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0)
- 2023(13678)
- 2022(11832)
- 2021(11082)
- 2020(9162)
- 2019(20798)
- 2018(20869)
- 2017(40115)
- 2016(21764)
- 2015(24480)
- 2014(24593)
- 2013(24620)
- 2012(22560)
- 2011(20183)
- 2010(20066)
- 2009(18297)
- 2008(17575)
- 2007(15619)
- 2006(13731)
- 2005(11835)
- 学科
- 济(89688)
- 经济(89586)
- 业(63504)
- 管理(55150)
- 农(50792)
- 企(41526)
- 企业(41526)
- 方法(38335)
- 农业(33832)
- 数学(33707)
- 数学方法(33368)
- 业经(24636)
- 中国(24195)
- 财(21452)
- 地方(19591)
- 学(19031)
- 制(16987)
- 贸(14891)
- 贸易(14882)
- 易(14423)
- 银(13801)
- 银行(13763)
- 发(13743)
- 行(13158)
- 环境(13058)
- 技术(12996)
- 收入(12899)
- 理论(12837)
- 农业经济(12576)
- 和(12415)
- 机构
- 学院(308125)
- 大学(305532)
- 管理(124516)
- 济(124143)
- 经济(121528)
- 理学(108714)
- 理学院(107571)
- 管理学(105802)
- 管理学院(105273)
- 研究(103346)
- 中国(78712)
- 农(68070)
- 科学(65453)
- 京(64483)
- 财(53031)
- 业大(52801)
- 农业(52088)
- 所(51982)
- 中心(47914)
- 研究所(47628)
- 江(44679)
- 财经(42786)
- 范(41254)
- 师范(40922)
- 北京(40157)
- 经(39157)
- 院(36887)
- 州(36013)
- 经济学(35809)
- 经济管理(34793)
- 基金
- 项目(216476)
- 科学(170393)
- 研究(159583)
- 基金(157304)
- 家(137022)
- 国家(135794)
- 科学基金(116643)
- 社会(100597)
- 社会科(94863)
- 社会科学(94839)
- 基金项目(84854)
- 省(84716)
- 自然(75489)
- 自然科(73713)
- 自然科学(73698)
- 自然科学基金(72370)
- 教育(70926)
- 划(70472)
- 编号(66728)
- 资助(63265)
- 成果(52650)
- 重点(47736)
- 部(47655)
- 发(46876)
- 创(44519)
- 课题(44219)
- 创新(41456)
- 科研(41410)
- 国家社会(41042)
- 教育部(40313)
- 期刊
- 济(139969)
- 经济(139969)
- 研究(87946)
- 农(70105)
- 中国(59880)
- 学报(50408)
- 农业(47821)
- 科学(47732)
- 管理(40354)
- 大学(38819)
- 学学(36993)
- 财(36490)
- 教育(30523)
- 业经(28923)
- 融(28180)
- 金融(28180)
- 技术(24994)
- 业(22159)
- 经济研究(20039)
- 财经(19429)
- 问题(19051)
- 版(16768)
- 经(16438)
- 资源(15750)
- 科技(15191)
- 农业经济(15140)
- 理论(14891)
- 农村(14781)
- 村(14781)
- 图书(14746)
共检索到446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晓耘
收入、消费、行业特征──农村劳动力流动专题研究之三韩晓耘一、外出打工劳动力的行业分布(一)性别与行业根据这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抽样调查的原始数据所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工业的为773人,占外出打工总人数的21.95%;从事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宇峰
城乡收入和区域间收入差距的存在,在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必定推动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在区域间的流动。笔者根据农民阶层分化的理论,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同收入层和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省际差异进行了描述和解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文彬 葛云伦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新的特征和趋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减少和降低农民流动的成本和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有序流动 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光栋,李余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时金芝,苏志霞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广慧 张世伟
依据吉林省的微观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流动倾向越高,其中,具有大专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比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分别高出5个和2.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正相关;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明显高于在农村务农的教育收益率,其中,具有初中和大专学历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收益率分别是相应学历农村务农人员教育收益率的4倍和2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教育 流动 收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容 毛中根
论文运用1991-2010年中国29个省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居民人均收入、消费习惯、收入预期等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东、中部农村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对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有负向抑制作用;各地区居民消费对收入普遍存在过度敏感性;农村居民消费受城市居民"示范效应"影响;收入预期对消费影响显著。据此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采取增加收入、改变消费习惯以及改善收入预期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雅玲 张彬 马艺菲
农村消费结构不优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桎梏,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档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以流动劳动力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引发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家庭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消费产生负向作用,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家庭消费结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村流动劳动力从事行业层次提高、跨区流动距离缩短,会使收入效应强化而成本效应弱化,从而使家庭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对此,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关注成本效应、统筹安排回乡劳动力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质升级的未来思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务伟 杨学成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2088位劳动力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农村女性劳动力在素质、就业、收入等方面既落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更落后于城镇女性劳动力。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原因;既有发展方面的原因,又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因此,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城乡公平就业,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生性关系。[结论]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更好的引导农村流动劳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发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甄小鹏 凌晨
劳动力之间由于性别、年龄和教育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此类异质性引入传统家庭收入决定方程的新方法。基于该新方法,我们可以估计出每一种特征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的数据,本文发现:(1)农村劳动力具有异质性,不同特征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考虑异质性后,一个外出务工和一个在家劳动的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3.8%和22.5%,远高于传统估计下的14.8%和10.8%;(3)外出务工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而传统方法的结果却表明外出务工有可能缩小收入差距。
关键词:
外出务工 劳动力异质性 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俊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特征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趋势的分析,今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具有以下新的特征。(一)从就业区间上看,劳动力异地转移规模趋小,就地转化将成主导。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中城市对农村廉价劳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扬
1.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呈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场所,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这种转移模式优势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可以直接在当地农村从事工作,同时还可兼顾家庭的农业生产。在传统观念中农业的收入比较稳定,农民不会主动放弃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