发流转塑造出中间阶级,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发挥着"中间价值"的功能,这种流转模式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当前地权变革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土地大规模流转则消解中间阶层,从而引发村治困境及农村社会动荡等系列问题,对这种流转模式,在"过密型"农业仍将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必须谨慎对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